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24小时大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KAIST),
  在韩国大田广域市,是一所典型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在绝大多数高校都由教育部管辖的韩国,
  直属于科技部的KAIST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1971年建校年轻有为的KAIST可谓是韩国大学里的后起之秀。
  KAIST在2014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51位;
  在2014年的QS亚洲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KAIST在韩国人眼里的地位更是逐渐飙升,
  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人认为的NO.1大学。
  之所以如此,除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高额的科研经费之外,
  天资好又异常勤奋刻苦的学生,以及24小时不间断大学模式功不可没。
  24小时科研天堂
  KAIST被誉为韩国理工科大学的麦加圣地,在这个圣地每年招收的本科生都是全韩国最优秀的学生,这里的勤奋精神闻名遐迩,韩国媒体经常把这里的学生称作KAIST的“学习虫”。
  KAIST坐落在韩国大田的大德科研园区,驱车横穿大德园韩国科学技术院校区需要30分钟,在园区内漫步,会感觉到这里格外宁静,学校附近也有多家饭店,酒吧,卡拉OK店,充分保证了学生生活的便利与舒适。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和科研而准备的。KAIST的学生说,区分KAIST的白天和晚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和研究。
  夜晚,本来是学生们可以放松一下,花前月下谈天说地的时候,但是在KAIST,这些浪漫情怀似乎跟学校的气场不符,实验室里热烈研究气氛、图书馆里面人满为患的场面,会让你感到,夜晚本来就应该在科研学习中度过。
  不仅许多课程、试验和实习被安排在晚上,甚至连考试也不例外,熄灯时间、早点名,这些名词对KAIST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
  KAIST的各种管理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按照24小时工作模式设计:实验室24小时进行实验;图书馆24小时开放;宿舍24小时不锁门。
  2005年,社会上也出现过反对的声音,曾有家长提出抗议,称学生不分昼夜24小时学习科研,生物钟被打乱,有害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不人性也不科学,所以24小时模式曾一段时间内被禁止废除,凌晨12点所有的实验室都关门,学生必须回寝室休息。
  但是,KAIST的学生对24小时模式也是意见不一,有学生说他们就是在夜晚效率高,习惯在晚上进行科研,呼吁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权限。
  因此,24小时使用的实验室又慢慢开放起来,学校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熬夜,不过对KAIST里勤奋刻苦的学生们来讲,这是一个无需强迫和无争议的话题,有的学生会24小时泡在试验里,然后再用24小时睡大觉,生物钟都是根据科研时间走。
  现在,尽管首尔大学等其他韩国高校也开放了24小时实验室,但是作为开创24小时科研模式的始祖,KAIST依旧以“365×24”为荣,并当作吸引真正致力于科研的学生的一种手段。
  虽然24小时科研看起来有些不够人性化,但更多的学生会早一点结束夜间的学习为明天做好准备,学校只是为想做科研搞学术的人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自由选择,自觉学习
  KAIST倡导的是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对自己的学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点燃了学生们求知的热情。
  KAIST也通过各种措施向学生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首先,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学生们都可以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地自由选修,合格后即可以拿到学分;其次,本科生如果在企业里实习成绩优秀,就可以用实习成绩代替毕业论文;最后,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充分开发了学生的科研潜力。
  学校的自由也造就了学生自觉的、习以为常的刻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一旦选择就要加倍付出努力,没有再肆意挥霍时间的理由。
  这里的年淘汰率很高。机械工程学系的一位曾经被学校劝退过的硕士生说,在KAIST读书的感觉就是适者生存,没有闲暇时间,节假日也要考试,教授们给学分就像掏自己的腰包一样吝啬。他说:“离开KAIST以后,我曾经到其他大学学习过,不过哪儿也没有像KAIST这样好的学术气氛,所以我又咬紧牙关回来了。还好,KAIST给学生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
  责任编辑:朴添勤
其他文献
二月底,各大院校的考研初试成绩相继出来。作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在查到比较理想的分数后,我没有喜极而泣,而是十分平静地陷入了一场“盛大”的思考。  去年考研失败后父母给了我一笔钱供我在学校租房子复习。作为曾经别人眼里的神童,我却在大学四年逃课、挂科、考研失败,到底缘起何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前18年在父母极其严苛的管控下让我在读大学后失去了自律……  父母“神通”,什么“神童”  小时候的我是标
5G正在向我们走来。然而,不同国家划分的5G通信频段各不相同,  适应这个频段的芯片并不一定能够适应那个频段,于是就可能出现尴尬的一幕:  出国旅游,5G手机竟然“失灵”了。  张净植研发了一款芯片实现了多个频段全部覆盖, 将能实现5G全球通。  张净植研发的这款芯片,源于三年前。2015年,他的导师康凯教授承担国家5G技术方面的重大专项,张净植负责频率源部分。  在4G时代,各个国家所用的频段都
2017年12月6日那天,我踏上了一艘名为"向阳红10号"的4500吨级科考船。离港前,全体科考人员在码头上举行了授旗仪式和启航仪式,音乐响起时我的心情也随之激昂起来。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的一名学生,这将是我第一次体验海上"漂流"的生活。按照计划我们从舟山的港口出发,穿过东海和南海,从印度尼西亚的巽他海峡穿过,乘着印度洋的南赤道流一直抵达中国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
又到一年留学申请季,如今出国(出境)留学已是一件平常事。我曾经通过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读研,也在国内一家知名出国考试培训机构担任过主讲老师,深知留学市场云龙混杂,每个环节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套路……  天价课的猫腻  留学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有一万名学生出国,那么就有五万名学生参加托福、雅思考试,有十万名学生参加过针对这些英语考试的培训班。  纵观留学培训班的价格,从一两千元的网课,到三五千元
现在的北大校园,1952年之前是燕京大学的校址。  1898年到1952年这半个多世纪,  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一直在景山附近的沙滩地区。  老北大现存的教学建筑主要有:  一院、分科大学、二院、四院、地质学馆、图书馆、孑民堂等。  按照它们在北大历史上的时间先后,我逐一对它们进行了探访。  二院——公主府校区  为何不从一院开始介绍,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今天沙滩后街55号院就是昔日老北大二院的校址
隋唐时代高度重视礼仪,比如说隋代在仁寿二年的时候,就由大臣杨素主持修定五礼。贞观初年又由宰相房玄龄来领衔制定了《贞观礼》,到了高宗显庆年间,又由长孙无忌领衔制定了《显庆礼》。后来又出现了一部集大成之作,就是开元年间修订的《大唐开元礼》。  简单地说,在隋唐除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五类重大礼仪之外,还有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礼节。这些礼节包括皇帝与大臣之间、大臣与大臣之间、官与民之间以
诗译英法第一人  其实,几乎每一个学过翻译的人应该都听闻过许渊冲的大名,正如许先生自己跟主持人董卿所说的那样:“我的名字已经比名片还响一点儿了,名片不送人家也知道。”“書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绝不是吹嘘,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实现中英、英中、中法、法中翻译的人,他把《红与黑》、《罪与罚》等世界文学经典译作中文,他翻译的《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等中国典籍被西方视为研究中国古
一土(化名),男,1993年10月出生,原籍福建,现某二类大学大二学生,父母在深圳打工,家里有个哥哥。  从青春期就没有父母在身边,一个人成长,一个人处理所有问题。这样的男孩是很难在头一次对陌生人就打开心扉的,寄人篱下的环境让人变得敏感多刺,他能跟我说这么多已经是一个例外了,挤牙膏式的问话一直持续着,我还是没能打开那层坚硬的壳,最后连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放弃。  他没有很明显的痛苦需要宣泄,也没有很
2016年,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产能过剩行业加速调整等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国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6.7%,低于 2015年全年平均增速 6.9%。但从企业经营效益数据来看,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8.4%,同比2015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 8月份增长 19.5%,比上月加快 8.5个百分点;从第三季度投资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增速虽然
世界一流大学都把本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so清华也是。  清华校长写了一篇宏文,透露了本科生教育新面貌。  邱勇校长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字数不算多,类似纲领性文件,字字句甸都是干货;  不追求文采,但铿锵有力。  “自主”“多样”,这说的是清华?  “自主选择、多样成长”,这是校长说出的两个新的关键词。以前一提起清华,人们脑海里闪现的都是“厚德载物”“又红又专”这样的词。“自主”“多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