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西省非遗项目“南昌谐谑故事”的概况,以传承人口述史的视角,分析了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历程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建议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口述史;保护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8-0055-02
  基金項目:本项目系2020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筱贵林南昌戏谑故事传承人》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南昌谐谑故事概况
  南昌谐谑故事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南昌曲艺表演艺术,以民间传说、地名故事、民风民俗、历史名著和民间笑话等五个方面作为故事题材和表演内容,将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巧妙地运用夸张、讽刺、比喻等手法编成幽默诙谐的故事,通过评书、相声、顺口溜等表演形式,以南昌方言俚语为表演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给观众欣赏,是南昌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南昌谐谑故事于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创始人万笑玲,艺名筱贵林,是江西近代民间文化史上著名的滑稽评书艺人,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常常运用简练生动、幽默诙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听众带入情节之中,能让听众捧腹大笑,寓教于乐。1986年,万笑玲先生过世,南昌谐谑故事现第二代传承人万新明,艺名小筱贵林,是知名的南昌方言相声表演艺术家。他于2011年创办了“贵林社”,代表作有《说句心里话》《地名串》《一对懒夫妻》等。
  二、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现状分析
  (一)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过程
  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根据小筱贵林的记忆,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影响下,南昌谐谑故事的演艺发展也迎来了一小段黄金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亲(筱贵林)就一直在说评书了,我从小天天听,他总是扛着一只凳子,走到空旷的地方就把凳子一放,站在上面开始说滑稽笑话,每次他在表演滑稽戏的时候,场子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父亲在八一公园说评书《鹤惊昆仑》,当天来了上万人。”(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由于一些原因,民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南昌谐谑故事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
  “1968年,我们一家人被下放到了靖安县,我和父亲一起在农村待了五年,期间除了种田基本无事可做,也不允许艺人在街头表演。我当时还小,只能帮着父亲放牛,放牛时父亲就给我书看,有时是《三国演义》,有时是《大明英烈传》,但是我看不懂,在这期间他就会教导我。就这样一直到1975年,民间渐渐开始有了文艺类的活动,父亲就带着我回到南昌,继续开始说评书。”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第三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老百姓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艺术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民间艺术的发展随之进入一片新天地,各类文艺汇演、节庆活动、常驻演出层出不穷,南昌谐谑故事也绽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1980年的第一个春节,我代表社区进行文艺演出,和单位的一个同事一起说了一段相声,深受大家的喜爱,当时的歌舞团团长看中了我,邀请我和他们一起走穴(跑场子)。到了1985年,我瞒着父亲正式参加了南昌文化宫工人艺术团,那时文化宫开设了一个名叫‘夏夜之友’的演出场子,我每天都去表演,虽然辛苦,但是我却乐在其中。从1990年到1998年,文化宫开设了一个名叫‘欢乐之夜’的场子,我和一个同事一起,自编自演南昌谐谑故事,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我也渐渐地开始在南昌有了名气。”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第四个阶段是在21世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广泛推广,无论是从国际上还是国家政策方面对“非遗”的关注度都不断上升,南昌谐谑故事也随之进入“非遗”时代。
  “南昌谐谑故事虽然是一种草根艺术,但是草根也要传承。因为这种艺术不但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还能够宣传我们本土的特色文化,所以我一直坚信会受到政府的重视。后来到2008年,南昌谐谑故事成功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就想趁这个机会搭建一个表演平台。经过努力,最终在有关部门批复后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贵林社”,并在2016年搭建了‘贵林社老南昌茶馆’这一个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作为‘非遗’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基地。”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二)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模式
  南昌谐谑故事的现有的传承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家族传承模式,通过家传、口传等自然形式传承技艺和内容,另一种是新型的师徒传承模式,通过拜师学艺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指导、锻炼和传承。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面对传承人极度缺乏的新形势,南昌谐谑故事也开创了师徒传承这一新型传承模式。
  (三)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南昌谐谑故事作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语言表演艺术,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在内容、形式、传承方式等多个方面均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色彩,但同时伴随着的就是陈陈相因。
  受此影响,南昌谐谑故事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传承现状的分析,南昌谐谑故事在当前的传承中主要存在传承思维固化,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经济来源匮乏,难以传承发展;传承氛围低迷,技术价值弱化三方面的问题。   1.传承思维固化,传承人老龄化严重
  “以前南昌的评书艺人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个,但大多都没有传人,最终导致一身的技艺白白失传了。这些老艺术家思想普遍都比较保守,技艺都传承自父辈,父辈又传承自爷爷那一辈,闭门造车不愿意传承给外人。但是许多老艺人的子孙都不愿意传承这项技艺,从事说评书的工作,最终就导致了技艺的流失和传承的断层。”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2.经济来源匮乏,难以传承发展
  “事实上贵林社的成员基本都不是专门以说南昌谐谑故事为职业的,他们有的是电台主持人,有的是老师,包括我自己也经常受邀在各类宴席上主持或者表演,通过出场费来补贴贵林社的运营管理,尽管建立贵林社老南昌茶馆的费用基本是由政府负担,但是门票钱也仅仅能负担茶馆里日常的开销,但是水电费、维护费以及改装费用都需要我自己负担的。”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3.传承氛围低迷,技术价值弱化
  “南方和北方有差异,南方观众对相声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在天津这些北方区域的观众都很欣赏相声,传承也专业化、系统化,对传人的基本功要求高,注重《报菜名》等传统相声的学习,但我们南方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着,不愿意吃苦,喜欢学习新快板,对传统相声的基本功却掌握的一般。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和他们解释传承南昌谐谑故事的重要性,还要捧着他们说,不能随便生气,也不能批评教育,他们一生气就不来了,之前就有两三个孩子学到一半就这么离开了的。” (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口述史内容)
  三、南昌谐谑故事保护发展研究
  (一)既存的保护措施及保护内容
  近年来,江西省人民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各类举措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南昌谐谑故事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南昌谐谑故事纳入保护和重点扶持范围,鼓励传承人进行表演。南昌谐谑故事传承人小筱贵林也立足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石,在2011年创办了贵林社,以南昌剧场为媒介向大众传播本土传统文化、民间艺术。2016年,“贵林社老南昌茶馆”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顺利开张,成为南昌方言的传承基地。采用“演、帮、教”等方式,由老艺人传授,培养一批年轻的南昌谐谑故事表演艺人,使这一艺术形式得以更好地传承。为了探索文化宣传的新形式,贵林社在2018年搭建了抖音平台,以南昌谐谑故事表演视频节选为主要内容,不断进行推广,提升其知名度。
  (二)保护和发展的方向
  首先,非遗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核心主体,是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从事非遗工作,尤其是南昌谐谑故事这种语言表演艺术工作的收入过低,迫使传承人无法在传承和发展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高对非遗传承人的生活补助,解决其生存问题,加强政策扶持,从而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南昌谐谑故事的传承发展事业中来。
  其次,尽管南昌谐谑故事顺应了时代潮流,依托于当下新媒体宣传形势,开设了以南昌谐谑故事舞台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抖音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基于全媒体网络宣传的新形势,可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尝试开拓更多的宣传渠道,例如:紙质媒体、粘贴海报、开设B站、强化公众号运营等,构建在社会范围内建设传承环境的新渠道,让南昌谐谑故事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依托时下最火热的流量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守旧出新才是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的发展之道,非遗传承人要在改编作品和创新作品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带头作用,南昌谐谑故事的发展除了要坚守评书改编、传统相声等传统表演内容之外,应当实时结合时代社会热点,推陈出新,编写新型曲目、段子、剧本,对表演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性和适应性改编,以提升南昌谐谑故事的舞台的趣味性和多元性。
  参考文献:
  [1]池洪涛.四川省非遗项目南部评书的传承与保护探析——以传承人口述史为视角[J].新西部,2018(26):37-38.
  [2]王子毓.口述史语境下山东淄博地区非遗舞蹈“踩寸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黄薇娜,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在职研究生,南昌市文化馆,职称:馆员(群众文化),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摘要】赵树理是我国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中国现代文坛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赵树理作品中的称谓语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论文主要从总体特点、构词方式、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赵树理作品中的称谓语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类词语,进而为进一步丰富现代汉语提供语料。  【关键词】趙树理;称谓语;总体特点;构词方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江永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江永女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总体而言,江永女书这一文化形式在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汉字文化、女性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江永女书图形艺术的数字化发展是有其必要性的。本文针对江永女书图形艺术数字化传承及创新进行相应探讨。
期刊
【摘要】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今人文发展与文化消费发展趋势,也是未来设计市场主要的发展方向。文化与设计的结合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满足产品需求的同时,更有助于唤起消费者内心对于文化的精神追求,对于品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个性和企业文化,使品牌具有独特的市场分辨率与竞争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借助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沉淀,将历史经典文化通过现代化媒介与先进技术,充分展现当今文化产品
期刊
【摘要】英美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英美文化背景创作的艺术存在,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不同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进而孕育了不同的语言特点,并呈现于文学作品中。文章基于跨文化视角,先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渊源,再分析英美文學作品鉴赏原则,最后总结出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特点,目的是使读者在深刻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对英美文学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英美文学;跨
期刊
【摘要】“担经挑”是流传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地区的一种原生态巫舞,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宗教色彩浓厚,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种舞蹈随着历史的演变,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将从“担经挑”舞蹈的动律、形态、队形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价值与发展潜力。  【关键词】担经挑;舞蹈;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的文人将士都对其推崇备至,汉族百姓有的甚至将其奉为神明进行祭祀,其实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着许多诸葛亮的传说。本文收集了部分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故事,讲述诸葛亮在这些传说中与少数民族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呈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探究诸葛亮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國家和谐中起的作用。  【关键词】 诸葛亮;地名传说;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K
期刊
【摘要】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交游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从内容上来说,他们的诗文创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应制之作;二是以南皮之游、西园之游为代表的寄托幽思、抒发情志的宴游之作;三是在东阁讲堂创作的以小见大的“箴规”之作。其中,寄托幽思、抒发情志的宴游之作在建安文学中价值最高,且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邺下;交游;诗文创作  【中图分类号】I107
期刊
【摘要】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老庄道家思想的起始地,在地域文化的南北之间的过渡地带,特殊地理位置衍生出亳州独具特色的亳文化。亳文化历史沉淀厚重,内涵丰富,亳文化当中包含着自然和谐、为而不争、崇朴尚俭、奋进创新等宝贵精神。对比文化的深入研究与科学开发,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除此之外对城市建设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匡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亳文化;现
期刊
【摘要】《黔南丛书》是任可澄等人编纂的贵州地方文献总集,亦是贵州地方古籍文献集大成作之一,但同一时期由邢端辑录的记录清代黔省科举情况的著作《清代黔人馆选题名》却未收录其中,因而被学界忽视。本文拟就本文作者所持《清代黔人馆选题名》藏本为基础,探究两书关系,以助益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清代黔人馆选题名》;《黔南丛书》;关系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田园诗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源于古希腊、发展于古罗马,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利奥·马克斯在《花园里的机器》一书中将田园理想分为“大众的情感型田园理想”和“想象的复杂型田园理想”两类,后者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感情色彩与文学理念。17、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的“大人国”游记中,预见并勾勒了复杂型田园理想的雏形,对文中所建构的“大人国”的田园幻境表达了质疑和讽刺,用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