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也导致他们抗挫能力不足、难以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和通过正确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社会适应能力差,这些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幼儿自我认知意识欠缺,家长不能正确引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因此,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幼儿园尝试借助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开展一系列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施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我们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了解本园教师、家长对民间游戏的原有经验、现有认知以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情况等,同时也对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认知经验和兴趣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对民间游戏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兴趣,但是对“生命教育”没有了解,部分教师没有对通过民间游戏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认知,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仅限于“生命”本身的表层理解等。这为后续选择研究方法和途径做了良好铺垫。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同收集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是经典的传承,也是老一辈人儿时的回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向幼儿的祖辈发出了共同收集民间游戏的倡议:利用园所公众号收集云端家长助教的内容,共同寻找与体验有趣的民间游戏。教师再将家长录制的民间游戏视频进行初步分类整理,并尝试开展将其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的教育研究。
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并进行初步分析。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我们尝试采用适当的方法实现“认知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标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的目的,最终初步分析民間游戏对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
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与创新
收集、分析、整理已有游戏资源,形成“民间游戏收集统计表”。家园合作,广泛征集民间游戏,并将民间游戏进行分类,分析各游戏对于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再结合幼儿特点及园内环境创新玩法,制作“民间游戏收集统计表”,为课题的后续实施做好铺垫。
制定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针对我园大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认知的现状,课题组教师通过共同学习与讨论研究,制定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为研究计划中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的表达创造与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做准备。
积累利用民间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我园教师结合幼小衔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二十四节气活动、种植活动等多种活动,探索民间游戏内容,与“生命教育”建立联系,充分挖掘游戏价值,落实教育目标。
拓展生命自我认知教育的其他实践。我园尝试开展了很多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了解文化,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及改进
存在问题。教师对于生命自我认知依然不深刻。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生命自我认知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组织民间游戏时不能准确捕捉到幼儿的自我认知行为。民间游戏对接生命自我认知的指标要素不清晰。由于教师对生命自我认知概念的不了解,导致他们在组织民间游戏活动时不能客观提取幼儿生命自我认知的指标要素。
调整改进。一是培训,提供关于生命教育、自我认知方面的书籍,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相关内容,积累理论基础,从而对接实践研究。二是进一步丰富民间游戏案例,并对接幼儿生命自我认知要素。在前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共同收集了很多民间游戏,包括运动活动、表演游戏、语言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直接运用于幼儿园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中,深受幼儿喜爱。接下来的研究中,课题组会继续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收集,不断丰富与完善游戏案例集的内容。同时,计划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改编和创编玩法,使游戏更具有挑战性与刺激性,并通过对幼儿游戏的细致观察,对接已有的幼儿生命自我认知要素,形成更加深入、细致的指标要素,使教师能够以民间游戏为媒介,实施幼儿生命自我认知教育。三是深化游戏提供支持,落实幼儿生命自我认知教育。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应该是在研究幼儿需求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与生命自我认知的感知,更是依赖于教师的推动才能不断深化。为此我们计划运用观察的方式,依托“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记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行、表现,及时判断、捕捉幼儿的游戏需求,并提供积极的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的表达创造与认知。同时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研究,不断调整量化目标与策略实施。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幼儿园)
实施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我们通过发放电子调查问卷,了解本园教师、家长对民间游戏的原有经验、现有认知以及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情况等,同时也对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认知经验和兴趣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对民间游戏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兴趣,但是对“生命教育”没有了解,部分教师没有对通过民间游戏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认知,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仅限于“生命”本身的表层理解等。这为后续选择研究方法和途径做了良好铺垫。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同收集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是经典的传承,也是老一辈人儿时的回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向幼儿的祖辈发出了共同收集民间游戏的倡议:利用园所公众号收集云端家长助教的内容,共同寻找与体验有趣的民间游戏。教师再将家长录制的民间游戏视频进行初步分类整理,并尝试开展将其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的教育研究。
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并进行初步分析。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我们尝试采用适当的方法实现“认知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标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的目的,最终初步分析民間游戏对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
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与创新
收集、分析、整理已有游戏资源,形成“民间游戏收集统计表”。家园合作,广泛征集民间游戏,并将民间游戏进行分类,分析各游戏对于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再结合幼儿特点及园内环境创新玩法,制作“民间游戏收集统计表”,为课题的后续实施做好铺垫。
制定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针对我园大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认知的现状,课题组教师通过共同学习与讨论研究,制定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为研究计划中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的表达创造与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做准备。
积累利用民间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我园教师结合幼小衔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二十四节气活动、种植活动等多种活动,探索民间游戏内容,与“生命教育”建立联系,充分挖掘游戏价值,落实教育目标。
拓展生命自我认知教育的其他实践。我园尝试开展了很多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了解文化,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
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及改进
存在问题。教师对于生命自我认知依然不深刻。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生命自我认知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组织民间游戏时不能准确捕捉到幼儿的自我认知行为。民间游戏对接生命自我认知的指标要素不清晰。由于教师对生命自我认知概念的不了解,导致他们在组织民间游戏活动时不能客观提取幼儿生命自我认知的指标要素。
调整改进。一是培训,提供关于生命教育、自我认知方面的书籍,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相关内容,积累理论基础,从而对接实践研究。二是进一步丰富民间游戏案例,并对接幼儿生命自我认知要素。在前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共同收集了很多民间游戏,包括运动活动、表演游戏、语言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直接运用于幼儿园室内外的游戏活动中,深受幼儿喜爱。接下来的研究中,课题组会继续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收集,不断丰富与完善游戏案例集的内容。同时,计划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改编和创编玩法,使游戏更具有挑战性与刺激性,并通过对幼儿游戏的细致观察,对接已有的幼儿生命自我认知要素,形成更加深入、细致的指标要素,使教师能够以民间游戏为媒介,实施幼儿生命自我认知教育。三是深化游戏提供支持,落实幼儿生命自我认知教育。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应该是在研究幼儿需求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与生命自我认知的感知,更是依赖于教师的推动才能不断深化。为此我们计划运用观察的方式,依托“传统文化背景下幼儿游戏与自我认知量化目标”,记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行、表现,及时判断、捕捉幼儿的游戏需求,并提供积极的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的表达创造与认知。同时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研究,不断调整量化目标与策略实施。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