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學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科。但是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感到很多兴趣,使得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包括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课堂教学情境是否合理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让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小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情境的合理设置。本文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情境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情境的设置和生活联系的不密切。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和理解得比较有限,所以很多数学老师在情境设置上通常会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情境与现实生活脱节,让学生不能从生活观察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
二是情境设置没有进入到教学环节。有的教师擅长讲授数学知识,用非常专业的语言给学生讲授,如果在课堂上假如一些情境,反而会花费老师备课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老师就完全以数学教材作为讲课的蓝本。虽然让学生吃透数学教材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缺乏课堂具体情境的情况下,学生显然不能完全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1]
三是情境设置冲淡了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在情境设置上下了功夫,进行了精心的课堂设计。但是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主要是受到了课堂情境的影响,完全处于兴趣使然,并没有把兴趣点放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以至于在课后不能很好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2]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学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情境的运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大体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是合理设置问题类的课堂情境。问题的有效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数学知识的难题并加以解答。但是小学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接受度,不能提出一些偏难的题目,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紧扣数学讲授的内容,以及激发学生思维的要求等等。比如,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年月日”的有关数学内容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回忆所经历过的节日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时间。无论小学生在本节课之前是否了解年月日的有关概念,但是一定对春节、儿童节等节日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以节日开头进行提问,之后引出教学内容,就能够让学生们在思考问题过后很快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二是合理设置生活类的课堂情境。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在学习数学时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答案。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将其作为数学讲授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四则运算内容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运算经常发生混淆的现象,在学习上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数學老师可以将小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数学老师可以举生活里小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场景,问“小明到超市买铅笔,铅笔1元一根,小明一共买了3根,给了售货员5元钱,问题是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几元钱?”这是小学生买东西时经常遇到的画面,教师要让学生在回答答案时,对答案思索的过程,即数学运算的整个过程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减法,这样学生就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四则运算的具体运算方式。
三是合理设置游戏类的课堂情境。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正是对事物充满兴趣、喜欢趣味内容的年龄。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数学老师运用非常刻板的方式来讲授数学知识的话,会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数学老师要改变这种讲课方式,用一种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领着学生做游戏,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例如数学教师在讲授学生身边的几何知识时,可以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教学设施。教师在课堂让学生运用教学仪器画出不同的图形样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看哪个小组画的更好,之后每个组再派一名同学讲解如何画的,在画这些图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等等,这样,教师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设计的安排,合理的运用游戏方式,避免出现学生重游戏、轻学习的现象。
四是合理设置故事类的课堂情境。由于多学科的发展,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设置课堂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融合其他学科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知程度,如果采取的学科是小学生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融入其他学科设置课堂情境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是他们所熟知的,而且小学生比较听故事,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利用趣味故事刺激学生兴奋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海洋,学习质量与数学成绩自然得以显著提升。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就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到: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耳朵当作扇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尾巴当作绳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腿当作柱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身体当作墙时,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你们知道这几个盲人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吗?”学生齐答:“是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对!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就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3]
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使得情境符合数学教学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情境的创新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并完善情境的各种形式,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情境,让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昆.“现象”与“本质”互相转化辩证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Z1期.
[2]梁耀秋.以生为本,深化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8年12期.
[3]刘海云.建构“主动学习”的教学新常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J].好家长2015年4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情境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情境的设置和生活联系的不密切。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和理解得比较有限,所以很多数学老师在情境设置上通常会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情境与现实生活脱节,让学生不能从生活观察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
二是情境设置没有进入到教学环节。有的教师擅长讲授数学知识,用非常专业的语言给学生讲授,如果在课堂上假如一些情境,反而会花费老师备课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老师就完全以数学教材作为讲课的蓝本。虽然让学生吃透数学教材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缺乏课堂具体情境的情况下,学生显然不能完全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1]
三是情境设置冲淡了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兴趣,在情境设置上下了功夫,进行了精心的课堂设计。但是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主要是受到了课堂情境的影响,完全处于兴趣使然,并没有把兴趣点放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以至于在课后不能很好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2]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学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情境的运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大体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是合理设置问题类的课堂情境。问题的有效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数学知识的难题并加以解答。但是小学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接受度,不能提出一些偏难的题目,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紧扣数学讲授的内容,以及激发学生思维的要求等等。比如,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年月日”的有关数学内容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回忆所经历过的节日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时间。无论小学生在本节课之前是否了解年月日的有关概念,但是一定对春节、儿童节等节日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以节日开头进行提问,之后引出教学内容,就能够让学生们在思考问题过后很快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二是合理设置生活类的课堂情境。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在学习数学时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答案。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将其作为数学讲授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四则运算内容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运算经常发生混淆的现象,在学习上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数學老师可以将小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数学老师可以举生活里小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场景,问“小明到超市买铅笔,铅笔1元一根,小明一共买了3根,给了售货员5元钱,问题是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几元钱?”这是小学生买东西时经常遇到的画面,教师要让学生在回答答案时,对答案思索的过程,即数学运算的整个过程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减法,这样学生就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四则运算的具体运算方式。
三是合理设置游戏类的课堂情境。小学生所在的年龄,正是对事物充满兴趣、喜欢趣味内容的年龄。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数学老师运用非常刻板的方式来讲授数学知识的话,会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数学老师要改变这种讲课方式,用一种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领着学生做游戏,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例如数学教师在讲授学生身边的几何知识时,可以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教学设施。教师在课堂让学生运用教学仪器画出不同的图形样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看哪个小组画的更好,之后每个组再派一名同学讲解如何画的,在画这些图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等等,这样,教师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设计的安排,合理的运用游戏方式,避免出现学生重游戏、轻学习的现象。
四是合理设置故事类的课堂情境。由于多学科的发展,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设置课堂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融合其他学科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知程度,如果采取的学科是小学生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融入其他学科设置课堂情境就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是他们所熟知的,而且小学生比较听故事,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利用趣味故事刺激学生兴奋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海洋,学习质量与数学成绩自然得以显著提升。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就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到: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耳朵当作扇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尾巴当作绳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腿当作柱子,一个盲人把大象的身体当作墙时,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你们知道这几个盲人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吗?”学生齐答:“是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对!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就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3]
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使得情境符合数学教学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情境的创新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并完善情境的各种形式,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情境,让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昆.“现象”与“本质”互相转化辩证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Z1期.
[2]梁耀秋.以生为本,深化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8年12期.
[3]刘海云.建构“主动学习”的教学新常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J].好家长2015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