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伤寒合并瑞氏综合征十例报道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并发症增多及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近年来伤寒的一个特点.国内报道伤寒并发症发生率为24%~88%,且种类多达36种 ~[1],许多患者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瑞氏综合征是伤寒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早期积极综合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们于1997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0例小儿伤寒合并瑞氏综合征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流行性感冒(流感)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流感病毒感染以5~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多见[1].在流感流行早期,35%~50%的感染者是学龄儿童[2].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易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故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周期性,易导致世界性大流行.随着甲型H1N1流感的大范围流行,儿童危重病例不断出现,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危重病例的认识,
期刊
患者男,20岁.因不规则发热,体温36~39℃,伴恶心、呕吐等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in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kPa)。
期刊
阿德福韦酯(ADV)对HBV野生株和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活性,且耐受性好,不易出现耐药[1].但临床中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有的疗效较好,有的疗效欠佳,而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及病毒.TNF-α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反映了不同种族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2];而HBV基因型是否影响ADV疗效,相关研究也未得出较一致的结论.为此,本研究同时分析宿主和病毒因素
期刊
IFN-α和拉米夫定(LAM)是目前临床上抗HBV治疗的主要药物,由于单独使用的长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故探索不同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已成为热点[1].我们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IFN-α或LAM治疗失败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序贯治疗的探索,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患儿男,25 d.因阵发性哭闹5 d,伴发热5 h入院.患儿系头胎足月剖宫产,Apgar评分1、5、10 min均为10分,出生体质量3 100 g,母乳喂养.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烦躁哭闹,不思饮食,偶有呕吐(非喷射状),体温及大小便正常.入院前5 h发现患儿发热,体温达39℃,遂入院.母孕期体健。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并进行积极干预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9例重症患儿的起病、进展,血液及脑脊液,心、脑电图监测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9例重症患儿均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脑膜刺激征和(或)病理征阳性9例.伴嗜睡7例,肢体抖动乏力6例,排尿障碍3例,感觉过敏3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2
期刊
HBsAg变异是HBV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既往研究主要关注HBsAg变异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逃逸、HBsAg 诊断试剂以及隐匿性HBV感染的关系等[1].实际上,在HBV基因组中,HBsAg的编码序列与反转录酶(Rt)的编码序列完全重叠,因此Rt变异有可能造成HBsAg的相应变异.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的不断推广,NA治疗相关的Rt变异也日
期刊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肝再生增强因子(ALR)重组表达质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模型后的9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pcDNA3.1治疗组、pcDNA3.1-HGF治疗组、pcDNA3.1-ALR治疗组、pcDNA3.1-HGF与pcDNA3.1-ALR共治疗组、pcDNA3.1-HGF-ALR治疗组,每组15只.各治疗组大鼠每24小时经尾静脉
结核病(T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都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两种感染合并存在时有发生.随着AIDS在我国的流行,TB、CHB及AIDS三重感染亦不断出现,均直接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治疗TB及AIDS的药物常造成肝脏损伤,加重CHB病情.单纯抗HBV可能加速HIV耐药.抗结核(ATT)与抗HIV(ART)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引起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三重感染患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