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课中实施心理训练对其整体素质的影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体育课对高中生素质提高的影响效果。在体育课中实施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课;心理训练;适应能力
  
  研究对象是我校2005届高一(1)、(2)班107人,对照班高一(3)、(4)班111人,研究开始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身体基本条件统计和身体素质测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学生来自各个乡镇,身体形态、基本素质无明显差异,但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有些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课学习,怕苦、怕累、怕讥笑,怕受伤。表现出学习兴趣不大,热情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必须从加强体育知识教育,启发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增强身体素质,消除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着手。
  在实验班的体育课中,全面实施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和发展心理素质的训练。对照班仍按常规进行教学。通过实验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身体素质的增强、心理素质的完善、考试成绩和体育能力的提高等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验证体育课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效果,探索提高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的开始阶段,运用生动、丰富的体育知识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从理性上有一个较高的升华(高中学生对理论上对体育的理解能力已经比较强),并在不断增加体育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修养。首先,从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强化教育和训练着手,阐述体育的本质及社会意义,引导他们摆正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使他们把在体育课堂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他们的“体育课对提高我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我一定学好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层面,从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地位、意义和作用,到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训练的方法和原则、运动生理及心理、运动医学及生物化学、体育科研的方法乃至传统的体育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化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其三,培养他们的体育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欣赏高水平的球类比赛或是艺术体操表演等,获得较大的精神满足。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不仅可以愉悦其身心,而且可以塑造气质和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是提高他们的自我欣赏能力,使他们在攻克体育技术难点或是在大运动量以及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增强其对健美、成功、自豪和喜悦的体验。这样,随着他们学习目的地明确、学习态度的端正,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体育欣赏能力的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
  心理训练是在心理方面有目的地定向训练和对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的稳定和成熟,增强自信心,并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为此,要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必须把握好心理训练的方法问题。
  心理训练必须与增强体质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中长跑课运动量大、辛苦、劳累、枯燥无味,且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可将教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加强意志品质教育。运用生动、准确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是他们认识到中长跑是一项锻炼价值极高的运动,对于增进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从提高耐力、发展速度以及增加大腿肌肉力量和弹性抓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那些比较薄弱的中长跑专项素质,使他们对中长跑由陌生到感兴趣,逐步消除思想障碍。其三,是较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积累起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把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技术是发展学生肌体能力最合理、最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而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度的自信心则是掌握和提高技术的双向结合。例如:女生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大部分女生对篮球兴趣不大,三步上篮对协调性和节奏感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首先,是在严格做好三步上篮的徒手练习。其次,是在学习三步上篮技术时。随着技术动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要不断地积极地给予鼓励,同学们就会在无形之中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的形成不仅极大地刺激她们的自尊心,也极大地激发了她们自强不息的进取心。
  把心理训练与战术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为正确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的最合理、最有效的对策与行动。要赢就必须在激烈对抗中去竞争,而竞争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有实力。实力就是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思想、力量分配、敏锐的思维、顽强的意志以及比赛时所需要的心理状态等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体育课中把战术练习和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养生在情况瞬息万变的竞赛中寻求和把握取胜的机遇,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整体素质涵概内容十分广泛。但针对高中生的体育课而言,其目的旨在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发展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他们在新世纪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在体育课中加强体育科学知识教育、发展心理素质训练,以提高其整体素质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宽思路,陶冶情操。体育课是一门综合的、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它可以在丰富的体育知识中启发学生的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在学习体育技术和对应用理论的探索中拓宽思路,在现代体育竞赛与表演的欣赏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从而使他们能够以健美的体魄、敏锐的才思、高品位的欣赏力豁达的气质适应未来社会。
  2. 锻炼意志,发展个性。体育课的中长跑教学是一个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心理素质的课程。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们在克服一个个生理和心理障碍以及一个个技战术难点的过程中塑造了个性风格,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品质。
  3. 培养能力,提高自信心。意志品质的增强,个性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心理状态的稳定,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并建立了初步的自信心。
  4. 增强体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这空前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来自同学们对体育课中复杂运动技术的挑战和为克服因学习难度大则产生的心理障碍的实践;另一方面也来自同学们自觉、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同学们一致认为体育这门课程使我们身心受益。尤其对心理素质训练更为有益,我们也都能够带着良好的心情来上课。高出勤率和良好的课堂情绪不仅使体育课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为其他各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保证。持之以恒必然造就出强健的体魄、稳定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科学文化及专业知识,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体育科学知识教育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心理素质也达到一个适宜的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对体育认识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心理素质的完善以及考试成绩、学习热情和锻炼自觉性的提高等等,充分说明在体育课中所实施的体育文化教育和心理训练方法是有效的。体育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且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自信心,而且也能够增强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一、课前参与,激发兴趣古希腊的普鲁塔克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就要精心研究每一节课,使它生动形象。有吸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今信息技术教育,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必须从传统的45分钟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主导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一线教师把这一理念已付诸于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点滴
当前,关于学习的革命,首当其冲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革命。一股关于提倡合作教育的新思潮呼之而出,主要理论包括: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德国的交往教学论、美国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这些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理论介绍    前苏联的合作教育论者提出:教育教学并不取决于教师的善良愿望,而是取决于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性质。合作教育论的核心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