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综合理论,即监察论(Monitor Theory)探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开展形式。从克拉申的五个中心假设,笔者试图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克拉申;监察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语言是一种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和歧异的现象。然而,乔姆斯基(Chomsky)的"天生论"则认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语言习得机制"里面,使儿童具有足够的内在的语言知识说话。(桂诗春,2005:181)虽然乔姆斯基(Chomsky)本人没有讨论将他的"先天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但别人已经提出了一个主张,这个主张在有些方面和Chomsky关于第一语言学习的观点是相同的。这个理论叫作"创造性构造假设"。由于天生的语言处理策略的作用,再加上语言接触,学习者就会构造一系列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创造性构造理论就是在母语之外,独立地建立另一个语言体系。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产生最大影响的创造性构造理论是克拉申(Krashen,S.)1982年提出的。在一系列论文和书籍中,克拉申已发展了一个第二语言习得的综合理论,即监察论(Monitor Theory),也可叫五个中心假设。这五大假设学说包括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贾冠杰,1996:7)这五个命题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概括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
本文旨在根据克拉申的监察论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构建。
克拉申认为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学习者可在目的语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重点应放在口语交流上,而不是语法形式上。语言学习与有意识的系统联系在一起,学习者是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改正语言错误去掌握外语的。输入的语言要有趣并要有关联,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因此,在我们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中,类似于电影剧本的素材远比单纯的阅读文章更有成效。以老友记为例,学生对剧本兴趣浓厚,乐于模仿各自喜爱角色的语音语调,甚至行为。这对于学生口语的提高,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一集约20分钟内容,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语言和场景进行对话。学生在不断地模仿中获得交流能力。
克拉申的i+1原理认为,语言习得需要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输入与习得相关,而不是与学习相关。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如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能力用i表示,那么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2,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0。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用i+1来表示这种高于原来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Krashen,1985:47)笔者在原有的课本中选取《Chaplin》(郑树堂,2005:30-33)一文,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电影"淘金记"和"凡杜尔先生"各五分钟左右的片段。然后 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其中3个小组跟进电影 "淘金记",另3个小组处理电影"凡杜尔先生"。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为无声电影 "淘金记"编写台词及配音。同时,处理有声电影"凡杜尔先生"的小组,需要应用听力技巧记录电影对白及表演。笔者观察得知,这种口语活动的效果远比让学生单独对话要好。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自然习得时,要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自然顺序学会语法结构(主要是词法)。这里他所讲的自然习得是指非正式学习。学生在书面语表达当中可以通过回看复查的方法修改语言上的错误,口语表达则不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学习功底较弱,但能力并不差,让他们以复述原声影音素材的方式,通过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地训练可以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然习得的能力。
外语学习的最终成效受情感过滤机制的制约。情感过滤机制的形成与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有密切关系。神经语言学家Lenneberg(1969:639)提出临界期假说这一概念以来,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克拉申指出,临界期假说与输入假说具有正相关的作用。临界期假说认为要精通一门语言(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或外语),尤其是掌握语音方面的特征,必须在一定年龄段之前开始学习,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否则,就会打折扣。因为,成人比儿童更易受到心理情感机制的影响(Krashen,1985:12-13),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为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所全部吸收,从而影响到对输入信息的接受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过滤机制。当学习者情绪放松时,过滤的作用就减弱,输入的信息就通畅地能进入语言习得机制(Krashen,1985:4))。成人学习外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普遍比儿童大,而期望值又比儿童高,加之其它额外因素,成人的情感过滤作用要强于儿童,往往停留在某一中介语阶段而停滞不前,并产生"石化"(fossilization)。(张源中,2011)故而,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能产生真正的习得。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底子又薄弱,英语学习阶段所产生的一系列神经生理、认知、社会关系、自我认同等变化作用于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如何构建一个愉悦的口语课堂,让他们勇于开口说,又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呢?从教师角度讲,降低情感过滤作用的策略包括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等。以"Time-Conscious Americans"(郑树堂,2002:2-3)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预习完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中西时间观念相同和不同为题,列出要点。然后将全班30人分为五组,每组六人。按第一组至第五组的顺序依次编号。每组指派组长一名,要求在组长带领下走上街头去采访外国人。采访结束后,每组整理出各自的心得,制作出Powerpoint,用全英语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宣讲。笔者发现,通过采访活动,大多数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改善了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某些性格特征会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成功的语言学习。性格外向的、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比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从而不至于使外向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内向型学生却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继而对自己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于那些性格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展示自己,以便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D.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incolnwood,IL:Laredo Publishing.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Group.1985.
[3]Lenneberg,E.On explaining language[J].Science,164,(3880):635-643,1969.
[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81.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
[6]张源中.输入假说视角中的外语学习[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
[7]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学生用书(第二册),2002:2-3.
[8]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学生用书(第四册),2005:30-33.
关键词:克拉申;监察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语言是一种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和歧异的现象。然而,乔姆斯基(Chomsky)的"天生论"则认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语言习得机制"里面,使儿童具有足够的内在的语言知识说话。(桂诗春,2005:181)虽然乔姆斯基(Chomsky)本人没有讨论将他的"先天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但别人已经提出了一个主张,这个主张在有些方面和Chomsky关于第一语言学习的观点是相同的。这个理论叫作"创造性构造假设"。由于天生的语言处理策略的作用,再加上语言接触,学习者就会构造一系列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创造性构造理论就是在母语之外,独立地建立另一个语言体系。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产生最大影响的创造性构造理论是克拉申(Krashen,S.)1982年提出的。在一系列论文和书籍中,克拉申已发展了一个第二语言习得的综合理论,即监察论(Monitor Theory),也可叫五个中心假设。这五大假设学说包括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察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贾冠杰,1996:7)这五个命题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概括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
本文旨在根据克拉申的监察论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活动的构建。
克拉申认为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学习者可在目的语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重点应放在口语交流上,而不是语法形式上。语言学习与有意识的系统联系在一起,学习者是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改正语言错误去掌握外语的。输入的语言要有趣并要有关联,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因此,在我们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中,类似于电影剧本的素材远比单纯的阅读文章更有成效。以老友记为例,学生对剧本兴趣浓厚,乐于模仿各自喜爱角色的语音语调,甚至行为。这对于学生口语的提高,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一集约20分钟内容,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语言和场景进行对话。学生在不断地模仿中获得交流能力。
克拉申的i+1原理认为,语言习得需要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输入与习得相关,而不是与学习相关。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如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能力用i表示,那么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2,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0。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用i+1来表示这种高于原来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Krashen,1985:47)笔者在原有的课本中选取《Chaplin》(郑树堂,2005:30-33)一文,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电影"淘金记"和"凡杜尔先生"各五分钟左右的片段。然后 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其中3个小组跟进电影 "淘金记",另3个小组处理电影"凡杜尔先生"。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为无声电影 "淘金记"编写台词及配音。同时,处理有声电影"凡杜尔先生"的小组,需要应用听力技巧记录电影对白及表演。笔者观察得知,这种口语活动的效果远比让学生单独对话要好。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自然习得时,要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自然顺序学会语法结构(主要是词法)。这里他所讲的自然习得是指非正式学习。学生在书面语表达当中可以通过回看复查的方法修改语言上的错误,口语表达则不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学习功底较弱,但能力并不差,让他们以复述原声影音素材的方式,通过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地训练可以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然习得的能力。
外语学习的最终成效受情感过滤机制的制约。情感过滤机制的形成与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有密切关系。神经语言学家Lenneberg(1969:639)提出临界期假说这一概念以来,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克拉申指出,临界期假说与输入假说具有正相关的作用。临界期假说认为要精通一门语言(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或外语),尤其是掌握语音方面的特征,必须在一定年龄段之前开始学习,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否则,就会打折扣。因为,成人比儿童更易受到心理情感机制的影响(Krashen,1985:12-13),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为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所全部吸收,从而影响到对输入信息的接受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过滤机制。当学习者情绪放松时,过滤的作用就减弱,输入的信息就通畅地能进入语言习得机制(Krashen,1985:4))。成人学习外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普遍比儿童大,而期望值又比儿童高,加之其它额外因素,成人的情感过滤作用要强于儿童,往往停留在某一中介语阶段而停滞不前,并产生"石化"(fossilization)。(张源中,2011)故而,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能产生真正的习得。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底子又薄弱,英语学习阶段所产生的一系列神经生理、认知、社会关系、自我认同等变化作用于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如何构建一个愉悦的口语课堂,让他们勇于开口说,又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呢?从教师角度讲,降低情感过滤作用的策略包括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话题,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等。以"Time-Conscious Americans"(郑树堂,2002:2-3)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预习完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中西时间观念相同和不同为题,列出要点。然后将全班30人分为五组,每组六人。按第一组至第五组的顺序依次编号。每组指派组长一名,要求在组长带领下走上街头去采访外国人。采访结束后,每组整理出各自的心得,制作出Powerpoint,用全英语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宣讲。笔者发现,通过采访活动,大多数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改善了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某些性格特征会有助于或者不利于成功的语言学习。性格外向的、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比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从而不至于使外向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长,内向型学生却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顺利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继而对自己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于那些性格介于两者之间的学习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展示自己,以便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D.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incolnwood,IL:Laredo Publishing.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Group.1985.
[3]Lenneberg,E.On explaining language[J].Science,164,(3880):635-643,1969.
[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81.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
[6]张源中.输入假说视角中的外语学习[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
[7]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学生用书(第二册),2002:2-3.
[8]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学生用书(第四册),200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