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提的知识“冷点”是指高考地理被中断几年后,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些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却或被难度偏易的高中证书会考冷落,或受到被几经修订的高中地理教材相关内容编排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和初中教材严重脱节的现象,以致升入高中后的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上出现"歉收",在高考中把握不住知识要点,容易失分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现浙江地区使用的湘教版教材中体现的比原人教版两套教材更加明显。
以下,以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相关内容为例,对照初中教材和原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对应内容作以小议:
1.出现于初中课本
在高中教材中再强化的洋流的名称、分类、方位、流向、成因、性质和分布规律。该部分教学内容中洋流的分布规律模式图和相关的分布规律的描述在湘教版新教材中被设计成教学的活动内容;洋流的成因分类和性质分类的定性描述和相关地理典型案例的分析说明被彻底删除;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中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对海洋航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部分内容或被设计成活动内容或被删除。
2.初中教材中知识点呈现比较明显
但作为重点但不够详细的内容如气候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在人教版的第一套教材里气候的该部分内容以小号字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到了人教版第二套教材时,相关的内容被重新编排,该章节中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即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被独立成节;而现用的湘教版地理1则直接删除了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内容。
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诸如:各自然带的景观、各洲各国的轮廓和海陆分布、陆地自然带对应的典型的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等。无论是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彻底贯彻高中地理学习的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还是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立意和趋向来看,这些内容都不应该成为被冷落的,甚至被删除的知识点,即所谓的知识“冷点”。同时,这样的问题也给高中地理教师带来了不小困惑,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改革教法,虽说新教材的着眼点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实际上却对地理教师尤其是已经教学方式完成转型甚至定型的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上述的一些问题,笔者作了以下思考:这些内容之所以成为知识“冷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前几年一直强调的会考的复习导向所致,二是教材不断变更和重新编排。浙江已经开始自主命题高考文综试卷,而学生依然使用湘教版教材,近年来,我们习惯了仅取用高中两册或三册课本文字和高中地理图册范围内的高考命题和复习,而忽视了要爬高中这道坡,必须先过初中这条河,完整的中学地理知识应该是段落文字,课文图表和彩图册三位一体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从职业的角度反思,学生由于上述原因所致的缺憾又何尝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歉收”。基于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倾斜于某些“冷点”内容的传授和讲解并与初中教材相关章节呼应、互补、合成提高是高中地理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以下辅以初、高中地理对应的相关内容作例来说明:
例1 回答下列城市新建工业区布局的最佳方位及依据,1伦敦,2孟买。答案:1东方或者东北方向;因为该市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或西南风,工业区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方向。2西北或东南方向;因为该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工业区应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例2 为什么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答案:1)红海常年副高控制,多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大;2)周边多热带沙漠缺乏地表径流注入;3)海区较封闭,与大洋水体交换弱。
例3 一少年在悉尼海滨失落一救生圈,数月后漂到巴拿马城被人拾到,请依次写出推动救生圈漂游的五条洋流名称。答案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综上三题可悟:题1的布局原理很简单,而一旦带入具体的城市,则取决于学生对初中地理中城市方位和盛行风向的准确判断。题2红海盐度最高之因在高中地理原教材中所提极略,湘教版教材已经删除,但却在学生高考要求中作理解和应用,其弦外之音需学生将红海轮廓,两岸自然带等彩图册中的信号化解成文字以佐证,典型性很强。题3虽现实生活中可能性很小,但亦属合理假设,诣在通过此题的趣味性强化太平洋中低纬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名称、流向及顺序,并举一反三,需学生以俯瞰之态,一览大洋。
地理学中的“地”在上例中被合理的推到了核心的位置,使初、高中教材同类知识既层次分明又相得益彰;既烘托着“地”不成“理”,“理”自“地”中生这一客观真理,也使冷点质变,产生对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热效应。
以下,以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相关内容为例,对照初中教材和原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对应内容作以小议:
1.出现于初中课本
在高中教材中再强化的洋流的名称、分类、方位、流向、成因、性质和分布规律。该部分教学内容中洋流的分布规律模式图和相关的分布规律的描述在湘教版新教材中被设计成教学的活动内容;洋流的成因分类和性质分类的定性描述和相关地理典型案例的分析说明被彻底删除;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中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对海洋航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部分内容或被设计成活动内容或被删除。
2.初中教材中知识点呈现比较明显
但作为重点但不够详细的内容如气候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在人教版的第一套教材里气候的该部分内容以小号字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到了人教版第二套教材时,相关的内容被重新编排,该章节中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即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被独立成节;而现用的湘教版地理1则直接删除了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内容。
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诸如:各自然带的景观、各洲各国的轮廓和海陆分布、陆地自然带对应的典型的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等。无论是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彻底贯彻高中地理学习的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还是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立意和趋向来看,这些内容都不应该成为被冷落的,甚至被删除的知识点,即所谓的知识“冷点”。同时,这样的问题也给高中地理教师带来了不小困惑,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改革教法,虽说新教材的着眼点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实际上却对地理教师尤其是已经教学方式完成转型甚至定型的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上述的一些问题,笔者作了以下思考:这些内容之所以成为知识“冷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前几年一直强调的会考的复习导向所致,二是教材不断变更和重新编排。浙江已经开始自主命题高考文综试卷,而学生依然使用湘教版教材,近年来,我们习惯了仅取用高中两册或三册课本文字和高中地理图册范围内的高考命题和复习,而忽视了要爬高中这道坡,必须先过初中这条河,完整的中学地理知识应该是段落文字,课文图表和彩图册三位一体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从职业的角度反思,学生由于上述原因所致的缺憾又何尝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歉收”。基于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倾斜于某些“冷点”内容的传授和讲解并与初中教材相关章节呼应、互补、合成提高是高中地理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以下辅以初、高中地理对应的相关内容作例来说明:
例1 回答下列城市新建工业区布局的最佳方位及依据,1伦敦,2孟买。答案:1东方或者东北方向;因为该市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或西南风,工业区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方向。2西北或东南方向;因为该市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工业区应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例2 为什么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答案:1)红海常年副高控制,多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大;2)周边多热带沙漠缺乏地表径流注入;3)海区较封闭,与大洋水体交换弱。
例3 一少年在悉尼海滨失落一救生圈,数月后漂到巴拿马城被人拾到,请依次写出推动救生圈漂游的五条洋流名称。答案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综上三题可悟:题1的布局原理很简单,而一旦带入具体的城市,则取决于学生对初中地理中城市方位和盛行风向的准确判断。题2红海盐度最高之因在高中地理原教材中所提极略,湘教版教材已经删除,但却在学生高考要求中作理解和应用,其弦外之音需学生将红海轮廓,两岸自然带等彩图册中的信号化解成文字以佐证,典型性很强。题3虽现实生活中可能性很小,但亦属合理假设,诣在通过此题的趣味性强化太平洋中低纬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名称、流向及顺序,并举一反三,需学生以俯瞰之态,一览大洋。
地理学中的“地”在上例中被合理的推到了核心的位置,使初、高中教材同类知识既层次分明又相得益彰;既烘托着“地”不成“理”,“理”自“地”中生这一客观真理,也使冷点质变,产生对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