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行政学院第12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学员们从大江南北会聚在北京。初春时节,学员们奔赴沂蒙革命老区,来到著名的“沂蒙六姐妹”的家乡,开展“三进三同”(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公仆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树立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的良好形象。
沂蒙之行,从老区来,到老区去,真切地体会到,群众最伟大。从巍巍井冈来到绵绵沂蒙,从鄱湖之畔来到沂水之滨,从革命的摇篮、胜利的起点来到抗战的前线、人民的海洋。连日来,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追寻革命的足迹,缅怀伟大的岁月,解读沂蒙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垛庄四大娘,沂蒙六姐妹,乳汁救伤员的“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怀抱大公鸡结婚的“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她们的感人事迹和伟大情怀,是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沂蒙山区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当时的根据地420万人,先后有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1.4万人参军参战,有10.5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之行让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拥军支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手推肩杠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群众最伟大!
沂蒙之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切地体会到,群众最可敬。学员们在“三进三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驻点村——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毛坪村入户参加苹果树人工授粉、植树造林等生产劳动,与村民座谈,同村民联欢,走访三位健在的沂蒙六姐妹,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学员们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唠农家嗑,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释民惑;在那即将苹果遍山坡的地方,淳朴、善良的沂蒙儿女,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用绿色崛起的理念,播种着金色的收获,向着“碧水与蓝天遥相互映,绿树与红瓦镶嵌点缀,采摘与娱乐休闲并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沂蒙梦”前行。学员们的驻地野店镇,是山东省的全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果园面积10.1万亩,年产果品3.6亿斤;花生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300万公斤;地瓜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量800万公斤;黄烟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优质烟叶23万公斤;2012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6元。学员们居住的毛坪村,是“华东爆破大王”臧西山的家乡,全村480户,1350人,党员48名;总面积16698亩,耕地1195亩,果园23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就是在毛坪村这个偏僻的山村,成立的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竟然拥有临沂市规模最大的气调库,年储存果品能力达到1万吨,固定资产总额达到8000万元,优质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通过了欧盟GAP质量认证,畅销大江南北,出口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学员们居住的刘宗军夫妇家,大女儿出嫁,小女儿参军,有5亩果园,养了6头羊,还养了鸡、种了菜,住着近300平方米的庭院,家庭年收入4万元。昨日的老区换新貌,今天正致富奔小康。沂蒙之行让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同样是人民群众的手提肩挑,践行着“美丽中国”,一步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众最可敬!
沂蒙之行,深切地体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最可亲。学员们缅怀历史,参观新区,走进社区,深入农村,沂蒙之行让学员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打江山、坐江山,人民群众是靠山”,民心顺了,一顺百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为什么“交通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却难了”?为什么有些干部感到“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为什么有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少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药对症一张方,不对症用车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粘合剂”。实践证明,只要党员干部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把群众作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群众就会为真情所动,就会把党员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最信赖的人。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人,不可能对党有感情,更不可能对事业有感情。沂蒙之行,特别是临沂市兰山区大官苑社“三有推定(即对群众上访先作有理推定,对上访原因先作干部有过推定,对上访问题先作有解推定)、三级网络(即建立区级有群众工作部、镇街道有群众工作站、村社区有群众工作室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三个平台(即搭建领导大接访常态化平台、干部大下访人性化平台、群众上网访多元化平台)、三个转变(即实现信访工作由‘独舞’向‘领舞’、由应急‘救火’向超前‘防火’、由稳控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的群众工作方法,让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时刻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人民公仆本色。群众最可亲!
山东临沂“三进三同”,入村进户三天三夜,时间短暂,记忆深刻。沂蒙之行,学员们深深地体会到,群众情结,永远的情结,永恒的情结!
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向英雄的沂蒙人民学习致敬!
责任编辑:李佳佳
沂蒙之行,从老区来,到老区去,真切地体会到,群众最伟大。从巍巍井冈来到绵绵沂蒙,从鄱湖之畔来到沂水之滨,从革命的摇篮、胜利的起点来到抗战的前线、人民的海洋。连日来,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追寻革命的足迹,缅怀伟大的岁月,解读沂蒙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垛庄四大娘,沂蒙六姐妹,乳汁救伤员的“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怀抱大公鸡结婚的“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她们的感人事迹和伟大情怀,是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沂蒙山区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当时的根据地420万人,先后有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1.4万人参军参战,有10.5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之行让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拥军支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手推肩杠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群众最伟大!
沂蒙之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切地体会到,群众最可敬。学员们在“三进三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驻点村——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毛坪村入户参加苹果树人工授粉、植树造林等生产劳动,与村民座谈,同村民联欢,走访三位健在的沂蒙六姐妹,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学员们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唠农家嗑,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释民惑;在那即将苹果遍山坡的地方,淳朴、善良的沂蒙儿女,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用绿色崛起的理念,播种着金色的收获,向着“碧水与蓝天遥相互映,绿树与红瓦镶嵌点缀,采摘与娱乐休闲并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沂蒙梦”前行。学员们的驻地野店镇,是山东省的全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果园面积10.1万亩,年产果品3.6亿斤;花生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300万公斤;地瓜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量800万公斤;黄烟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优质烟叶23万公斤;2012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6元。学员们居住的毛坪村,是“华东爆破大王”臧西山的家乡,全村480户,1350人,党员48名;总面积16698亩,耕地1195亩,果园23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就是在毛坪村这个偏僻的山村,成立的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竟然拥有临沂市规模最大的气调库,年储存果品能力达到1万吨,固定资产总额达到8000万元,优质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通过了欧盟GAP质量认证,畅销大江南北,出口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学员们居住的刘宗军夫妇家,大女儿出嫁,小女儿参军,有5亩果园,养了6头羊,还养了鸡、种了菜,住着近300平方米的庭院,家庭年收入4万元。昨日的老区换新貌,今天正致富奔小康。沂蒙之行让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同样是人民群众的手提肩挑,践行着“美丽中国”,一步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众最可敬!
沂蒙之行,深切地体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最可亲。学员们缅怀历史,参观新区,走进社区,深入农村,沂蒙之行让学员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打江山、坐江山,人民群众是靠山”,民心顺了,一顺百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为什么“交通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却难了”?为什么有些干部感到“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为什么有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少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药对症一张方,不对症用车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粘合剂”。实践证明,只要党员干部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把群众作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群众就会为真情所动,就会把党员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最信赖的人。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人,不可能对党有感情,更不可能对事业有感情。沂蒙之行,特别是临沂市兰山区大官苑社“三有推定(即对群众上访先作有理推定,对上访原因先作干部有过推定,对上访问题先作有解推定)、三级网络(即建立区级有群众工作部、镇街道有群众工作站、村社区有群众工作室三级群众工作网络)、三个平台(即搭建领导大接访常态化平台、干部大下访人性化平台、群众上网访多元化平台)、三个转变(即实现信访工作由‘独舞’向‘领舞’、由应急‘救火’向超前‘防火’、由稳控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的群众工作方法,让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时刻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人民公仆本色。群众最可亲!
山东临沂“三进三同”,入村进户三天三夜,时间短暂,记忆深刻。沂蒙之行,学员们深深地体会到,群众情结,永远的情结,永恒的情结!
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向英雄的沂蒙人民学习致敬!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