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留守生的身体,锻炼强健的体魄
个案1:徐某,八年级学生,为了省钱上网经常不吃早餐,以致脸色苍白,身体消瘦,宛如一棵病恹恹的秧苗。
成因: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奶奶监管无力,养成了长时间上网的习惯,身体疲惫、体力透支,经常生病,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
对策:实施“两定一锻炼”计划。指定后勤人员担任专门的生活辅导教师,督促此类留守生在学校食堂定时吃早餐。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学校宣传栏主办健康知识问答黑板报。由专门的体育老师针对这些留守学生的身体情况,充分利用两操及晚训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校把关注留守生的身体健康落实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了解孩子的饥渴,关心孩子的冷暖”,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案,让留守生体会到被关心的快乐、运动的快乐、健康的快乐,让他们走好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关爱留守生的心灵,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个案2:曹某,九年级学生,从初中开始一直寄居在姨妈家。性格内向,郁郁寡欢,很难融入班集体,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
成因:父母不在身边,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总觉得姨妈对她的呵护是装的、假的。于是她变得内向、忧郁、自私和冷漠。
对策:每月开展一次国学教育课,由校长主持,以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生命诚可贵”的生命观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才观。聘请专家做有关生命、感恩的专题演讲,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恩的意识。设置留守生信箱,在校报上开辟留守生专栏。开通“留守生——家长”沟通热线,拓宽留守生倾吐心声的空间。
当今的留守儿童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他们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怨无处申。在他们的心里,只有父母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而亲戚朋友跟他们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久而久之,孤独落寞的处境会让他们变得自私、麻木,甚至偏激、不可理喻。这种心灵的扭曲,无疑会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因此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活着,才能饱览多姿多彩的生命之花;只有活着,才能品尝甜蜜丰美的生命之果。况且,一个人到学校来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让自己变得更聪慧,同时也是为了收获一份生命的保障,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美国目标教育倡导者布鲁姆教授说过:“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师,在留守生这块既肥沃又贫瘠的特殊的心灵土地上,我们该播种什么,又怎样去播种,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关注留守生的行为,教育留守生拒绝诱惑
个案3:陈某,九年级学生。父亲外出务工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母亲改嫁。该生由已至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抚养,行为乖张放纵,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拖欠作业,夜不归宿。
成因:失去双亲的关爱,爷爷奶奶无力监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几乎使他处于游离状态,于是行为失常,不安全变数很大。
对策:编写关爱留守生的《留守生安全知识读本》。让留守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收集有针对性的个案及图片,开展资料图片展活动,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建立代管家长学校,开通家校热线。实施每星期五校长接待日活动,定期召开留守生代管家长会,疏通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留守生的现状,共同探讨和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
在人生的关键几步,一步不慎,断送的也许不仅仅是前途,还有可能是更宝贵的生命!因此,关注留守生的行为,就要在他们的生命长堤中及时发现和填补漏洞,在他们的心堤之上加筑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才不致使这千里之堤溃于诱惑的蚁穴。
关切留守生的变化,实施爱心教育
个案4:刘某,九年级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前,文静乖巧。父母外出务工后,寄宿在校。因本班学生的冤枉而情绪失控,大发脾气、撕碎课本、大骂同学,不听老师教育,离家出走两天。
成因:缺失父母之爱,缺乏家庭温暖,教育弱化。情感脆弱,行为偏激。
对策:建立详细的留守生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父母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所在班级、班主任姓名、代管教师姓名、留守生花名册。学校领导、教师、门卫、保卫科人手一册,并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更新名册一次。实行代管教师问责制。开展每月一次的生日聚会,为当月生日的留守生唱生日歌,送生日礼物,表达爱与祝福。
建立留守生娱乐室,配置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娱乐工具以及橡皮泥、剪纸等手工制作工具,每天定时对留守生开放,派专人管理,以丰富留守生的校园生活,杜绝不良游戏,避免产生不良行为。
发放爱心谈心记录本。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星期找留守生谈心,并做好记录;每位教师每周找留守生谈心不得少于三次;每位教师全期对全校留守生谈话人数不得少于留守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每一次谈心记录要做到有时间、有地点、有对象、有内容、有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关爱与呵护。
由于长期的留守生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关爱,越来越多的留守生兴趣贫乏,精神空间狭窄,内心空虚。他们渴望寻找刺激,变得冷酷、乖张、固执而偏激……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那冷酷的心灵,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对于生命的漠视!这需要我们用爱的阳光去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照亮他们的心房,温暖他们的心窝!唯有爱才能把正滑向危险边缘的留守生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
个案1:徐某,八年级学生,为了省钱上网经常不吃早餐,以致脸色苍白,身体消瘦,宛如一棵病恹恹的秧苗。
成因: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奶奶监管无力,养成了长时间上网的习惯,身体疲惫、体力透支,经常生病,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
对策:实施“两定一锻炼”计划。指定后勤人员担任专门的生活辅导教师,督促此类留守生在学校食堂定时吃早餐。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学校宣传栏主办健康知识问答黑板报。由专门的体育老师针对这些留守学生的身体情况,充分利用两操及晚训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校把关注留守生的身体健康落实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了解孩子的饥渴,关心孩子的冷暖”,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案,让留守生体会到被关心的快乐、运动的快乐、健康的快乐,让他们走好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关爱留守生的心灵,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个案2:曹某,九年级学生,从初中开始一直寄居在姨妈家。性格内向,郁郁寡欢,很难融入班集体,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
成因:父母不在身边,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总觉得姨妈对她的呵护是装的、假的。于是她变得内向、忧郁、自私和冷漠。
对策:每月开展一次国学教育课,由校长主持,以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生命诚可贵”的生命观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才观。聘请专家做有关生命、感恩的专题演讲,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恩的意识。设置留守生信箱,在校报上开辟留守生专栏。开通“留守生——家长”沟通热线,拓宽留守生倾吐心声的空间。
当今的留守儿童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他们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怨无处申。在他们的心里,只有父母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而亲戚朋友跟他们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久而久之,孤独落寞的处境会让他们变得自私、麻木,甚至偏激、不可理喻。这种心灵的扭曲,无疑会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因此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活着,才能饱览多姿多彩的生命之花;只有活着,才能品尝甜蜜丰美的生命之果。况且,一个人到学校来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让自己变得更聪慧,同时也是为了收获一份生命的保障,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美国目标教育倡导者布鲁姆教授说过:“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师,在留守生这块既肥沃又贫瘠的特殊的心灵土地上,我们该播种什么,又怎样去播种,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关注留守生的行为,教育留守生拒绝诱惑
个案3:陈某,九年级学生。父亲外出务工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母亲改嫁。该生由已至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抚养,行为乖张放纵,常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拖欠作业,夜不归宿。
成因:失去双亲的关爱,爷爷奶奶无力监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几乎使他处于游离状态,于是行为失常,不安全变数很大。
对策:编写关爱留守生的《留守生安全知识读本》。让留守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收集有针对性的个案及图片,开展资料图片展活动,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建立代管家长学校,开通家校热线。实施每星期五校长接待日活动,定期召开留守生代管家长会,疏通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留守生的现状,共同探讨和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
在人生的关键几步,一步不慎,断送的也许不仅仅是前途,还有可能是更宝贵的生命!因此,关注留守生的行为,就要在他们的生命长堤中及时发现和填补漏洞,在他们的心堤之上加筑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才不致使这千里之堤溃于诱惑的蚁穴。
关切留守生的变化,实施爱心教育
个案4:刘某,九年级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前,文静乖巧。父母外出务工后,寄宿在校。因本班学生的冤枉而情绪失控,大发脾气、撕碎课本、大骂同学,不听老师教育,离家出走两天。
成因:缺失父母之爱,缺乏家庭温暖,教育弱化。情感脆弱,行为偏激。
对策:建立详细的留守生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父母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所在班级、班主任姓名、代管教师姓名、留守生花名册。学校领导、教师、门卫、保卫科人手一册,并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更新名册一次。实行代管教师问责制。开展每月一次的生日聚会,为当月生日的留守生唱生日歌,送生日礼物,表达爱与祝福。
建立留守生娱乐室,配置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娱乐工具以及橡皮泥、剪纸等手工制作工具,每天定时对留守生开放,派专人管理,以丰富留守生的校园生活,杜绝不良游戏,避免产生不良行为。
发放爱心谈心记录本。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星期找留守生谈心,并做好记录;每位教师每周找留守生谈心不得少于三次;每位教师全期对全校留守生谈话人数不得少于留守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每一次谈心记录要做到有时间、有地点、有对象、有内容、有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关爱与呵护。
由于长期的留守生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关爱,越来越多的留守生兴趣贫乏,精神空间狭窄,内心空虚。他们渴望寻找刺激,变得冷酷、乖张、固执而偏激……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那冷酷的心灵,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对于生命的漠视!这需要我们用爱的阳光去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照亮他们的心房,温暖他们的心窝!唯有爱才能把正滑向危险边缘的留守生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