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通过分析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探明了其演进形态,发现其演进着力点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作用主要在于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营销理念,文化传承的路径在于文化元素、文化品质、文化精神的传承。同时,文化驱动和传承的实现必须依靠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完善现代化管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关键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演进形态企业技术创新文化驱动和传承
Abstract: The opportunity and trend of syncr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ce&technology is coming.Byanalysed its the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probed its evolution form , and found promotion andinheritance of culture in enterprise is its acting point. I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promotioneffects innovation motivation , innovation talents, management idea, marketing idea, the path of culture inheritancehas culture element, culture quality, culture spirit. Realizing the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e must rely onconstructing enterprise culture, perfecting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strengtheningbrand construction, fostering enterprise image.
Key words: syncr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ce&technology; evolution form; enterprisetechnologyinnovation;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e;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党对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正加速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目前,有部分学者研究者分析了科技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探索其融合发展方式和路径。一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巨大作用。潘植华、李洪、张翔(2012)【1】认为能否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良好融合逐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二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路径和机制。朱峰(2011)【2】和雷舜东、熊源、袁神(2012)【3】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
但他们往往倾向于以某一具体的特例为说明对象,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探究两者的关系和融合方式,没有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科技创新落后和文化创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也没有探索我国的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基本模式和相关模型。
本文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独特角度,在分析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演进形态基础上,深度探索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问题,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文化功能和人文精神,为文化驱动和传承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式和路径。
一、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演进机理
当前,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互动、协同发展的系统辩证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科技文化的系统辩证关系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效果直接决定于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辩证统一、相互作用,以文化创新的科技化、科技创新的文化化促进融合发展,其作用机理表现为:
(一)文化用理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文化因素渗入创新文化之中,以意识形态影响科技创新,通过激发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等手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保障科技创新顺利完成,促进科技进步。如图2所示。
图2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理
(二)科技以手段表达文化创新意境
科技创新作用于文化创新及其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改良文化传播手段、丰富文化表达方式,表达文化创新意境,增强文化的原创力、传播力、感染力。如图3所示。
图3科技创新作用于文化的机理
二、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表现形态
(一)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
社会文化主要通过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效率,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图4。
图4社会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理
区域创新环境是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创新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环境是区域创新环境的核心,区域创新的成败和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培养。这就要求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层面上融合统一。
因此,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在宏观上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一种相互驱动的辩证关系。
(二)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
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上竞相发力。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的突出典型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能体现科技功能和依赖科技支撑的文化产业,是指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通过技术、创意等方式开发和产业化,从而着重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
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轮驱动”。企业可以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既能提升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又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微观上,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
企业文化的驱动表现为通过培育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团队精神、人性化创新管理、市场营销理念促进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文化品质通过创新成功后的新产品源远流长。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与传承: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推进着力点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模式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主要包括:企业使命、企业形象、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价值观念、经营哲学。
企业文化主要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营销理念,进一步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其路径有:如图5所示。
图5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模式
1、企业文化影响创新动机的具体表现
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促使员工产生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前人, 敢于破除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超越自我,萌发生机活力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构想,进一步确定创新方向和创新目标,为企业技术创新顺利成功奠定思想基础。【4】如图6所示。
图6企业文化影响创新动机的机理
2、企业文化影响创新人才的具体表现
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增强员工的创新事业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如图7所示。
图7企业文化影响创新能力的机理
3、企业文化影响管理理念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开放、创新、合作、人性化等管理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管理的导向作用和整合作用,强化创新系统动作、R&D项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从而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完成。【5】如图8所示。
图8企业文化影响创新管理的机理
4、企业文化影响营销理念的具体表现
将企业文化与营销营销融合,充分发挥由优秀企业文化产生的优秀企业形象的吸引力(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造型等),形成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形象代言作用、方向指引作用、凝聚作用、超越作用,把企业和企业产品介绍给社会公众,维护老用户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并不断吸纳新客户,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创新价值。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
1、文化元素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元素。这是物质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将文化元素注入技术创新的成果(新产品)中,然后经过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将文化元素彰显于消费者和全社会,使该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如图9所示。
图9技术创新中文化元素传承模式
2、文化品质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二就是传承文化品质。这是制度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文化理念浸润入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等管理量标,传承涵盖精细化、人性化、柔性化的优秀管理文化品质,主要包括创新素养、创新底蕴、创新意识。如图10所示。
图10技术创新中文化品质传承模式
3、文化精神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三就是传承文化精神。这是精神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顺利完成之后,通过不断积累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使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团结合作和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和谐的创新氛围等优良文化理念得以传承。如图11所示。
图11技术创新中文化精神传承模式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的运行策略
1、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
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企业成长期或快速发展期。创造性企业文化的“积极、开放、合作 、创新、热情”五大原则,有利于最大程度培育员工的创造性和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与传承。
(1)培育创新价值观
创新价值观是创造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培育创新价值观自然成为了企业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的中心工作。在创新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造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促使全体员工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意识、智慧才华、精神气质、心理性格。[6]
(2)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
企业应结合村企业实际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制订创新奖管理办法, 并成立创新奖评选小组, 激励员工在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3)培养协作品质
通过召开休闲茶花会和联谊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跨部门虚拟团队等多种方式, 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和完普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培养员工“协作共赢,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同创辉煌”的协作精神。[7]
2、完善现代化管理
(1)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要求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推行人性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尊重全体员尤其是科技人员。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实施感情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文化管理,制定磋商性措施、激励性措施、竞争性措施、错位性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本质上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它是对企业战略及其目标加以分解细化和落实以及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管理过程,明确各自责任、重视过程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加强监督力量是它的实施准则。
(3)管理柔性化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其管理核心在于: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以虚拟实践社团作为创新的源泉、以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以企业再造为手段、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
3、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对企业而言,人才乃是技术创新及其文化驱动与传承的支撑和保障,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文化专干。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方面,因企业的专业人才紧缺,须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机构、专业组织等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聘请国内外优秀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知名讲师等为培养对象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搭建学习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的平台。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特别是企业和高等职业学校的通力,可以增强员工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培养优秀企业文化专干
一方面,企业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培养优秀企业文化专干,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应委派企业文化专干参加政府、大型企业、各类培训机构主办的企业文化培训班,使之进一步专业化、职业化。
4、加强品牌建设
企业品牌包含文化元素和文化品质,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和品牌扩张都充分体现文化蕴意,品牌建设是文化传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达成相互统一,融为一体。
(1)用价值观念文化丰富企业品牌的精神内涵
价值观念文化是企业决策者和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核心价值观、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以及企业的使命、核心发展战略与主导经营理念等内容。
企业品牌既是企业文化的抽象外化的产物,又是企业文化物质层面表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内涵,企业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和长久延续。
通过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可以使企业价值观、核心信念、创新精神、道德标准、经营理念等文化元素根植到企业品牌中,准确定位企业品牌的价值取向,丰富其精神内涵。然后,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壮大和发展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其为广大消费者了解和认同,达到传承文化精神的目的。
(2)以形象文化设计企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形象层面的重要表象,又是塑造企业品牌美好形象的重要工具和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企业品牌名称、标志、宣传标语、口号及企业环境等。
设计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本身就是一项饱含文化元素的艺术工作。应遵循其前瞻性、兼容性、艺术性,突出其个性和地域特征,[8]将形象文化和技术元素深深嵌入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里,把企业的优秀文化品质展现给社会大众。
5、树立企业形象
(1)履行企业责任
从履行企业责任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诚信度→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二是以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为此,企业一定要履行两项企业责任:
一是自主技术创新。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第一社会责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坚实基础和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必须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就越强,核心竞争力也越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二是企业环境责任。企业作为主要经济发展主体,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生态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以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9]
(2)强化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是向消费者宣传企业文化品质和传递企业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是提升服务价值。服务价值就是让各层次的客户都感到企业的服务物有所值,具体体现为要让各层次客户感到会心和满意,乐意接受企业提供的网络平台服务,并且认可企业服务所体现的价值。为此,必须坚持顾客至上,真正做到以顾客为导向,需要对各类顾客及其实际需求有专门的了解。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以各层次客户的满意度为标准。我们一定要主动服务和提供优质服务。因此,一定要坚持“以服务树形象”, 在每一次服务中细心琢磨,不断改进,把各项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作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必须依靠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完善现代化管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必须通过创新战略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政策调控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等途径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植华,李洪,张翔.论科技与文化融合重要性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76-77。
[2]朱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路径[J].前线,2011(11):56-58。
[3]雷舜东,熊源,袁神.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8):15-18。
[4]刘元芳.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互动作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243-244。
[5]李艳芝,孟庆伟.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几条途径[J].科学管理研究,2001(12):7-10。
[6]吴晓江.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N].文汇报,2009-08-03(6)。
[7]石强,申志阴,蜚开胜等.在实施企业文化落地“五大工程”中创造性的工作做法、经验、成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210-213。
[8]卫中旗.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1):148-151。
[9]刘琳.企业自主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J].西部财会,2010
关键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演进形态企业技术创新文化驱动和传承
Abstract: The opportunity and trend of syncr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ce&technology is coming.Byanalysed its the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probed its evolution form , and found promotion andinheritance of culture in enterprise is its acting point. I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promotioneffects innovation motivation , innovation talents, management idea, marketing idea, the path of culture inheritancehas culture element, culture quality, culture spirit. Realizing the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e must rely onconstructing enterprise culture, perfecting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strengtheningbrand construction, fostering enterprise image.
Key words: syncre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ce&technology; evolution form; enterprisetechnologyinnovation;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e;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党对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正加速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目前,有部分学者研究者分析了科技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探索其融合发展方式和路径。一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巨大作用。潘植华、李洪、张翔(2012)【1】认为能否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良好融合逐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二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路径和机制。朱峰(2011)【2】和雷舜东、熊源、袁神(2012)【3】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
但他们往往倾向于以某一具体的特例为说明对象,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探究两者的关系和融合方式,没有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科技创新落后和文化创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也没有探索我国的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基本模式和相关模型。
本文从“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独特角度,在分析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演进形态基础上,深度探索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问题,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文化功能和人文精神,为文化驱动和传承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式和路径。
一、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演进机理
当前,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促进,形成了双向互动、协同发展的系统辩证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科技文化的系统辩证关系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效果直接决定于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辩证统一、相互作用,以文化创新的科技化、科技创新的文化化促进融合发展,其作用机理表现为:
(一)文化用理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文化因素渗入创新文化之中,以意识形态影响科技创新,通过激发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等手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保障科技创新顺利完成,促进科技进步。如图2所示。
图2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理
(二)科技以手段表达文化创新意境
科技创新作用于文化创新及其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改良文化传播手段、丰富文化表达方式,表达文化创新意境,增强文化的原创力、传播力、感染力。如图3所示。
图3科技创新作用于文化的机理
二、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表现形态
(一)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
社会文化主要通过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效率,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图4。
图4社会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理
区域创新环境是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创新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环境是区域创新环境的核心,区域创新的成败和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培养。这就要求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层面上融合统一。
因此,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新在宏观上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一种相互驱动的辩证关系。
(二)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
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推进科技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上竞相发力。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的突出典型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能体现科技功能和依赖科技支撑的文化产业,是指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通过技术、创意等方式开发和产业化,从而着重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
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轮驱动”。企业可以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既能提升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又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微观上,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
企业文化的驱动表现为通过培育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团队精神、人性化创新管理、市场营销理念促进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文化品质通过创新成功后的新产品源远流长。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与传承: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推进着力点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模式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主要包括:企业使命、企业形象、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价值观念、经营哲学。
企业文化主要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营销理念,进一步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其路径有:如图5所示。
图5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模式
1、企业文化影响创新动机的具体表现
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促使员工产生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前人, 敢于破除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超越自我,萌发生机活力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构想,进一步确定创新方向和创新目标,为企业技术创新顺利成功奠定思想基础。【4】如图6所示。
图6企业文化影响创新动机的机理
2、企业文化影响创新人才的具体表现
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增强员工的创新事业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如图7所示。
图7企业文化影响创新能力的机理
3、企业文化影响管理理念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开放、创新、合作、人性化等管理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管理的导向作用和整合作用,强化创新系统动作、R&D项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从而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完成。【5】如图8所示。
图8企业文化影响创新管理的机理
4、企业文化影响营销理念的具体表现
将企业文化与营销营销融合,充分发挥由优秀企业文化产生的优秀企业形象的吸引力(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造型等),形成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形象代言作用、方向指引作用、凝聚作用、超越作用,把企业和企业产品介绍给社会公众,维护老用户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并不断吸纳新客户,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创新价值。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
1、文化元素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元素。这是物质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将文化元素注入技术创新的成果(新产品)中,然后经过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将文化元素彰显于消费者和全社会,使该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如图9所示。
图9技术创新中文化元素传承模式
2、文化品质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二就是传承文化品质。这是制度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文化理念浸润入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等管理量标,传承涵盖精细化、人性化、柔性化的优秀管理文化品质,主要包括创新素养、创新底蕴、创新意识。如图10所示。
图10技术创新中文化品质传承模式
3、文化精神的传承
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三就是传承文化精神。这是精神层面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顺利完成之后,通过不断积累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使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团结合作和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和谐的创新氛围等优良文化理念得以传承。如图11所示。
图11技术创新中文化精神传承模式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的运行策略
1、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
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企业成长期或快速发展期。创造性企业文化的“积极、开放、合作 、创新、热情”五大原则,有利于最大程度培育员工的创造性和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与传承。
(1)培育创新价值观
创新价值观是创造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培育创新价值观自然成为了企业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的中心工作。在创新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造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促使全体员工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意识、智慧才华、精神气质、心理性格。[6]
(2)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
企业应结合村企业实际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制订创新奖管理办法, 并成立创新奖评选小组, 激励员工在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3)培养协作品质
通过召开休闲茶花会和联谊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跨部门虚拟团队等多种方式, 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和完普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培养员工“协作共赢,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同创辉煌”的协作精神。[7]
2、完善现代化管理
(1)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要求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推行人性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尊重全体员尤其是科技人员。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实施感情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文化管理,制定磋商性措施、激励性措施、竞争性措施、错位性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本质上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它是对企业战略及其目标加以分解细化和落实以及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管理过程,明确各自责任、重视过程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加强监督力量是它的实施准则。
(3)管理柔性化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其管理核心在于: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以虚拟实践社团作为创新的源泉、以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以企业再造为手段、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
3、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对企业而言,人才乃是技术创新及其文化驱动与传承的支撑和保障,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文化专干。
(1)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方面,因企业的专业人才紧缺,须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机构、专业组织等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聘请国内外优秀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知名讲师等为培养对象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搭建学习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的平台。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最佳途径。特别是企业和高等职业学校的通力,可以增强员工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培养优秀企业文化专干
一方面,企业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培养优秀企业文化专干,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应委派企业文化专干参加政府、大型企业、各类培训机构主办的企业文化培训班,使之进一步专业化、职业化。
4、加强品牌建设
企业品牌包含文化元素和文化品质,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和品牌扩张都充分体现文化蕴意,品牌建设是文化传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达成相互统一,融为一体。
(1)用价值观念文化丰富企业品牌的精神内涵
价值观念文化是企业决策者和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核心价值观、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以及企业的使命、核心发展战略与主导经营理念等内容。
企业品牌既是企业文化的抽象外化的产物,又是企业文化物质层面表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文化精神内涵,企业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和长久延续。
通过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可以使企业价值观、核心信念、创新精神、道德标准、经营理念等文化元素根植到企业品牌中,准确定位企业品牌的价值取向,丰富其精神内涵。然后,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壮大和发展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其为广大消费者了解和认同,达到传承文化精神的目的。
(2)以形象文化设计企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形象层面的重要表象,又是塑造企业品牌美好形象的重要工具和传播企业品牌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企业品牌名称、标志、宣传标语、口号及企业环境等。
设计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本身就是一项饱含文化元素的艺术工作。应遵循其前瞻性、兼容性、艺术性,突出其个性和地域特征,[8]将形象文化和技术元素深深嵌入企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里,把企业的优秀文化品质展现给社会大众。
5、树立企业形象
(1)履行企业责任
从履行企业责任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诚信度→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二是以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为此,企业一定要履行两项企业责任:
一是自主技术创新。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第一社会责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坚实基础和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必须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就越强,核心竞争力也越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二是企业环境责任。企业作为主要经济发展主体,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生态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以期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9]
(2)强化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是向消费者宣传企业文化品质和传递企业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是提升服务价值。服务价值就是让各层次的客户都感到企业的服务物有所值,具体体现为要让各层次客户感到会心和满意,乐意接受企业提供的网络平台服务,并且认可企业服务所体现的价值。为此,必须坚持顾客至上,真正做到以顾客为导向,需要对各类顾客及其实际需求有专门的了解。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以各层次客户的满意度为标准。我们一定要主动服务和提供优质服务。因此,一定要坚持“以服务树形象”, 在每一次服务中细心琢磨,不断改进,把各项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作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必须依靠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完善现代化管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必须通过创新战略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政策调控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等途径促进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植华,李洪,张翔.论科技与文化融合重要性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76-77。
[2]朱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路径[J].前线,2011(11):56-58。
[3]雷舜东,熊源,袁神.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8):15-18。
[4]刘元芳.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互动作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243-244。
[5]李艳芝,孟庆伟.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几条途径[J].科学管理研究,2001(12):7-10。
[6]吴晓江.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N].文汇报,2009-08-03(6)。
[7]石强,申志阴,蜚开胜等.在实施企业文化落地“五大工程”中创造性的工作做法、经验、成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210-213。
[8]卫中旗.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1):148-151。
[9]刘琳.企业自主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J].西部财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