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言:虽说我国地广物博,水资源却严重匮乏,由于此内在原因和干旱的时常发生,为保证农业产值,不少水田改旱田耕作。如我们所知,水田由于长期侵在水里,土质已发生变化,微生物剩余很少,因此水田改旱田后种植哪种农作物对田地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大豆作为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是最好的选择。
1.水田改旱田地块大豆种植技术
水田改旱田的地块,为了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地温,春暖后要尽早的开始翻地起垄,施有机肥,要统畴协调土地温度、含水量、肥量、大豆种子质量等诸多因素,趋利避害,以获得丰收。
1.1精细整地
对于稻田改旱田种植春大豆的,要在水稻收割后,冬天到来前进行翻地,翻耕的土壤经过冬天的冰冻和春天的融化,水分蒸发,表层土壤变得疏松,再适时的耙压和作垄保墒,把土壤中的泥土块敲碎,使其变得细小,总之,水田改旱田的土地一定要进行严格精细的翻耕,以保证后续大豆的种植质量。对即将耕作之前临时决定要改旱田种大豆的水田,由于在冬季之前没有进行耕翻地块,所以要时常观察土地变化情况,当土地表层土壤发干、微微出现细小裂缝,耕层土壤变得疏松、散落时,趁着墒情较好抓紧耕翻、耙压土地,及时起垄保护良好的土地状况,以待农时播种。
1.2科学的播种方式
科学播种是指播种时期要适宜、播种间距要适宜。最佳的播种时期是土壤各指标都达到最佳播种值时。例如:土层温度要稳定的大于零上十摄氏度;土壤耕层含水量保持在百分之十九左右。播种时期,不宜过早或过晚,要恰到好处。播种的间距也要科学合理,间距过小,将导致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幼苗个体发育。根据试验地块的数据显示,水田改旱田大豆种植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5.0万~18.0万株/hm2。
1.3对苗期的管理
水田的土壤在改旱田干燥后,会有很多比较硬的泥土块,这些泥土块覆盖在土壤表面使土壤地温回升慢,泥块潮湿后还会粘锄头,还会导致播种后种子在土壤中羁留时间长,出苗慢、晚;苗出土后,生长缓慢,小苗长势弱,迟迟不起苗。只有早耕作,增加铲蹚次数,才能改善这个弱点。早耕作是指播种后出苗前尽快铲蹚,使泥土块变碎变小,使土壤变的疏松而均匀,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温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羁留的时间,促进种子萌发出土。小苗出土后立即进行再次铲蹚,进一步促进地温回升,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增强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氧化反应,提高小苗根系对矿物质元素的置换能力,是幼苗及早形成壮苗。当豆苗出土后一叶一心期及时进行间苗、定苗。
1.4要适时、多次铲蹚
为了保证幼苗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要适时铲除庄稼地里的杂草,使土壤疏松, 增加土壤孔隙,以保墒情。在幼苗的成长中,要根据实情,适当增加铲蹚的次数,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以减轻杂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大豆幼苗根系对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1.5间苗要及时
为保证大豆的出苗率和幼苗有足够的养分及成长空间,在大豆作物出苗后定苗前,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株行距进行间苗作业。把弱小苗、病苗、畸形苗、双苗拔除,使小苗疏密均匀,实现一次定苗。间苗可以增加苗间的空气流通,使得剩下的苗能接受充足的日照,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
1.6针对土地性质科学施肥
水田的特点是土壤中含氮量高、含有机质量低,营养元素的比例不均衡。改为旱田后,为保证土壤能满足大豆幼苗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要对土壤多施放有机肥、农家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已达到幼苗成长对营养元素的要求。
施肥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播种大豆之前,被称之为底肥,一般使用的是家畜牲口粪等迟效性肥料。第二阶段是在播种大豆的同时,被称之为种肥,一般尿素、磷酸二铵等被用作种肥。第三个阶段是在大豆的生长期,例如萌芽期、苗期、开花期等,被称之为追肥。追肥期施放肥料的种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一阶段的施肥都有其各自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水田改旱田地块大豆种植的成功,这个过程缺一不可。
1.7人工锄草与药剂除草相结合,强化草荒防治力度
由于长期种植水稻,水田生成一些非常顽固的杂草,在水田改旱田后,这些顽固的杂草也不容易根除,导致田地杂草较多、草荒比较严重。这时,应采用人工锄草与药剂除草相结合的方式来铲除杂草,防治草荒。人工锄草的方式就如上铲蹚所述,通过出苗前、幼苗期等多次铲蹚将大量的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药剂锄草就是使用化学药剂辅助除草,选用何种药剂要依大豆田杂草生产的种类而定。常用的化学除草药剂有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采用的方式是茎叶喷雾。
水田改旱田种植大豆过程中,除了采取上述几项措施外,还要多多参考正常旱田种植大豆的技术,选用优良高产的大豆品种,抢墒情适时播种,重视大豆害虫的防治,将所有耕作环节紧紧相扣,妥善实施,以保证水田改旱田大豆种植的增产丰收。
(作者单位:157400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水田改旱田地块大豆种植技术
水田改旱田的地块,为了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地温,春暖后要尽早的开始翻地起垄,施有机肥,要统畴协调土地温度、含水量、肥量、大豆种子质量等诸多因素,趋利避害,以获得丰收。
1.1精细整地
对于稻田改旱田种植春大豆的,要在水稻收割后,冬天到来前进行翻地,翻耕的土壤经过冬天的冰冻和春天的融化,水分蒸发,表层土壤变得疏松,再适时的耙压和作垄保墒,把土壤中的泥土块敲碎,使其变得细小,总之,水田改旱田的土地一定要进行严格精细的翻耕,以保证后续大豆的种植质量。对即将耕作之前临时决定要改旱田种大豆的水田,由于在冬季之前没有进行耕翻地块,所以要时常观察土地变化情况,当土地表层土壤发干、微微出现细小裂缝,耕层土壤变得疏松、散落时,趁着墒情较好抓紧耕翻、耙压土地,及时起垄保护良好的土地状况,以待农时播种。
1.2科学的播种方式
科学播种是指播种时期要适宜、播种间距要适宜。最佳的播种时期是土壤各指标都达到最佳播种值时。例如:土层温度要稳定的大于零上十摄氏度;土壤耕层含水量保持在百分之十九左右。播种时期,不宜过早或过晚,要恰到好处。播种的间距也要科学合理,间距过小,将导致种植密度过大,影响幼苗个体发育。根据试验地块的数据显示,水田改旱田大豆种植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5.0万~18.0万株/hm2。
1.3对苗期的管理
水田的土壤在改旱田干燥后,会有很多比较硬的泥土块,这些泥土块覆盖在土壤表面使土壤地温回升慢,泥块潮湿后还会粘锄头,还会导致播种后种子在土壤中羁留时间长,出苗慢、晚;苗出土后,生长缓慢,小苗长势弱,迟迟不起苗。只有早耕作,增加铲蹚次数,才能改善这个弱点。早耕作是指播种后出苗前尽快铲蹚,使泥土块变碎变小,使土壤变的疏松而均匀,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温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羁留的时间,促进种子萌发出土。小苗出土后立即进行再次铲蹚,进一步促进地温回升,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增强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氧化反应,提高小苗根系对矿物质元素的置换能力,是幼苗及早形成壮苗。当豆苗出土后一叶一心期及时进行间苗、定苗。
1.4要适时、多次铲蹚
为了保证幼苗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要适时铲除庄稼地里的杂草,使土壤疏松, 增加土壤孔隙,以保墒情。在幼苗的成长中,要根据实情,适当增加铲蹚的次数,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以减轻杂草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大豆幼苗根系对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1.5间苗要及时
为保证大豆的出苗率和幼苗有足够的养分及成长空间,在大豆作物出苗后定苗前,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株行距进行间苗作业。把弱小苗、病苗、畸形苗、双苗拔除,使小苗疏密均匀,实现一次定苗。间苗可以增加苗间的空气流通,使得剩下的苗能接受充足的日照,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
1.6针对土地性质科学施肥
水田的特点是土壤中含氮量高、含有机质量低,营养元素的比例不均衡。改为旱田后,为保证土壤能满足大豆幼苗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要对土壤多施放有机肥、农家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已达到幼苗成长对营养元素的要求。
施肥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播种大豆之前,被称之为底肥,一般使用的是家畜牲口粪等迟效性肥料。第二阶段是在播种大豆的同时,被称之为种肥,一般尿素、磷酸二铵等被用作种肥。第三个阶段是在大豆的生长期,例如萌芽期、苗期、开花期等,被称之为追肥。追肥期施放肥料的种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一阶段的施肥都有其各自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水田改旱田地块大豆种植的成功,这个过程缺一不可。
1.7人工锄草与药剂除草相结合,强化草荒防治力度
由于长期种植水稻,水田生成一些非常顽固的杂草,在水田改旱田后,这些顽固的杂草也不容易根除,导致田地杂草较多、草荒比较严重。这时,应采用人工锄草与药剂除草相结合的方式来铲除杂草,防治草荒。人工锄草的方式就如上铲蹚所述,通过出苗前、幼苗期等多次铲蹚将大量的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药剂锄草就是使用化学药剂辅助除草,选用何种药剂要依大豆田杂草生产的种类而定。常用的化学除草药剂有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采用的方式是茎叶喷雾。
水田改旱田种植大豆过程中,除了采取上述几项措施外,还要多多参考正常旱田种植大豆的技术,选用优良高产的大豆品种,抢墒情适时播种,重视大豆害虫的防治,将所有耕作环节紧紧相扣,妥善实施,以保证水田改旱田大豆种植的增产丰收。
(作者单位:157400 黑龙江省宁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