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也就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都会吸引全中国军事迷和全球范围内军事专家的目光。
在展会上,国内各大军工企业研制的先进武器、前沿技术装备都会在此展出。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身影: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来自民营军工企业的武器产品体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有各种零配件产品,也已经有各种类型的高精尖武器系统登台亮相。
作为唯一具有完整武器系统研制资质的民营军工上市企业,高德红外(002414.SZ)在这次航展中展示了先进的导弹系统,还有“陆战联合收割机”之称的大型导弹战车。
几乎在所有人眼里,这些庞然大物,原本都是只有央企和军工集团才能打造的高科技产品,但如今,民营企业也开始活跃在这个最具科技含量、最需要专业创新技术的领域中。
“放在以前,政策、外围环境都不允许民营企业在国家国防建设方面做此类尝试,而如今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遇来深度参与军工领域,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对《英才》记者表示。显然,这是军工产业中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巨大变革。
那么,为什么是高德红外最先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
很多军事迷都知道红外探测器芯片的重要性,但即便是这些相对专业的关注者,也不一定了解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其是否“自主可控”,会对整个中国军工国防体系产生多大的影响。
2008年之前,中国的各种红外产品的核心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从技术能力最先进的美国购买。美国不仅不允许中国购买红外芯片,还要求唯一能够向中国出口的法国停止供应。这一幕,和中兴通讯(000063.SZ)在2018年的遭遇何其相似。
对于主营业务就是各类红外热像仪的高德红外来说,最核心配件芯片产品的缺失,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困难;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也一直无法解决红外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批量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一方面在于投资巨大,另一方面,相关涉及技术门类多、产业技术链条长。因此国内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批量生产。
在上市之后,高德红外把大量的募集资金都押注到自主知识产权红外探测器芯片的研发和制造上。“每一个现代化武器,从天上到地下,从卫星到飞机到导弹到装甲车、坦克,几乎所有的武器都会用到红外热成像。”黄立告诉《英才》记者,缺失红外探测器芯片这一核心器件,中国的高科技武器系统是很难真正建立起来的。
在研发的过程中,高德红外建立了一整套的科研体系、多个研究室,黄立带领团队逐个攻克红外核心芯片产业链条中的每个技术难点,将红外探测器芯片的三个技术路线全部研制成功,包括技术难度最高的红外制冷探测器芯片,使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美国之外第二个掌握全部三种红外核心技术的国家。
在投资和研发的过程中,高德红外先后建立了十几个研究院,成为了军工体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科研队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时,黄立带领团队“自力更生”研制高精尖的武器系统,大胆地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
黄立说,在决定开展自主的红外核心部件研发之后,他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认为他疯了,因为这只有10%的可能取得成功,虽然黄立自己很有信心,但“也只认为有50%的把握,值得一赌”。
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最艰难的核心部件之后,高德红外相比其他武器装备企业,凭借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红外一体化设计、系统集成能力,顺利完成了完整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从而成为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制造最新体制导弹能力的民营企业。黄立告诉《英才》记者,高德红外的导弹从2011年开始研发,短短两年时间即实现国内率先靶试成功,并得到了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德红外一如既往大力投入武器系统的研制,从而快速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本届航展中,高德红外除了展示几款新的导弹武器之外,还有一款重要的武器装备——大型的陆军坦克战车。
这款战车被称作新一代“陆战之王”,除各类导弹之外,还配备了三零炮、机枪、360度透明底仓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战车的所有配件,都是由其他国有军工企业设计提供配套的,由高德红外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
这实际上是军工体系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此前都是国有军工企业做整体方案设计,由民营企业为其提供配件材料;但这款战车,却由民营企业提供整体设计和解决方案,其他的国有军工企业给高德红外配套。在黄立看来,这是军工体系第一次出现的新变革,也是军民融合政策进一步深入、完善的直接体现。
在目前参与到军民融合事业中的民营企业中,高德红外是创新科研实力最强、承担国家重点型号项目最多的民营企业,有人说,高德红外是军民融合的一面旗帜。
虽然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但是在局外人眼里看來,能够参与到军工生产中的企业,似乎都应该有些“背景”才能去分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黄立和高德红外的经历来看,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毕业于华中科技大的黄立,正是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掌握了红外系统最重要的技术实力,并最终通过多年的艰难研发帮助国家攻克了关键的技术难题,才有机会成为军工领域中最具实力的民营企业。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随时可能因为研发失败导致企业存在发展危机。类似红外行业核心基础芯片的投资,本应由国家或者是国家控股的军工企业、研究院进行研发,但身为民营企业家,黄立勇于担当,凭借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为国分忧的责任感,最终获得成功。
“你不把这条路走通,不把这些核心器件攻下来,那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来说,永远是别人的组装厂;只有把这些技术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正赢得红外市场话语权。”黄立感慨,掌握核心不论是从国家军工国防安全,还是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角度,都是要必须去尝试、并必须要取得成功突破的。
近期,黄立被评选为2018年全国民营企业百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风云人物,这也是国家层面对于其“家国情怀”的肯定。
在美国军工体系中,并不存在“国有”和“民营”的概念,大型的军工企业集团之间脱离所有制的束缚,相互竞争,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满足国家和军方的武器装备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产生了一系列规模庞大、技术能力极其强大的军工集团,包括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在企业获得快速成长同时,也在支撑着美国军工体系的壮大。
在中国,传统的军工生产体系仍然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但是在军民融合的政策指引下,也吸引了一大批像黄立一样勇于担当的企业家,有着为“强军梦、强国梦”奋斗终生抱负和能力的企业,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探索能力和冒险精神,为中国的军工体系增添新的活力,并有望成为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雷神。
在展会上,国内各大军工企业研制的先进武器、前沿技术装备都会在此展出。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身影: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来自民营军工企业的武器产品体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有各种零配件产品,也已经有各种类型的高精尖武器系统登台亮相。
作为唯一具有完整武器系统研制资质的民营军工上市企业,高德红外(002414.SZ)在这次航展中展示了先进的导弹系统,还有“陆战联合收割机”之称的大型导弹战车。
几乎在所有人眼里,这些庞然大物,原本都是只有央企和军工集团才能打造的高科技产品,但如今,民营企业也开始活跃在这个最具科技含量、最需要专业创新技术的领域中。
“放在以前,政策、外围环境都不允许民营企业在国家国防建设方面做此类尝试,而如今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遇来深度参与军工领域,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对《英才》记者表示。显然,这是军工产业中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巨大变革。
那么,为什么是高德红外最先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
这是军工体系第一次出现的新变化,也是军民融合政策进一步深入、完善的直接体现。
自主知识产权
很多军事迷都知道红外探测器芯片的重要性,但即便是这些相对专业的关注者,也不一定了解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其是否“自主可控”,会对整个中国军工国防体系产生多大的影响。
2008年之前,中国的各种红外产品的核心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从技术能力最先进的美国购买。美国不仅不允许中国购买红外芯片,还要求唯一能够向中国出口的法国停止供应。这一幕,和中兴通讯(000063.SZ)在2018年的遭遇何其相似。
对于主营业务就是各类红外热像仪的高德红外来说,最核心配件芯片产品的缺失,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困难;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也一直无法解决红外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批量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一方面在于投资巨大,另一方面,相关涉及技术门类多、产业技术链条长。因此国内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批量生产。
在上市之后,高德红外把大量的募集资金都押注到自主知识产权红外探测器芯片的研发和制造上。“每一个现代化武器,从天上到地下,从卫星到飞机到导弹到装甲车、坦克,几乎所有的武器都会用到红外热成像。”黄立告诉《英才》记者,缺失红外探测器芯片这一核心器件,中国的高科技武器系统是很难真正建立起来的。
在研发的过程中,高德红外建立了一整套的科研体系、多个研究室,黄立带领团队逐个攻克红外核心芯片产业链条中的每个技术难点,将红外探测器芯片的三个技术路线全部研制成功,包括技术难度最高的红外制冷探测器芯片,使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美国之外第二个掌握全部三种红外核心技术的国家。
大型完整武器系统
在投资和研发的过程中,高德红外先后建立了十几个研究院,成为了军工体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科研队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时,黄立带领团队“自力更生”研制高精尖的武器系统,大胆地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
黄立说,在决定开展自主的红外核心部件研发之后,他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认为他疯了,因为这只有10%的可能取得成功,虽然黄立自己很有信心,但“也只认为有50%的把握,值得一赌”。
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最艰难的核心部件之后,高德红外相比其他武器装备企业,凭借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红外一体化设计、系统集成能力,顺利完成了完整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从而成为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制造最新体制导弹能力的民营企业。黄立告诉《英才》记者,高德红外的导弹从2011年开始研发,短短两年时间即实现国内率先靶试成功,并得到了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德红外一如既往大力投入武器系统的研制,从而快速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本届航展中,高德红外除了展示几款新的导弹武器之外,还有一款重要的武器装备——大型的陆军坦克战车。
这款战车被称作新一代“陆战之王”,除各类导弹之外,还配备了三零炮、机枪、360度透明底仓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战车的所有配件,都是由其他国有军工企业设计提供配套的,由高德红外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
这实际上是军工体系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此前都是国有军工企业做整体方案设计,由民营企业为其提供配件材料;但这款战车,却由民营企业提供整体设计和解决方案,其他的国有军工企业给高德红外配套。在黄立看来,这是军工体系第一次出现的新变革,也是军民融合政策进一步深入、完善的直接体现。
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在目前参与到军民融合事业中的民营企业中,高德红外是创新科研实力最强、承担国家重点型号项目最多的民营企业,有人说,高德红外是军民融合的一面旗帜。
在国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历史机遇下,高德红外是军民融合的一面旗帜。
虽然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但是在局外人眼里看來,能够参与到军工生产中的企业,似乎都应该有些“背景”才能去分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黄立和高德红外的经历来看,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毕业于华中科技大的黄立,正是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掌握了红外系统最重要的技术实力,并最终通过多年的艰难研发帮助国家攻克了关键的技术难题,才有机会成为军工领域中最具实力的民营企业。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随时可能因为研发失败导致企业存在发展危机。类似红外行业核心基础芯片的投资,本应由国家或者是国家控股的军工企业、研究院进行研发,但身为民营企业家,黄立勇于担当,凭借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为国分忧的责任感,最终获得成功。
“你不把这条路走通,不把这些核心器件攻下来,那作为一个技术型企业来说,永远是别人的组装厂;只有把这些技术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正赢得红外市场话语权。”黄立感慨,掌握核心不论是从国家军工国防安全,还是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角度,都是要必须去尝试、并必须要取得成功突破的。
近期,黄立被评选为2018年全国民营企业百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风云人物,这也是国家层面对于其“家国情怀”的肯定。
在美国军工体系中,并不存在“国有”和“民营”的概念,大型的军工企业集团之间脱离所有制的束缚,相互竞争,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满足国家和军方的武器装备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产生了一系列规模庞大、技术能力极其强大的军工集团,包括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在企业获得快速成长同时,也在支撑着美国军工体系的壮大。
在中国,传统的军工生产体系仍然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但是在军民融合的政策指引下,也吸引了一大批像黄立一样勇于担当的企业家,有着为“强军梦、强国梦”奋斗终生抱负和能力的企业,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探索能力和冒险精神,为中国的军工体系增添新的活力,并有望成为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