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发展的高度概括,也是从全体师生员工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的代表性精神要素,从精神上代表学校。学校文化从层次来分,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环境文化、第二层面的制度形态的文化——制度文化、第三层面的行为形态的文化——行为文化、第四层面的精神形态的文化——观念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环境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行为文化是载体,观念文化是方向。
  学校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时,学校文化也不会无动于衷,但这些变化往往具有局部变化的性质,而局部的变化毕竟是被动适应的产物。这就要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要在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与方法创新。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学校也才能延续良性发展而长盛不衰。与时俱进并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地改变,它应该遵循应有的原则。本文将结合本校的文化建设历程,以“平等、传承、创新、卓越”为关键词,具体阐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文化作为学校成长的灵魂,在办学过程中为广大教职员工自觉恪守,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是“平等 传承、创新、卓越”,全力打造创新和谐校园,着力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创新和谐、教与学的创新和谐、学生发展的创新和谐、校内外育人网络的创新和谐、学校育人环境的创新和谐,进一步唤醒、挖掘师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平等”
  “平等”是指——在群力小学,无论是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有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权利和义务。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地位,切切实实地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把一份平等的教育交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切地体味到教育成功的幸福与快乐。同时,这一理念还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平等。他们皆有权利参与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物。
  以本校2014年初对学校文化重新修订为例,经历了如下过程:
  领导班子研讨,形成学校文化建設工作小组 在多次研讨会上,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并形成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校长、主抓领导、学科教师、校外专家。可以看出,工作小组包括了各个层面的人员,确保了小组成员各具代表性。
  教师大会讨论,集思广益 在形成初步工作意向的基础上,以工作小组的名义,面向全体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充分了解教师的意见建议,为教师大会做准备。并召开小型的学科组、年级组会议,对问卷进行小型研讨,以便于在教师大会上高效沟通。
  面向全体学生,潜移默化渗透 学校文化建设命题看起来有点艰涩,对于小学生来说,解释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学校采取小型活动的形式,比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摘星节”活动、“快乐星期”系列二课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变化,并在每一次活动前向学生公布具体方案,这样让学生逐渐明确改变的点在哪里。
  面向全体家长,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公布学校的办学举措 学校文化建设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宜,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乃至认同,是不能成功的。学校以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公开,以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宣讲,集思广益,以达成最大的共识。
  “传承”
  “传承”即指群力全体师生都要尊重传统、肩负传承。群力小学在五十年的发展建设中见证了素质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与进步,自身也完成了由弱到强的蜕变。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气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如果丢掉传承,则意味着脱离,也意味着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而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命题——文化建设则更是离不了传承。
  群力小学有50多年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探索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从建校初期秉承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埋头苦干精神,到素质教育改革时期形成“三个一切”的教育理念,诞生了最初意义的平等教育和创造教育,直至新课改以来的“新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构建,提出了“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文化精神内涵。今天,经过对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学校在继承和升华的基础上,形成了从管理、课程、德育、环境等各个方面融汇贯通的以“多彩星梦”为载体的文化。从以上对本校文化建设的各时期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传承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首先,传承是以历史发展的目光,主动汲取前辈成功经验,深培其根,夯实基础,发展创新。群力小学的发展历经了平等教育、新生活教育,乃至今日的“多彩星梦”教育,可以看出一条主线是个性教育,也可以看出,每一次的修订与改革,都遵循了这个基本方向。但各个时期的改变,又都是结合时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活在广度上进一步丰富,活在纵深方向上进一步前行。这都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群力人对前辈经验的深刻领会,对时代发展的准确把握。
  其次,传承体现的是尊重,体现的是对历任领导教师对学校发展所做贡献的认同,是一种气度。学校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干群师生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学校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没有出现停滞不前,说明历任领导教师的努力功不可没。尽管发展态势有所不同,但是作为一任领导,要懂得辩证地看问题,要懂得抓住问题主流看问题,主动汲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为学校发展所用。切忌重打鼓另开张,完全摒弃原有的优秀资源。否则,学校的发展将失去基础,也不可能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再次,传承是对学校发展历史的自我认同,是树立发展自信心,培养师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发展历史,尊重历史是一个大命题,古人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校发展的辉煌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但可以通过研究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还可以在发掘学校辉煌历史的过程中,树立发展的自信、培育师生的自豪感。古今中外但凡名校,无不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无不尊重历史,无不认同自身的历史血脉!   “创新”
  学校所秉承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广大师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群力的教育宗旨是,不但要培养孩子们懂得“如何做”,还要探索“为什么要这么做”,而绝不是要求学生“做什么”,以此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表现在学校发展方面的创新。因为时代发展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与时代同步,才能使群力拥有保持活力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说,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有缘之水,有本之木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经年累月的开展,它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既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则势必离不开传承,但是要发展,则更离不开创新。可以说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土地与作物的关系:在传统中汲取经验,吸收养分,辅以科学的“培育”,生长成创新之花。
  创新调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参与者的热情 将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公布给大家,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它涉及到每一个群力人。这样,参与者知其研究方向与原则,知其与切身利益与学校发展的重大關系。让所有参与者知道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热情。
  “卓越”
  本校文化建设原则的“卓越”有三点含义:即人人成“人”就是卓越;人人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就是意义;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把一所高水平、高质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留给山城本溪,把一份不甘人后、千锤百炼、止于至善的精神留给自己。这既是本校卓尔不群的缘由,更是文化建设的宣言:做就做到不遗余力,做就做到最好。
  群力小学自1958年建校,怀抱感恩与责任,踏着时代的足迹,走过了一个全民办校,追赶一流,整体改革,创新强校,新生活引领的发展之路。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学校文化理念。因为是全市人民集资兴建,靠群众的力量创办起来的学校,故得名“群力”。“群”又是众多的意思,寓意群力小学的众多学子;“不同”是对个性教育的追求;“力行至善”昭示着群力小学全利打造个性教育的平台,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个性绽放光彩。教育的实质是让每个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呈现出群星闪耀的教育景象。多彩星梦教育是“群而不同力行至善”办学理念的实施载体,是“责任自信尊重创新博学”学校精神的内化途径。它体现的是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多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个性光彩的教育追求。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探索与丰富。
  今天,学校文化已经成为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校以“平等、传承、创新、卓越”为工作原则,进行了“多彩星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愈加认识到只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将学校品牌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熔铸于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中,才能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才能实现特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因而,校长在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的同时,主要精力应放在抓好教学、抓好教学研究之上。  加强学习,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注重自身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经常见诸于报端,践行于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
河北省广平县明德小学秉持“建优质队伍、育特色人才、促全面发展、办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四项管理措施,努力创建以人为本、充满生机的活力校园。  加强队伍管理,激发工作动力  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管理工作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学校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打造活力勃发的管理团队 明德小学确立了“一切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
目的研究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案例讨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前期成绩相当的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人。观
所谓“言”是指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信息;“意”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言意共生”,促进阅读教学走向高效化,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对“言意共生”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作如下探究。  以生为本,听“言”导学  要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言意共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
为满足社会对建筑越来越高的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应运而生,并因其高效、高质量而备受建筑行业青睐。尤其在高层、小型别墅建造中,对该模式的运用较广泛,也取得了一系
河北省教育厅日前表示:该省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改变以等級评价方式呈现形式,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根据新办法,高中生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信息,都将录入其中,并作为高校录取参考依据。据了解,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从思想品德、学业
当今技术渗透下的翻转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提供了可能性和多维价值:问题导向式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型思维"的主动学习;线上线下式联合有利于激发学生"成长型思维"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文化,虽然历经发展呈现弱化趋势,但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建筑设计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的提
新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新生力量,是支撑幼儿园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帮助新教师形成良好的保教习惯,掌握更多保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第三幼儿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结对实践、参与保育项目流程管理等方式,帮助新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让新教师在思想素质、专业素养、保育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能尽快胜任工作任务。  多种教研培训,促进保育认知  专家引领 为了丰富新教师对幼儿保
摘要:数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死记硬背很难学好数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其中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其中魅力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科学训练学生,以收获最好的果实。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科学训练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生涯中的基础。一个好的基础,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密切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深入剖析各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