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探究教学的灵魂,没有问题的教学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不成其课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只有设计出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发学生探究愿望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问题设计;小学生;语文;创新精神
【分类号】G6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形成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必须是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學中,都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做到以下这几方面:
一、设计的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学应以人为出发点,而且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每分钟就有几个问题,但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分析,在这些众多的提问中很多是记忆性的问题,是教师在灌输知识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注意,加深印象而被动采取的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手段。外行看了会觉得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深入析研究,其实都是些学生根据书本直接的回忆或者是对具体事实做回答,其中很多都只需附口应和“对”或“不对”就可以了。很少是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的。
教师提问必须要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有兴趣去探究,愿意与别人合作去找答案。而一旦在费尽周折解决问题后,很自然地就会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获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师给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在先学(或预习)中提出疑问的地方;一种是学生自觉是无疑而实则理解不透、领会不明的关键地方。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或是收集资料,实验等方法逐一解决。当然,有时也需要教师做一些点拨指导。对于学生不能提出疑问,教师就需要在学生探究、讨论、交流中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在关键之处设疑。在这些地方一经提出问题,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从而激发起探究的热情。例如:在对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读课文,通过查资料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后,认为课文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殊不知这首古诗在表达上的精妙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致分析下来,这首诗的前两句一句写山,一句写水,山水相依,化动为静。“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庐山诸峰以香炉峰最秀,诗人就抓住这一景观,运用双关手法,把云遮雾绕的山峰当做香炉来写,既突出山峰的独特风貌,又显幽默风趣。而后有山及水,自上而下,视线移转到山崖上的瀑布。神奇的瀑流像一条河流高挂在山崖上。上有红日、山峰、紫烟,下有水道、河流。谁能将这样壮阔磅礴的巨瀑挂起来?只有大自然。这里包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叹。教学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诗的特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生不能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壮观美景,陶冶到情操。
二、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苹果”,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让学生坐在地上就能摘到苹果或是搭梯子也摘不到苹果都不好。问题难易适中才能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死板僵化,不封闭成“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唯一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喜悦。在问题表达中要尽量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具体明确指示的问题,尽量不用“是不是”,“对不对”等选择问。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和表层意义。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读课文后填空:课文从 、 、 三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在学习《将相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向学生提出:“将”和“相”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将”和“相”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文主要写“将”还是“相”?“将”和“相”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分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的探究,结合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同时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启发式教学。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激发起寻找答案的积极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1.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形式上也要讲究变化多样,单一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2.要考虑是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探究,而不是胡思乱想,一发而不可收。
3.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为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完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是灵活的,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探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的问题要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究,尤其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和谐的态度,可亲的语言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反之,如果我们教师设计问题不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不能圆满解决问题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讽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提问时,如果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所以,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引导,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我们在组织探究教学设计的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些能激发和吸引学生的积极探究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自由讨论,生生交流,师生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体验,享受到问题探究的成功、愉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保证质量,才能使学生即全面发展又各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苾著)
[2] 潘菽.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3]《学会创造》(孟国泰主编)
[4]《现代学生学习心理》(朱彤著)
[关键词]问题设计;小学生;语文;创新精神
【分类号】G6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形成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必须是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學中,都十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做到以下这几方面:
一、设计的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学应以人为出发点,而且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每分钟就有几个问题,但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分析,在这些众多的提问中很多是记忆性的问题,是教师在灌输知识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注意,加深印象而被动采取的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手段。外行看了会觉得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深入析研究,其实都是些学生根据书本直接的回忆或者是对具体事实做回答,其中很多都只需附口应和“对”或“不对”就可以了。很少是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的。
教师提问必须要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有兴趣去探究,愿意与别人合作去找答案。而一旦在费尽周折解决问题后,很自然地就会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获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师给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在先学(或预习)中提出疑问的地方;一种是学生自觉是无疑而实则理解不透、领会不明的关键地方。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或是收集资料,实验等方法逐一解决。当然,有时也需要教师做一些点拨指导。对于学生不能提出疑问,教师就需要在学生探究、讨论、交流中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在关键之处设疑。在这些地方一经提出问题,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从而激发起探究的热情。例如:在对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望庐山瀑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读课文,通过查资料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后,认为课文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殊不知这首古诗在表达上的精妙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致分析下来,这首诗的前两句一句写山,一句写水,山水相依,化动为静。“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庐山诸峰以香炉峰最秀,诗人就抓住这一景观,运用双关手法,把云遮雾绕的山峰当做香炉来写,既突出山峰的独特风貌,又显幽默风趣。而后有山及水,自上而下,视线移转到山崖上的瀑布。神奇的瀑流像一条河流高挂在山崖上。上有红日、山峰、紫烟,下有水道、河流。谁能将这样壮阔磅礴的巨瀑挂起来?只有大自然。这里包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叹。教学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诗的特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生不能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壮观美景,陶冶到情操。
二、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苹果”,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让学生坐在地上就能摘到苹果或是搭梯子也摘不到苹果都不好。问题难易适中才能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死板僵化,不封闭成“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唯一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喜悦。在问题表达中要尽量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具体明确指示的问题,尽量不用“是不是”,“对不对”等选择问。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和表层意义。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读课文后填空:课文从 、 、 三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在学习《将相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向学生提出:“将”和“相”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将”和“相”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文主要写“将”还是“相”?“将”和“相”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分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的探究,结合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同时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启发式教学。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激发起寻找答案的积极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1.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形式上也要讲究变化多样,单一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2.要考虑是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探究,而不是胡思乱想,一发而不可收。
3.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为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完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是灵活的,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探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的问题要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究,尤其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和谐的态度,可亲的语言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反之,如果我们教师设计问题不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对不能圆满解决问题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讽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提问时,如果能注意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所以,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引导,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我们在组织探究教学设计的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些能激发和吸引学生的积极探究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自由讨论,生生交流,师生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体验,享受到问题探究的成功、愉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保证质量,才能使学生即全面发展又各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苾著)
[2] 潘菽.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3]《学会创造》(孟国泰主编)
[4]《现代学生学习心理》(朱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