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油然而生。它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科学小常识,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的创新小少年为目的,其教学活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鉴于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向方法要效益。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并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一些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对策,希望能对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对策
一、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水中加盐能够增加水的浮力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了解到这一基础,就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增加物体的排水体积上,做好小潜水艇的沉浮实验上。这一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本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
三、教师加强学习,学高为师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不但要学习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与科学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得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同时,小学科学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实现“以研促教,以研助教”。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参与以有效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开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四、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的学习情绪。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爱学”。所以,在平日的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有手段,实现授课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物质的沉浮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给他们一些肯定会下沉(螺帽、橡皮块等)、肯定会上浮(泡沫、纸片等)和难以辨别沉浮的材料(牙签、回形针、光盘等)的材料。首先让学生猜测,这些材料中大的会沉,小的会浮,或者是轻的浮,重的沉,但实验后孩子们却发现结果却不是像他们所认为的,他们模糊地认为其实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是没有关系的。看到学生产生矛盾和疑问,教师再提供给每个小组大小一样,轻重不一样的材料。学生实验后又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组材料中,轻的浮,重的沉。看来物质的沉浮和轻重是有关系的。“沉浮和大小呢?是不是也会有关系呢?”故弄玄虚的教师再提供给每个组轻重一样,大小不一样的材料。学生实验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在这组轻重一样的材料中,大的浮,小的沉。最后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沉浮原来跟它的轻重、大小有关系,是越小、越重的就越容易沉。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高了。
五、有效课堂评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激励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活力。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评价,小学科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有效的课堂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大小,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喜悦。以此给他们树立信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评价也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的缺陷,同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能够时刻提醒自己需要补足哪些知识点方面。传统教学中,对教学的评价只停留在考试和测验上,也就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由于这个评价只是对结果的一个肯定,只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习过程。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考到一个好成绩,这样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信心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六、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措施分析研究[J].大观周刊,2012(7)
[2]陈华刚.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革新,2011(11)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对策
一、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我们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水中加盐能够增加水的浮力科学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了解到这一基础,就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增加物体的排水体积上,做好小潜水艇的沉浮实验上。这一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本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
三、教师加强学习,学高为师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小学科学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不但要学习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与科学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得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同时,小学科学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实现“以研促教,以研助教”。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参与以有效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开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四、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他们的学习情绪。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爱学”。所以,在平日的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有手段,实现授课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物质的沉浮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给他们一些肯定会下沉(螺帽、橡皮块等)、肯定会上浮(泡沫、纸片等)和难以辨别沉浮的材料(牙签、回形针、光盘等)的材料。首先让学生猜测,这些材料中大的会沉,小的会浮,或者是轻的浮,重的沉,但实验后孩子们却发现结果却不是像他们所认为的,他们模糊地认为其实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是没有关系的。看到学生产生矛盾和疑问,教师再提供给每个小组大小一样,轻重不一样的材料。学生实验后又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组材料中,轻的浮,重的沉。看来物质的沉浮和轻重是有关系的。“沉浮和大小呢?是不是也会有关系呢?”故弄玄虚的教师再提供给每个组轻重一样,大小不一样的材料。学生实验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在这组轻重一样的材料中,大的浮,小的沉。最后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沉浮原来跟它的轻重、大小有关系,是越小、越重的就越容易沉。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高了。
五、有效课堂评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激励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活力。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评价,小学科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有效的课堂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大小,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喜悦。以此给他们树立信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评价也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的缺陷,同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能够时刻提醒自己需要补足哪些知识点方面。传统教学中,对教学的评价只停留在考试和测验上,也就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由于这个评价只是对结果的一个肯定,只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习过程。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考到一个好成绩,这样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信心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六、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措施分析研究[J].大观周刊,2012(7)
[2]陈华刚.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革新,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