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妻子是一生最美的神话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都知道孙家栋在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关于他和妻子魏素萍的家庭生活,却知之甚少。
  1967年7月,年仅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更忙了,就连晚上也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怀孕的妻子。
  这一年12月8日,魏素萍临产,孙家栋却忙得抽不开身。当阵痛袭来时,魏素萍渴望能握住丈夫的手,然而,直到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孙家栋才赶到。身体虚弱的魏素萍幽怨地看着丈夫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
  孙家栋伏在妻子床前,默默地握着妻子的手,半晌才费劲地说:“你……你知道的,我确实很忙。”看着丈夫眼里布满血丝,一脸疲惫和憔悴,魏素萍心疼地问:“几天没睡了?”
  
  婚后30年才知丈夫工作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世界为之一惊。举国欢庆中,魏素萍仍不知道那是丈夫的杰作。
  直到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电视向全世界直播“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
  1994年9月,魏素萍患上了胆结石。此时,中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发射在即,孙家栋要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临行前,魏素萍一边为丈夫收拾行装一边说:“你出差了,我正好借这个机会到医院做手术。”
  11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已就绪。正是这一天,做了胆结石手术的魏素萍突发脑血栓,并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消息当天便传到了发射场,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唯独孙家栋被蒙在鼓里。一周后,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孙家栋放松下来,顿时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疲乏无力。可是,他还要立即赶回北京主持与美国航天代表团的谈判。孙家栋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完成谈判,随即累倒了,被送到附近的海军总医院。
  躺在医院里,孙家栋才想起妻子:妻子手术怎么样了,这段时间怎么没有一点消息?孙家栋很快弄清了情况,经他再三要求,老两口住进同一个医院治疗,并被安排到了同一间病房。
  此时,孙家栋和魏素萍分离两个来月,竟因为疾病在同一所医院的同一间病房相聚。虽然不能互相照顾,但能互相看着对方,夫妻俩心里都踏实了。
  终年不见人影的丈夫终于一刻不离地陪伴在身边,可自己却半边身子不听使唤,魏素萍沮丧不已。孙家栋却有了补偿妻子的好机会。
  每天早晨,孙家栋搀扶着行动不便的妻子在疗养院的林荫小道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和妻子拉话。说着说着,魏素萍乐了:“我是因祸得福呢。除了第一次见面时,你滔滔不绝地和我谈了20多个小时,以后再也没听你说过这么多话。”
  孙家栋感叹道:“一眨眼,我们都是快70岁的老头子老太太了。这么多年,让你受累了!”
  魏素萍将头靠在丈夫肩上,喃喃地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老婆,把这一辈子没能在一起的时间都补回来。”
  
  50年岁月刻下爱和奉献
  
  2004年2月25日,75岁的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作为总设计师,孙家栋更忙了。
  2006年12月,魏素萍又患重病做了大手术。手术之后的后续治疗痛苦不堪,魏素萍第一次感到恐惧,对丈夫充满了依恋,生怕丈夫的一次出差,就成了夫妻间的遗憾。尽管孙家栋尽量压缩在外的时间,然而这时,“嫦娥1号”已进入了奔月倒计时,有无数的事情和技术难题等着他去解决。
  那天,孙家栋又要前往西昌发射中心。眼看丈夫收拾行装,魏素萍心中不舍,强忍着泪说:“有时间就快点回来,你知道我在等你。”
  孙家栋将妻子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70多岁的妻子经历这样一场大磨难,自己却不能守在身边,孙家栋内心酸酸的,这辈子欠妻子的太多了。
  孙家栋走后,魏素萍才发现,丈夫已将她在家里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生怕她看不清药瓶上的小字,孙家栋在每个药瓶上都重新贴上了标签,写清了服药的时间和剂量。
  2007年10月24日,“长征3号甲”火箭运载着“嫦娥1号”腾空而起直刺苍穹。看着电视直播的魏素萍止不住地流泪。当孙家栋清瘦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魏素萍忍不住伸出手抚摸屏幕上丈夫的脸,喃喃着:“老伴,这样的一辈子,值呢!”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用一生的相思将牺牲和奉献刻在了50多年的流金岁月里。
  
  相关链接: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1942年,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总体设计部研究室主任、七机部五院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家航天局特别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由此开启。
其他文献
大瓮里的宫廷玉液  1923年,吴佩孚过五十大寿,许多人都给老吴送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而唯独冯玉祥却只送了他一坛子清水,并美其名曰“宮廷玉液”,纯天然、无污染的“圣水”。吴佩孚很无语,有人问:“冯将军,您这水是从哪里弄来的?”冯玉祥说:“玉泉山,天下第一大泉。”吴佩孚说:“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真辛苦你的手下了。”这时,老冯的部下冒失地说:“不辛苦,就从我们营地的大瓮里舀的。  抢别人老婆的是张宗昌”
期刊
三月早春,在男友一次次的催促之下,我结束了手边的事务与北京的单身日子,满心欢喜飞去德国与心上人Guido团聚。  第二天清早,花园里深呼吸一大口微凉的潮空气,回头看一下这个对我还是完全陌生的大房子,竟感到自己像一条单薄的小溪,面对即将涌入的大川时忽一刹那的不可抗拒和惊慌。知道要见到她了,那个还没见过照片时就已经听了不少传闻的人。还没准备好,就被男朋友拖着手一直拖到楼上客厅的门口,他孩子似的兴奋地叫
期刊
夏天用手掏雨排,冬季顶风清积雪,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令她动容——  “星光下,晨曦里,環卫工人披征衣。雪花扑面将你迎,狂风为你奏新曲……”初见这段文字,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首韵律整齐的现代诗。其实,这是一名普通的居民刘大姐,为环卫工人谱写的歌曲,歌名叫《不能没有你》。  刘大姐家住大庆市红岗区创业庄,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  自从退休后,刘大姐就每天早早地起来锻炼。  夏天,天亮得早,5点钟她就出
期刊
美国有位作家某次到一家杂志社去领取稿费。他的文章已经发表,那稿费早就该付了。可是出纳却对他说:“真对不起,先生。支票已开好,但是经理还没有签字,领不到钱。”  “早就该付的款,他為什么不签字呢?”作家有些不耐烦了。  “他因为脚跌伤了,躺在床上。”  “啊!我真希望他的腿早点好。因为我想看他是用哪条腿签字的!”
期刊
日前,在陕西省商洛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前去慰问失能老人,并對商山中心敬老院建设曜阳托老所试点情况进行考察。据悉,“曜阳失能老人关爱计划”将在全国范围推广,惠及更多的特困失能老人。  工作人员首先前往商洛市丹凤县商山中心敬老院。当天下午,又前往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杨树林村特困家庭慰问失能老人。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认真了解了商洛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并就在商山敬老院建设“
期刊
巴黎,素有浪漫的文化之都美称。不论是塞纳河畔秀丽的景色,还是西岱岛上古朴的民风,无不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挺拔的埃菲尔铁塔,壮观的凯旋门,神秘的卢浮宫,宏伟的巴黎圣母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与这些景观同样驰名世界的,就是法国的传统美食。它不仅以色、香、味、形俱佳而得到广泛赞誉,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独特饮食文化,已成为法兰西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工作的关系,曾有幸出席了一次
期刊
1935年11月,陕甘苏区的天气骤然变冷,寒气逼人。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长杨至成透露的家底表明:满打满算也只有1000多块大洋,红一方面军一共有7000多人,就算将这1000块大洋掰成两半也不够分。要想渡过这个难关,至少需要两三千大洋。  如何让红军战士度过寒冬成了党中央迫在眉睫的问题。毛泽东在窑洞内慢慢踱着步,沉思良久后忽然眼睛一亮:徐海东率红15军团,毕竟在陕北是坐地户,又经过崂山、榆林桥两个胜
期刊
有个时期不知什么原因,卡巴延作为善于抗雨的人而远近闻名。每次出席抗雨仪式回家,他口袋总是装了好些食品。  这天他又被邀请出席一个抗雨宴会。当他剛走到,大雨就倾盆而下。他立即脱去衣服,手举祖传短箭,对着上天在院子里来回跑个不停。可是雨却越来越大,他最后实在累,只得登上梯子走进屋里去。  房主人问他:“怎么搞的,卡巴延?雨不仅没停,反而愈下愈大。”  卡巴延回答道:“哦!要是我不和它对抗,还不知道会怎
期刊
1958年,我上中学,那年的秋天,正赶上全国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我们学校为了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就把课堂搬到了渭河边的一座小镇里,晴天就到河滩里淘铁沙,雨天就上課。  我们把沙子装在洗脸盆里,卷起裤腿,站在河水里淘铁沙。当盆底沉下黑黑的铁沙时,有的同学拿着磁铁去吸铁沙,结果真被吸住了,同学们兴奋异常,淘铁沙成功了。  上百人在河里淘铁沙,几个星期后,淘得的铁沙堆积如山,接下来就是把铁沙炼成铁块。我们
期刊
小琳16岁那年被人贩子拐骗到偏远山村,卖给了一个叫石憨的三十多岁的光棍,饱受凌辱殴打。石憨对她看管得很严,寸步不离地瞅着她,不让她摸一分钱。这天中午,石憨喝了点酒,迷迷糊糊躺下睡了,忘了锁门,小琳一看机会难得,就偷偷溜出了家门。她不敢走大街,专走没人的小路,恨不得一步就跨出村子。当她急匆匆走到一家门口时,差点把一位刚出门的老太太撞倒在地,小琳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在这以前,小琳曾多次逃跑,都被村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