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研究范围包括种植环境选择、繁殖、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产品贮运等整个生产过程,以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技术措施,以达到优质、高效、高产、稳产的目的。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中药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背景下,课程设置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理念,以达到“实施素质型的通识教育、研究型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型的职业教育”目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型,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顺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民族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本文针对该校农学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该课程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方面无疑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现代科技知识内容缺乏,个别教学内容中仍局限于传统栽培技术。②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开设于大二上学期,正值秋季,许多栽培性实践不能及时反映结果,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结果。③实践考核方法死板,多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与课堂表现来考核,对于系统综合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体现得不够。以上这些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独立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因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措施
1、更新教學内容
自2016年通辽市被评为“中国蒙医药之都”以来,有关中、蒙药植物栽培越来越多,具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内药用植物近2200种,其中常用蒙药材约300多种,有60余种蒙成药销往蒙古、俄罗斯、新加坡、美、德、日等国家,特别是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防止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标本并结合典型与精炼的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脱离非本质细节的束缚,从而提升案例教学的应用水平,达到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标准。
2、突出教学内容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药用植物栽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栽培技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怀牛膝、黄芩、地黄等的细胞悬浮培养,三叶半夏、藏红花、丹参的脱毒苗,丹参、西洋参、蜀葵的花药培养,北苍术、荆半夏、金线莲等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如人参、黄连、毛地黄等均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为顺应中医药现代化,紧跟国际化进程,在以教材为基础前提下,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把蓝盆花组织培养技术与学生实验课相结合,使学生体验经过培养基制作、消毒、接种后,叶片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长为幼苗的一系列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3、增加体验式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虽直观生动,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操作性的内容仍较模糊,比如在讲解药用植物嫁接繁殖部分时,单纯运用PPT讲解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环节中为每位学生准备嫁接刀和枝条,教师先讲解20min理论知识,学生认真听并记录要点,在教师将每一种嫁接方法进行演示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便熟练掌握芽接、劈接、腹接等常见嫁接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重视实践教学
“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是许多课程教学实习中常见的现象,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部分掌握扎实,而实践部分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占较大比重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精炼、适用为原则,摒弃过深、过多的理论,力求讲精讲透,药用植物栽培学栽培部分内容较多,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领会所讲内容,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1)优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园区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内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种植几种药用植物,从播种到收获均有学生管理,期间教师协助学生解决栽培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种植的药材有黄芪、苦参、防风、牛膝,桔梗,如牛膝收获时,由基地提供收获工具,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收获药材后,将其带回实验室按照清洗、修剪、分级、晾晒等流程进行操作,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2)加强校企合作
药用植物生长周期较长,有些药用植物需要2~3年才可收获,学生往往栽培后看不到实际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按照药用植物季节性特点,在生产季节针对收获、加工、贮藏等程序和环节,安排学生到多处、多地校外基地实习,特别是进入各种中药材GAP基地进行综合实训,在巩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安排学生在基地进行一学期实习,并作为工人给予一定薪酬,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亲身参与生产,了解药用植物整个栽培技术环节,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从事生产劳动和技术服务时也实现了产教结合的办学思想。
5、完善考核方法
浙江农林大学有一门《农业生产综合实训》课,下地种菜是这门课的重要部分,其考核办法是学生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毕不了业,学校对本门课程要求严格,参考该学校方法,按照实验课和实习课内容,对于种子破眠、播种、嫁接、扦插,分别以发芽率、出苗率、嫁接成活率及扦插成活率作为考核标准,比如在嫁接环节,教师将芽接、劈接、腹接等常见嫁接方法进行演示后,要求学生以其中一种嫁接方法嫁接10株植物,利用校园中药用植物进行实地操作,2周后检查成活率,根据嫁接成活率作为标准,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顺应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民族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本文针对该校农学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该课程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方面无疑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现代科技知识内容缺乏,个别教学内容中仍局限于传统栽培技术。②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开设于大二上学期,正值秋季,许多栽培性实践不能及时反映结果,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结果。③实践考核方法死板,多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与课堂表现来考核,对于系统综合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体现得不够。以上这些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独立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因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改革措施
1、更新教學内容
自2016年通辽市被评为“中国蒙医药之都”以来,有关中、蒙药植物栽培越来越多,具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内药用植物近2200种,其中常用蒙药材约300多种,有60余种蒙成药销往蒙古、俄罗斯、新加坡、美、德、日等国家,特别是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防止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标本并结合典型与精炼的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脱离非本质细节的束缚,从而提升案例教学的应用水平,达到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标准。
2、突出教学内容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药用植物栽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栽培技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怀牛膝、黄芩、地黄等的细胞悬浮培养,三叶半夏、藏红花、丹参的脱毒苗,丹参、西洋参、蜀葵的花药培养,北苍术、荆半夏、金线莲等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如人参、黄连、毛地黄等均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为顺应中医药现代化,紧跟国际化进程,在以教材为基础前提下,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把蓝盆花组织培养技术与学生实验课相结合,使学生体验经过培养基制作、消毒、接种后,叶片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长为幼苗的一系列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3、增加体验式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虽直观生动,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操作性的内容仍较模糊,比如在讲解药用植物嫁接繁殖部分时,单纯运用PPT讲解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环节中为每位学生准备嫁接刀和枝条,教师先讲解20min理论知识,学生认真听并记录要点,在教师将每一种嫁接方法进行演示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便熟练掌握芽接、劈接、腹接等常见嫁接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重视实践教学
“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是许多课程教学实习中常见的现象,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部分掌握扎实,而实践部分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占较大比重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精炼、适用为原则,摒弃过深、过多的理论,力求讲精讲透,药用植物栽培学栽培部分内容较多,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领会所讲内容,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1)优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园区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内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种植几种药用植物,从播种到收获均有学生管理,期间教师协助学生解决栽培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种植的药材有黄芪、苦参、防风、牛膝,桔梗,如牛膝收获时,由基地提供收获工具,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收获药材后,将其带回实验室按照清洗、修剪、分级、晾晒等流程进行操作,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2)加强校企合作
药用植物生长周期较长,有些药用植物需要2~3年才可收获,学生往往栽培后看不到实际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按照药用植物季节性特点,在生产季节针对收获、加工、贮藏等程序和环节,安排学生到多处、多地校外基地实习,特别是进入各种中药材GAP基地进行综合实训,在巩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安排学生在基地进行一学期实习,并作为工人给予一定薪酬,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亲身参与生产,了解药用植物整个栽培技术环节,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从事生产劳动和技术服务时也实现了产教结合的办学思想。
5、完善考核方法
浙江农林大学有一门《农业生产综合实训》课,下地种菜是这门课的重要部分,其考核办法是学生种不出萝卜、番薯就毕不了业,学校对本门课程要求严格,参考该学校方法,按照实验课和实习课内容,对于种子破眠、播种、嫁接、扦插,分别以发芽率、出苗率、嫁接成活率及扦插成活率作为考核标准,比如在嫁接环节,教师将芽接、劈接、腹接等常见嫁接方法进行演示后,要求学生以其中一种嫁接方法嫁接10株植物,利用校园中药用植物进行实地操作,2周后检查成活率,根据嫁接成活率作为标准,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