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农民的儿子,一九五五年出生,三岁时,我就开始记事。五八年,大跃进,大办钢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三年赶英、五年超美,“三面红旗”万岁,全村吃食堂。我在玩耍时,只要听见吃饭的铃声响起,我立即跑回家,在“碗洞”里取出用油梓树车成的木碗,跑到大食堂,打领属于我的那一碗饭。
从这时起,我父亲、母亲给我讲故事,教唱他们会唱的歌。
首先,他们讲“忆苦思甜”。我父亲七岁时,我奶奶三十岁,当年得病去世了,爷爷是个能干人,在封建末年,爷爷跑武汉,是乡下人的卖货郎。因为我的家乡在鄂北的五岳山脚下,《中原突围》的“故乡”,翻山越岭叫卖着,有时几天不能回家,父亲一个人住在一间半上辈留下的旧屋里,父亲十三岁时,爷爷突然去世,只甩下年仅十三岁的少年。由于近房的爷爷也很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六口人住在庙堂里,三个男孙比我父亲大,老四比我父亲小,无路可走了,我叔爹把我父亲收下了。国民党抓壮丁,把二伯抽去当壮丁,他在部队学习理发。那年,他回家了,只身一人,只好把父亲带着给乡亲们理发,从此,我父亲成了匠人。
我父亲从小读了三年私塾,在祠堂的正厅里,一个老师,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学生,每人每月一升米,一担柴,半年一斤油。我爷爷是学东,带头“义学”,先生也是私人请的,属于“聘请制”,一年一个交待。小学生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学生读“左传”“钢鉴”。我父亲也给我讲他们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当天上的书,第二天一到校就背,不会背的“吃戒尺”。怕老师怕得要命。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戒尺”,望而生畏。每逢过节,老师是不在家吃饭的,清明节是老师吃饭最忙的。有一次,放午学了,老师同一个家长一起走了,断定是请客,中午,同学们来了后,各玩各的,都没有读书。我父亲到旧墙角爬地玩乌龟。正玩着,忘记了时间,老师回来了,一看,大厅里没有人,到处找,结果每人的屁股都受了板子。
母亲是“五保”的女儿,姥姥是个瞎子。母亲十六岁,托媒嫁给父亲,两个无依无靠的人相依为命。解放了,穷人翻身了,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由生活,她回忆说:我从七岁就一直给人家放牛,没有上过一天学,看到与她同龄的人上学读书,她的心在流血,口里只有认命,命苦呀!自我懂事那天起,她常说:“我哪怕是要饭,也要你们读书,把我没有读的,你们都读回来。”我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我们兄弟三人、姐妹两人,共五人,两个大学毕业,两个高中毕业,我姐最大高小毕业。我老二。所以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我已是回乡知识青年了,在农村那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自己。一九七四年我的老师送给我一把铁镐:“在农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吧”。我哪里知道国家要恢复高考了。我那天正在秋收,有人带口信,叫我到东新高中找三年前的班主任李汉民老师。我来到他的寝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把我们几个同学的一切手续办好了,只等着参加考试。五角钱的报考费是他垫着的,那时候,农村五角钱也很值钱,一个鸡蛋买五分。最后我还钱给李老师他不收,就这样,他垫着,我一直记在心中。我无认走到哪里,他都是我的再生父母,我被录取了,作文是“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我熟。我最难忘的是农村大集体抢收麦子。因为我没有经验,镰刀一下子狠狠的割在脚弯上。血管断了,是教小学的杜玉兰老师把我抬到他家,用白糖和鸡蛋冲着送给我:“喝了吧,快养养心!”我的心在流泪,可我表面上一滴泪也没有流,我十分坚强,包扎后我的小爷背着我翻山越岭送回我家。我在养伤的一个月中,我想了许许多多的事,我想到中国的教育,老师对学生是那么的眷恋,那样不割舍,这又是为什么?这一篇作文得了高分。录取后,我报了师范专业,成了一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
我的童年,现在回想起来,令我魂牵梦绕。
在父母的革命传统教育下,我从三岁起就干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上工,早班,晚班,一年四季,做工分,十分两角钱,我做饭没有灶,大办钢铁挖了。我就拾粪,因为一担粪十分。到一九五九年,没有一粒米了,春天摘黄荆叶吃,夏天打果子,秋天摘黄荆子磨成面做馍吃。冬天吃麻果。吃糠是最难受的,拉不出来。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山里头没有学堂,只有离家六里地的马儿冲有一所高小。怎么办?有贫顾主任、贫顾组长搞“义学”,请一个老师,教我们一至四年级。仍然在我父亲读书的祠堂大厅里。我们自己带桌子,凳子,一个老师教。
书是要背的,课课背,字是要写的。有一次,我在写电灯的电字时,写错了,老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就不再马虎了。我们分三个路队,由路长负责。老师临门送路队,我属北路队的,一天老师送东路队去了,我们几个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来了,于是在堂中玩沙,玩着玩着,一会儿老师出现在我们眼前,手中拿着一根黄荆条,照屁股打了一顿,送我们回家了。
特别是夏天,放学后,每人的脚背上画上一个墨“×”,中午到校老师在门口坐着,一个一个地查“×”,哪敢动那“×”啊!
读五年级就到完小了,正好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就没有书本,读毛泽席语录,读百家书,在打倒“臭老九”那段日子里,老师仍默默无闻的教着,从没有不教。读初中没有书,老师有。读高中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孔。学生写老师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老师象没看见一样,第二天还是泰然自若地上课,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面对高中毕业回农村,同学们仍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我最后的一篇作文是《回忆我的母亲》,这是我用泪写成的,很长,只有我知道,我的语文老师知道,因为我的母亲不识字。现在父母双亡了,但他们的教子的苦心,艰苦朴素的作风,和睦相处的态度,永远留在我心中。他们的远大目标,小而言之是为儿女们出人头地,大而言之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老一辈的敬意,我只能敬重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普九”期间,为家乡教育题词“尊师人才出,重教国家兴”,山区大办教育,村村集资大建教学楼。自一九九一到二00一,重教的风气蒸蒸日上,从山里飞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金凤凰。北大、清华、人大都有大别山区的“红孩儿”。
近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处在聘用与公用十字相交处。十年来,教师冻编,没有进一个大中师范院校的学生,原本分配的大学生,下海去了,有的高聘了,我校是一个山区的初级中学,教师遍至全国。“甩掉工资本,进城重找人”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拿高工资。中学教师靠关系进城。中学没有人,就到小学抽年轻的教师。城里的中学教师多了,乡下的教师少了,“爷爷教小学,伯伯教初中,叔叔教高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近五十岁。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深入人心,孩子少了,怎么办?“撤并”边远一点的学校,三个村办一所小学。近一点的两个村合办一所小学。小孩上学要走十几里地的路,遇大雨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的学生被大水冲走。于是,学生家长纷纷到镇上租房子陪读,镇上出现了教室不够用的现象,乡下十几个老师,六十个学生,平均每个老师教六个学生,加之年龄偏大,思想退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几十年的教书生涯,难免或这或那不称心,牢骚满腹,小学的教育质量日渐下降,学区主任大多是年纪轻轻,对于老功臣欲批评又难以出口,不好措词,真是有苦难言,而中学象疯子一样,进一大批年轻人,而不适应中学生活和教学。只会发脾气,越发越歇气。
现在的学生变了,义务教育法保护了学生,老师受到学生的威胁。
一九九五年,一个班一百多人,那时,人人听课,人人做作业,现在一个班七十人,不做作业的最少三个,有一次,上课睡大觉的学生,我数了一数,一个班七十七人,十七个睡着了。
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不能批评,也受不住批评,只能表扬。
一次,一个学生不听话,总是违纪,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其实,这个学生什么也不会,到初中一年后,发现与小学不一样,不好玩。于是回家准备不读了,怎么说服家长呢?他想了一个办法,说老师打我,我怕打,我不读。结果,他的母亲来到学校,首先找到常务校长,在校长办公室里告状,当然校长要找班主任,三个人,家长,校长,班主任,这位母亲放声大哭,泪如雨淋:“我的孩子是受教育的,读不读书是小事,……。”班主任:“不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校长要调查真相,若我打了你的孩子,现在回家把孩子带来,叫校长送到医院,让法医鉴定,有半点……。”校长错认为班主任打了她的孩子,因为她已成了泪人,当场批评了班主任,命令班主任去接回该学生。事后,年级主任打电话调查此事,结果是不想读,教师难当啊!
由于社会进步,城市的发展,离婚率升高,单亲子女呈上升态势,父母进城打工,留守儿女太多,给老师增添了很多负担,社会,家庭,学校。三付重担都落到了学校。
一次早餐后,有一个学生由于1岁时父母离婚了,父亲下广东另娶老婆,还生了孩子,在外面居住,很少回老家,儿子就由奶奶带着,小学阶段,与同学朋友朝夕相处,没有觉得孤独,到初一,是住读,一周只准星期五晚上回家,看到别人的妈妈、爸爸送这送那,而他永远是一个人独行,有什么困难靠自己独立克服。这时,他出走了,听说妈妈改嫁在北边,于是朝北边走去,寻找生母。上午第一节课,老师发现没有人,慌了,发动学生到处找,没找着,北边的村里的老人说,上午是有一个穿校服的学生到村边转过。好象是找什么东西似的。没有找到,打电话给他奶奶。奶奶打电话给他的生母。因为是我老家的人,所以,奶奶打电话给我,我安慰她说:不要怕,由我负责找,会找到的,请你放心。于是奶奶就放心了,其实奶奶知道:他的孙儿想妈妈。奶奶就坐车到他生母家,晚上学生回到寝室,一天没有吃东西,第二天一早,妈妈与奶奶一起来到了学校,母爱无私,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说什么,至今该同学情绪稳定。由此看来,教师难当啊!
“十一”长假,教师,学生都回家了,而镇上的学生趁长假,去“踏秋”,去“夜饮”。初中二年级A、B、C、D、E、F六个学生,星期五下午出发了,其中A、B、C、D是镇上的学生,E、F是乡下的学生。
走到一个村庄的门前,看周围无人,几个学生就围着捉住一只最大的公鸡,提起公鸡准备走时,村中一个老婆婆看见了,“把鸡放下,你们不能偷鸡”,拿鸡的学生,把大公鸡两只脚朝天,举得老高老高:“你看着,就是不放下,看你怎么样。”老婆婆无法,眼看着一群穿学生服的孩子把九斤重的公鸡笑嘻嘻地拿走了。婆婆到地里去喊:“××呀,你的鸡被一群学生抱走了……”东家回家撵了很远,一群学生从代销点出来,手里提着吃的、喝的,就是没有看见鸡,他认出其中一个学生是本村的孩子,一打听是二(五)班的,马上来到中学找校长,校长说“十一”后再来。
“十一”收假后的第一天上午,一个中年妇女来到办公室,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到教室叫出该生,让他写事情的经过。六个学生都写了事情的经过,写的一样,A、B、C三个人干的,并且A、B、C三个人吃了,D、E、F三个人没有吃,于是,A、B、C三个学生每人赔三十元钱,第二天交到学校。教师说:“现在停课,回家去找家长要钱。”第二天,钱交了,赔给农民了。过了几天,F同学在班上无法无天,班主任带信叫奶奶,爷爷到学校,有事相告(因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爷爷来后,如实地反映他们六人的全部经过:“F一个人在家,星期五下午,六个人带鸡回家,我问过,都说是买的,有八九斤,杀了,放在灶上,是煮着吃的,晚上,到村后的地里,用手挖红署回家蒸着吃,打了一晚的麻将。”班主任如梦初醒,学生们先就把对付教师的对策一一安排妥当,滴水不漏。可见,教师难当啊!
最后处分违纪学生的时间是一九九七年。处分内容:“查××年××班,家住××,犯××,学校给予××处分“,这个学校十年了,没有处分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唯所欲为,目恐一切。
苏联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教师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苏联政府决定,每一个教师发一根电棒,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苏联的教师就是法官。最后苏联成为世界第一个发明飞船的国家。中国教育会怎么发展,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修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毛泽东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红旗究竟能打得多久,是不是“嫦娥”上天,红旗落地。学校重视升学率,数、理、化重要,体、音、美、政、历、地、生是附带。
近日,听到一家长这样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和小朋友打架要狠,打不过他你就咬他、抓他”。
“善良教育”是从尊老爱幼,同情弱小,宽容他人、唾弃暴力。而恰巧相反,“马嘉爵事件”反映出对青少年理想前途、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社会上的娱乐,电影,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负作用,而很少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一类的宣传。对学生要时时刻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治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作者单位:432813湖北省大悟县东新中学)
从这时起,我父亲、母亲给我讲故事,教唱他们会唱的歌。
首先,他们讲“忆苦思甜”。我父亲七岁时,我奶奶三十岁,当年得病去世了,爷爷是个能干人,在封建末年,爷爷跑武汉,是乡下人的卖货郎。因为我的家乡在鄂北的五岳山脚下,《中原突围》的“故乡”,翻山越岭叫卖着,有时几天不能回家,父亲一个人住在一间半上辈留下的旧屋里,父亲十三岁时,爷爷突然去世,只甩下年仅十三岁的少年。由于近房的爷爷也很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六口人住在庙堂里,三个男孙比我父亲大,老四比我父亲小,无路可走了,我叔爹把我父亲收下了。国民党抓壮丁,把二伯抽去当壮丁,他在部队学习理发。那年,他回家了,只身一人,只好把父亲带着给乡亲们理发,从此,我父亲成了匠人。
我父亲从小读了三年私塾,在祠堂的正厅里,一个老师,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学生,每人每月一升米,一担柴,半年一斤油。我爷爷是学东,带头“义学”,先生也是私人请的,属于“聘请制”,一年一个交待。小学生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学生读“左传”“钢鉴”。我父亲也给我讲他们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当天上的书,第二天一到校就背,不会背的“吃戒尺”。怕老师怕得要命。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戒尺”,望而生畏。每逢过节,老师是不在家吃饭的,清明节是老师吃饭最忙的。有一次,放午学了,老师同一个家长一起走了,断定是请客,中午,同学们来了后,各玩各的,都没有读书。我父亲到旧墙角爬地玩乌龟。正玩着,忘记了时间,老师回来了,一看,大厅里没有人,到处找,结果每人的屁股都受了板子。
母亲是“五保”的女儿,姥姥是个瞎子。母亲十六岁,托媒嫁给父亲,两个无依无靠的人相依为命。解放了,穷人翻身了,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由生活,她回忆说:我从七岁就一直给人家放牛,没有上过一天学,看到与她同龄的人上学读书,她的心在流血,口里只有认命,命苦呀!自我懂事那天起,她常说:“我哪怕是要饭,也要你们读书,把我没有读的,你们都读回来。”我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我们兄弟三人、姐妹两人,共五人,两个大学毕业,两个高中毕业,我姐最大高小毕业。我老二。所以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我已是回乡知识青年了,在农村那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自己。一九七四年我的老师送给我一把铁镐:“在农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吧”。我哪里知道国家要恢复高考了。我那天正在秋收,有人带口信,叫我到东新高中找三年前的班主任李汉民老师。我来到他的寝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把我们几个同学的一切手续办好了,只等着参加考试。五角钱的报考费是他垫着的,那时候,农村五角钱也很值钱,一个鸡蛋买五分。最后我还钱给李老师他不收,就这样,他垫着,我一直记在心中。我无认走到哪里,他都是我的再生父母,我被录取了,作文是“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我熟。我最难忘的是农村大集体抢收麦子。因为我没有经验,镰刀一下子狠狠的割在脚弯上。血管断了,是教小学的杜玉兰老师把我抬到他家,用白糖和鸡蛋冲着送给我:“喝了吧,快养养心!”我的心在流泪,可我表面上一滴泪也没有流,我十分坚强,包扎后我的小爷背着我翻山越岭送回我家。我在养伤的一个月中,我想了许许多多的事,我想到中国的教育,老师对学生是那么的眷恋,那样不割舍,这又是为什么?这一篇作文得了高分。录取后,我报了师范专业,成了一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
我的童年,现在回想起来,令我魂牵梦绕。
在父母的革命传统教育下,我从三岁起就干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上工,早班,晚班,一年四季,做工分,十分两角钱,我做饭没有灶,大办钢铁挖了。我就拾粪,因为一担粪十分。到一九五九年,没有一粒米了,春天摘黄荆叶吃,夏天打果子,秋天摘黄荆子磨成面做馍吃。冬天吃麻果。吃糠是最难受的,拉不出来。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山里头没有学堂,只有离家六里地的马儿冲有一所高小。怎么办?有贫顾主任、贫顾组长搞“义学”,请一个老师,教我们一至四年级。仍然在我父亲读书的祠堂大厅里。我们自己带桌子,凳子,一个老师教。
书是要背的,课课背,字是要写的。有一次,我在写电灯的电字时,写错了,老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就不再马虎了。我们分三个路队,由路长负责。老师临门送路队,我属北路队的,一天老师送东路队去了,我们几个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来了,于是在堂中玩沙,玩着玩着,一会儿老师出现在我们眼前,手中拿着一根黄荆条,照屁股打了一顿,送我们回家了。
特别是夏天,放学后,每人的脚背上画上一个墨“×”,中午到校老师在门口坐着,一个一个地查“×”,哪敢动那“×”啊!
读五年级就到完小了,正好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就没有书本,读毛泽席语录,读百家书,在打倒“臭老九”那段日子里,老师仍默默无闻的教着,从没有不教。读初中没有书,老师有。读高中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孔。学生写老师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老师象没看见一样,第二天还是泰然自若地上课,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面对高中毕业回农村,同学们仍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我最后的一篇作文是《回忆我的母亲》,这是我用泪写成的,很长,只有我知道,我的语文老师知道,因为我的母亲不识字。现在父母双亡了,但他们的教子的苦心,艰苦朴素的作风,和睦相处的态度,永远留在我心中。他们的远大目标,小而言之是为儿女们出人头地,大而言之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老一辈的敬意,我只能敬重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普九”期间,为家乡教育题词“尊师人才出,重教国家兴”,山区大办教育,村村集资大建教学楼。自一九九一到二00一,重教的风气蒸蒸日上,从山里飞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金凤凰。北大、清华、人大都有大别山区的“红孩儿”。
近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处在聘用与公用十字相交处。十年来,教师冻编,没有进一个大中师范院校的学生,原本分配的大学生,下海去了,有的高聘了,我校是一个山区的初级中学,教师遍至全国。“甩掉工资本,进城重找人”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拿高工资。中学教师靠关系进城。中学没有人,就到小学抽年轻的教师。城里的中学教师多了,乡下的教师少了,“爷爷教小学,伯伯教初中,叔叔教高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近五十岁。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深入人心,孩子少了,怎么办?“撤并”边远一点的学校,三个村办一所小学。近一点的两个村合办一所小学。小孩上学要走十几里地的路,遇大雨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的学生被大水冲走。于是,学生家长纷纷到镇上租房子陪读,镇上出现了教室不够用的现象,乡下十几个老师,六十个学生,平均每个老师教六个学生,加之年龄偏大,思想退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几十年的教书生涯,难免或这或那不称心,牢骚满腹,小学的教育质量日渐下降,学区主任大多是年纪轻轻,对于老功臣欲批评又难以出口,不好措词,真是有苦难言,而中学象疯子一样,进一大批年轻人,而不适应中学生活和教学。只会发脾气,越发越歇气。
现在的学生变了,义务教育法保护了学生,老师受到学生的威胁。
一九九五年,一个班一百多人,那时,人人听课,人人做作业,现在一个班七十人,不做作业的最少三个,有一次,上课睡大觉的学生,我数了一数,一个班七十七人,十七个睡着了。
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不能批评,也受不住批评,只能表扬。
一次,一个学生不听话,总是违纪,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其实,这个学生什么也不会,到初中一年后,发现与小学不一样,不好玩。于是回家准备不读了,怎么说服家长呢?他想了一个办法,说老师打我,我怕打,我不读。结果,他的母亲来到学校,首先找到常务校长,在校长办公室里告状,当然校长要找班主任,三个人,家长,校长,班主任,这位母亲放声大哭,泪如雨淋:“我的孩子是受教育的,读不读书是小事,……。”班主任:“不能听孩子的一面之词,校长要调查真相,若我打了你的孩子,现在回家把孩子带来,叫校长送到医院,让法医鉴定,有半点……。”校长错认为班主任打了她的孩子,因为她已成了泪人,当场批评了班主任,命令班主任去接回该学生。事后,年级主任打电话调查此事,结果是不想读,教师难当啊!
由于社会进步,城市的发展,离婚率升高,单亲子女呈上升态势,父母进城打工,留守儿女太多,给老师增添了很多负担,社会,家庭,学校。三付重担都落到了学校。
一次早餐后,有一个学生由于1岁时父母离婚了,父亲下广东另娶老婆,还生了孩子,在外面居住,很少回老家,儿子就由奶奶带着,小学阶段,与同学朋友朝夕相处,没有觉得孤独,到初一,是住读,一周只准星期五晚上回家,看到别人的妈妈、爸爸送这送那,而他永远是一个人独行,有什么困难靠自己独立克服。这时,他出走了,听说妈妈改嫁在北边,于是朝北边走去,寻找生母。上午第一节课,老师发现没有人,慌了,发动学生到处找,没找着,北边的村里的老人说,上午是有一个穿校服的学生到村边转过。好象是找什么东西似的。没有找到,打电话给他奶奶。奶奶打电话给他的生母。因为是我老家的人,所以,奶奶打电话给我,我安慰她说:不要怕,由我负责找,会找到的,请你放心。于是奶奶就放心了,其实奶奶知道:他的孙儿想妈妈。奶奶就坐车到他生母家,晚上学生回到寝室,一天没有吃东西,第二天一早,妈妈与奶奶一起来到了学校,母爱无私,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说什么,至今该同学情绪稳定。由此看来,教师难当啊!
“十一”长假,教师,学生都回家了,而镇上的学生趁长假,去“踏秋”,去“夜饮”。初中二年级A、B、C、D、E、F六个学生,星期五下午出发了,其中A、B、C、D是镇上的学生,E、F是乡下的学生。
走到一个村庄的门前,看周围无人,几个学生就围着捉住一只最大的公鸡,提起公鸡准备走时,村中一个老婆婆看见了,“把鸡放下,你们不能偷鸡”,拿鸡的学生,把大公鸡两只脚朝天,举得老高老高:“你看着,就是不放下,看你怎么样。”老婆婆无法,眼看着一群穿学生服的孩子把九斤重的公鸡笑嘻嘻地拿走了。婆婆到地里去喊:“××呀,你的鸡被一群学生抱走了……”东家回家撵了很远,一群学生从代销点出来,手里提着吃的、喝的,就是没有看见鸡,他认出其中一个学生是本村的孩子,一打听是二(五)班的,马上来到中学找校长,校长说“十一”后再来。
“十一”收假后的第一天上午,一个中年妇女来到办公室,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到教室叫出该生,让他写事情的经过。六个学生都写了事情的经过,写的一样,A、B、C三个人干的,并且A、B、C三个人吃了,D、E、F三个人没有吃,于是,A、B、C三个学生每人赔三十元钱,第二天交到学校。教师说:“现在停课,回家去找家长要钱。”第二天,钱交了,赔给农民了。过了几天,F同学在班上无法无天,班主任带信叫奶奶,爷爷到学校,有事相告(因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爷爷来后,如实地反映他们六人的全部经过:“F一个人在家,星期五下午,六个人带鸡回家,我问过,都说是买的,有八九斤,杀了,放在灶上,是煮着吃的,晚上,到村后的地里,用手挖红署回家蒸着吃,打了一晚的麻将。”班主任如梦初醒,学生们先就把对付教师的对策一一安排妥当,滴水不漏。可见,教师难当啊!
最后处分违纪学生的时间是一九九七年。处分内容:“查××年××班,家住××,犯××,学校给予××处分“,这个学校十年了,没有处分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唯所欲为,目恐一切。
苏联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教师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苏联政府决定,每一个教师发一根电棒,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苏联的教师就是法官。最后苏联成为世界第一个发明飞船的国家。中国教育会怎么发展,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修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毛泽东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红旗究竟能打得多久,是不是“嫦娥”上天,红旗落地。学校重视升学率,数、理、化重要,体、音、美、政、历、地、生是附带。
近日,听到一家长这样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和小朋友打架要狠,打不过他你就咬他、抓他”。
“善良教育”是从尊老爱幼,同情弱小,宽容他人、唾弃暴力。而恰巧相反,“马嘉爵事件”反映出对青少年理想前途、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社会上的娱乐,电影,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负作用,而很少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一类的宣传。对学生要时时刻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治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作者单位:432813湖北省大悟县东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