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模式过于刚性、班委会过于集权、奖学金分配过于僵化等问题。对此本文就大学班级管理工作逆向探索,探讨柔性管理、民主管理、公平分配等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逆向管理柔性管理民主集中制奖学金
班级是一最基层的教学单元。相对于中学比较单纯的环境而言,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员构成更加复杂。在高中,班级成员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大学,目标简单明确单一。到了大学之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会面对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创业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一般都已成年,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约束自己自由、独立的环境和措施会表现出相对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大学班级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延续中学的刚性管理模式,更多地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一、当代大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中国自古以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曰:天地君亲师。一直以来,在教育活动中,师传生受的模式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专业技能的授课上,这样的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具体到班级的管理中,就值得细细商榷。
大学班级管理,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学班级是学生经常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直接体现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走上专业化发展方向,就要求班级的管理者——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大量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去运用先进知识和经验,提升工作水平和层次。然而,目前实际情况是,班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并不能完全应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情况;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依靠传统的师传生受模式,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平等和相互尊重;主要依靠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措施来贯彻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学生在这种“刚性管理”中消极被动,缺乏积极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尖锐。
2、在班级管理中,以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部门带来民主和职能方面的隐患。和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集权力于一身不同,大学班级管理中,真正走上前台的是班委会,班级管理以班委为主,更多的是班委在具体实行管理,辅导员进行宏观上的把握。
3、奖学金、评优带来的竞争。这一点和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执行方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大学和中学相比,具有类别繁多,数额巨大的奖学金。这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同时也对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学生毕竟是以学为主,奖学金无论如何,对学业成绩有硬性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或者学业成绩之外的能力体现,结果是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最后有可能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竞争力的同学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一心只读圣贤书;而那些积极于班级管理的同学没有得到鼓励措施的激励,也导致积极性下降。
二、大学班级逆向管理
1、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一个素质较高、自我意识较强的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人为本,运用“柔性管理”理念。一般地说,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和刚性管理不同,在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不是体现在以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强制性管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而是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要尊重大学生群体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2、班委会权力制约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要重视班委的培养,突出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干部牵头,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形成“鱼群效应”。但是如前文所述,班干部的主体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隐患。要在班级内实现民主管理,最需要建立的就是民主决策机制。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班级管理都是辅导员指导下的班长负责制,集权化严重,民主程度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降低班级成员的自发管理班级的意识。由于国情所限,在班级内部实施“三权分立”式管理,让各班委委员之间形成权力的钳制,相互监督也并不现实,会造成相互推诿,无人承担的局面。就本人实际管理而言,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集中制,对于关乎班里每一位同学的事情,必须首先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班委干部成员中讨论最终决策结果,最后必须取得班里半数以上同学的同意。坚决防止班长、团支书独断专行不利于班级民主管理建设的现象。
特别是对于各类奖金、奖项的评比,在遵照学校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实际利益,要尽可能的扩大受惠面;同时在评定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要让所有的同学清楚评定的程序和规定以及最终的评定结果。在班级管理中,一定形成班级民主决策的良好制度,形成权利共享新机制。重视集体问题的解决过程,重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保证班级管理的参与性和共享性。
3、奖学金制度需要变革。当前的奖学金制度肯定了学生的基本任务——学习,但是相对单一的评判机制并不足以应对学生纷繁复杂的日常表现具体情况。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奖学金发放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原有的激励学习的奖学金之外,可适当调整学习成绩奖学金总额过高的现状,专设各项活动的单项奖学金。同时,还可以单独出具专有的班级奖学金管理办法,给予班级一定的能够自主支配的专用奖项,用于班级内部独立自主嘉奖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突出,确有实效的人员。当然,班级奖学金的构想和建立班级民主决策机制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制度做到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了班级民主决策制度,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作用来说,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班级管理也离不开管理的基本原理。大学班级的管理,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开拓创新,打破传统的管理思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真正意义上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沈超明,潘锦全,张坚强.试论高校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J].高校建设,2007(2)
[2] 牛军科.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提倡“柔性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
[3] 柏汇崧,杨涛,何瑾.大学班级管理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上半月,2010(7)
关键词:逆向管理柔性管理民主集中制奖学金
班级是一最基层的教学单元。相对于中学比较单纯的环境而言,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成员构成更加复杂。在高中,班级成员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大学,目标简单明确单一。到了大学之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会面对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创业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一般都已成年,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约束自己自由、独立的环境和措施会表现出相对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大学班级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延续中学的刚性管理模式,更多地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
一、当代大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中国自古以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曰:天地君亲师。一直以来,在教育活动中,师传生受的模式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专业技能的授课上,这样的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具体到班级的管理中,就值得细细商榷。
大学班级管理,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学班级是学生经常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直接体现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走上专业化发展方向,就要求班级的管理者——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大量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去运用先进知识和经验,提升工作水平和层次。然而,目前实际情况是,班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并不能完全应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情况;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依靠传统的师传生受模式,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平等和相互尊重;主要依靠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措施来贯彻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学生在这种“刚性管理”中消极被动,缺乏积极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尖锐。
2、在班级管理中,以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部门带来民主和职能方面的隐患。和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集权力于一身不同,大学班级管理中,真正走上前台的是班委会,班级管理以班委为主,更多的是班委在具体实行管理,辅导员进行宏观上的把握。
3、奖学金、评优带来的竞争。这一点和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执行方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大学和中学相比,具有类别繁多,数额巨大的奖学金。这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同时也对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学生毕竟是以学为主,奖学金无论如何,对学业成绩有硬性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或者学业成绩之外的能力体现,结果是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最后有可能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竞争力的同学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一心只读圣贤书;而那些积极于班级管理的同学没有得到鼓励措施的激励,也导致积极性下降。
二、大学班级逆向管理
1、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一个素质较高、自我意识较强的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人为本,运用“柔性管理”理念。一般地说,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和刚性管理不同,在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不是体现在以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强制性管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而是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要尊重大学生群体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2、班委会权力制约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要重视班委的培养,突出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干部牵头,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形成“鱼群效应”。但是如前文所述,班干部的主体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隐患。要在班级内实现民主管理,最需要建立的就是民主决策机制。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班级管理都是辅导员指导下的班长负责制,集权化严重,民主程度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降低班级成员的自发管理班级的意识。由于国情所限,在班级内部实施“三权分立”式管理,让各班委委员之间形成权力的钳制,相互监督也并不现实,会造成相互推诿,无人承担的局面。就本人实际管理而言,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集中制,对于关乎班里每一位同学的事情,必须首先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班委干部成员中讨论最终决策结果,最后必须取得班里半数以上同学的同意。坚决防止班长、团支书独断专行不利于班级民主管理建设的现象。
特别是对于各类奖金、奖项的评比,在遵照学校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实际利益,要尽可能的扩大受惠面;同时在评定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要让所有的同学清楚评定的程序和规定以及最终的评定结果。在班级管理中,一定形成班级民主决策的良好制度,形成权利共享新机制。重视集体问题的解决过程,重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保证班级管理的参与性和共享性。
3、奖学金制度需要变革。当前的奖学金制度肯定了学生的基本任务——学习,但是相对单一的评判机制并不足以应对学生纷繁复杂的日常表现具体情况。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奖学金发放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原有的激励学习的奖学金之外,可适当调整学习成绩奖学金总额过高的现状,专设各项活动的单项奖学金。同时,还可以单独出具专有的班级奖学金管理办法,给予班级一定的能够自主支配的专用奖项,用于班级内部独立自主嘉奖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突出,确有实效的人员。当然,班级奖学金的构想和建立班级民主决策机制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制度做到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离开了班级民主决策制度,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作用来说,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班级管理也离不开管理的基本原理。大学班级的管理,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开拓创新,打破传统的管理思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真正意义上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沈超明,潘锦全,张坚强.试论高校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J].高校建设,2007(2)
[2] 牛军科.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提倡“柔性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
[3] 柏汇崧,杨涛,何瑾.大学班级管理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上半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