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都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予以照顾,成为留守学生一族,这些留守孩子用自己幼稚的双肩扛下所有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城市里的居民也忙着进修、 兼职挣外快、工作机会费尽心血等等,也造成了很多实际上父母已经形同虚设的缺乏关爱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些 “留守学生”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在心里上表现为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生活上缺少照顾,性格孤僻、倔强、不善与人交流、冲动易怒、过分自私,只知享受,不懂分享,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等的性格缺陷,在班级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让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厌倦和迷茫。
一、学生缺失家庭关爱的根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及时地引导和关注,任其自由发展,很难保证他们日后能成长成心理健康、健全的人。父母离异,变成单亲家庭或者是再婚家庭,学生父爱或母爱缺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父爱母爱缺失;此外,父母外出务工,成为了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与关爱;或父母俱在,但由于父母对于小孩的成长教育认知不够,除了给自家的小孩提供足够的衣食保障外,无法给小孩提供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关爱与关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提高。离婚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有现象,不再是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才敢做的事。现在的农村人对婚姻不再坚持以前那种嫁鸡随鸡的观念了,离婚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同时,随着经济在地域上的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在增加。因此,家庭亲情、关爱缺失的学生群体在不断扩大不足为怪。
二、以人格魅力感染缺失家庭关爱学生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师爱暖心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我们用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热情。让我们用智慧的爱引领他们,伴随他们走过他们青春的荒草地,走向幸福与爱的彼岸!
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爱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优劣而区别对待。班主任爱学生不应只表现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家庭关爱缺失的学生的“症”就是他们缺乏爱和温暖。那么我们的“药”就是师爱,智慧的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不是爱的随便随意的付出,而是一種爱的艺术,是让更能走入学生心田的力量。
2.培养阳光心态,增强自信心
阳光心态成就未来,阳光心态成就梦想!家庭亲情、关爱缺失的学生,他们表现出的孤独、冷漠、不自信和敏感,做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让学生阳光起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阳光心态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学生常怀阳光心态,他们就会笑对各种不幸与困难,就会自信而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麻烦,他们就会有可能去获得并享受快乐与幸福!
3.家校联系,进行合力教育
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的学生当然最渴望的是家人或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了,如果能帮助他们找回亲情与关爱,我们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联合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之一。徐特立曾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所以,班主任要先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是何种亲情的缺失,这是班主任智慧师爱的第一步。第二步,结合他们不同的成因,多方法多渠道地与他们的家长或亲人联系,尽可能及时、正面地让他们的家长或亲人了解他们在校的良好表现,让他们回到家时也能得到表扬与肯定,从而达到成功找回丢失的亲情与关爱。
4.团队建设,营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有了集体,团结有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处处洋溢着关爱,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取,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创造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引领缺失,关爱成长
1.提升家庭监护意识,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
留守学生监护缺失存在的问题表明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都不能替代父母的监护。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首先应该慎选监护人,父母在选择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
2.学校应该担当起教育重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唤醒学生人性的良知,充实向善的心灵,塑造健康的人格,从而感受人生的美好。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课堂和平时日常生活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一、学生缺失家庭关爱的根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及时地引导和关注,任其自由发展,很难保证他们日后能成长成心理健康、健全的人。父母离异,变成单亲家庭或者是再婚家庭,学生父爱或母爱缺失;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父爱母爱缺失;此外,父母外出务工,成为了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与关爱;或父母俱在,但由于父母对于小孩的成长教育认知不够,除了给自家的小孩提供足够的衣食保障外,无法给小孩提供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关爱与关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提高。离婚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有现象,不再是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才敢做的事。现在的农村人对婚姻不再坚持以前那种嫁鸡随鸡的观念了,离婚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同时,随着经济在地域上的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在增加。因此,家庭亲情、关爱缺失的学生群体在不断扩大不足为怪。
二、以人格魅力感染缺失家庭关爱学生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师爱暖心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我们用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热情。让我们用智慧的爱引领他们,伴随他们走过他们青春的荒草地,走向幸福与爱的彼岸!
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爱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优劣而区别对待。班主任爱学生不应只表现在语言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家庭关爱缺失的学生的“症”就是他们缺乏爱和温暖。那么我们的“药”就是师爱,智慧的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不是爱的随便随意的付出,而是一種爱的艺术,是让更能走入学生心田的力量。
2.培养阳光心态,增强自信心
阳光心态成就未来,阳光心态成就梦想!家庭亲情、关爱缺失的学生,他们表现出的孤独、冷漠、不自信和敏感,做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让学生阳光起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阳光心态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学生常怀阳光心态,他们就会笑对各种不幸与困难,就会自信而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麻烦,他们就会有可能去获得并享受快乐与幸福!
3.家校联系,进行合力教育
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的学生当然最渴望的是家人或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了,如果能帮助他们找回亲情与关爱,我们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联合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之一。徐特立曾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所以,班主任要先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是何种亲情的缺失,这是班主任智慧师爱的第一步。第二步,结合他们不同的成因,多方法多渠道地与他们的家长或亲人联系,尽可能及时、正面地让他们的家长或亲人了解他们在校的良好表现,让他们回到家时也能得到表扬与肯定,从而达到成功找回丢失的亲情与关爱。
4.团队建设,营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有了集体,团结有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处处洋溢着关爱,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取,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创造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引领缺失,关爱成长
1.提升家庭监护意识,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
留守学生监护缺失存在的问题表明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都不能替代父母的监护。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首先应该慎选监护人,父母在选择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
2.学校应该担当起教育重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唤醒学生人性的良知,充实向善的心灵,塑造健康的人格,从而感受人生的美好。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课堂和平时日常生活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