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之“魂”。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入认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建立民族自信,并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为后续成长和学习打好基础。基于此,就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核心素养”两个关键词开展了研究,以统编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为例,探索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
我国是千年文明大国,在国家发展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其中很多内容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学校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中华民族核心的精神追求,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进行传承,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框架,使整体框架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文化基础。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丰富资源
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其中很多内容都能够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原材料”。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能够培养小学生“开放包容”、“爱人如己”、“心怀天下”的价值取向;“孝亲”思想能够培养小学生孝敬亲人、奉养父母等精神品质;而“谦让”、“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则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谦让心理和诚信意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小学生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这四个点,以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运用,寻找切入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悯农》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两个方面开展教育。先为学生通读古诗,然后逐句讲解古诗的内涵和意蕴,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体会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成果,并对其中“辛勤劳作”、“勤俭节约”等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的一角开展“种植”活动,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种植一些蔬菜或者农作物等,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作物浇水、锄草等,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劳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等能够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还可以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和理解的深度。
2.以传统节日为立足点培养核心素养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都具有一定的内涵,代表了一定的文化特征,通过对其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并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清明节”、“端午节”等的由来,为学生讲述与之有关的故事,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要联系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如在讲解“屈原”故事的时候,要突出屈原的大义凛然、爱国之情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讲解传统文化故事,使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如邀请学生以自己的话叙述“屈原”的故事,或者为学生讲述一些其它节日有关的故事内容,并每周挑选出来一位学生做“小小故事家”,从多方面为学生分析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且使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時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单靠理论讲述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多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课程安排,并对实践活动形式进行丰富。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带领学生查找傣族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作为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有什么传统文化,以实践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如广东佛山有悠久的戏剧文化、陶艺文化、剪纸文化等,年级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邀请一次民间的戏剧大师、剪纸手艺人、陶瓷工艺者等到校园中,以“名家大讲堂”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些文化内容,使学生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地区历史博物馆、艺术馆中去参观,以生动、具体的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中,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运用,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核心素养培育效用。
参考文献
[1]李安琪,黄芳,董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文编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8-11.
[2]覃容飞.文化自信视角下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思考[J].职业,2019(01):116-117.
[3]陈勇刚,李慧.根植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20-22.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
我国是千年文明大国,在国家发展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其中很多内容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学校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中华民族核心的精神追求,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进行传承,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框架,使整体框架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文化基础。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丰富资源
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的范围较广,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其中很多内容都能够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原材料”。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能够培养小学生“开放包容”、“爱人如己”、“心怀天下”的价值取向;“孝亲”思想能够培养小学生孝敬亲人、奉养父母等精神品质;而“谦让”、“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则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谦让心理和诚信意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小学生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这四个点,以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运用,寻找切入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悯农》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两个方面开展教育。先为学生通读古诗,然后逐句讲解古诗的内涵和意蕴,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体会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成果,并对其中“辛勤劳作”、“勤俭节约”等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的一角开展“种植”活动,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种植一些蔬菜或者农作物等,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作物浇水、锄草等,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劳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等能够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还可以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和理解的深度。
2.以传统节日为立足点培养核心素养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都具有一定的内涵,代表了一定的文化特征,通过对其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并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清明节”、“端午节”等的由来,为学生讲述与之有关的故事,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要联系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如在讲解“屈原”故事的时候,要突出屈原的大义凛然、爱国之情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讲解传统文化故事,使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如邀请学生以自己的话叙述“屈原”的故事,或者为学生讲述一些其它节日有关的故事内容,并每周挑选出来一位学生做“小小故事家”,从多方面为学生分析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且使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時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单靠理论讲述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多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课程安排,并对实践活动形式进行丰富。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带领学生查找傣族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作为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有什么传统文化,以实践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如广东佛山有悠久的戏剧文化、陶艺文化、剪纸文化等,年级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邀请一次民间的戏剧大师、剪纸手艺人、陶瓷工艺者等到校园中,以“名家大讲堂”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些文化内容,使学生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结合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地区历史博物馆、艺术馆中去参观,以生动、具体的鉴赏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中,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运用,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核心素养培育效用。
参考文献
[1]李安琪,黄芳,董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文编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8-11.
[2]覃容飞.文化自信视角下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思考[J].职业,2019(01):116-117.
[3]陈勇刚,李慧.根植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