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式。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展示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文就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1、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应用,以其图、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我制作了“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同学们从示意图中很容易的就明白了,人口是从黄河流域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在讲“赵州桥”一节时,我放了一段视频短片,同学们一边看着优美的画面,一边听着短片中的介绍,注意力非常集中,等到视频放完能看出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沉醉在其中。我提问要点时,同学们的回答既踊跃又正确,效果很好。在讲“唐朝的衰落”一节时,我呈现了一幅倒U形图,使同学们对唐朝从李渊建立,到“贞观之治”的发展,再到武则天时期的巩固,再到“开元之治”的鼎盛,既而到“安史之乱”走下坡路,直至907年灭亡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
  2、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如讲“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课中,我采用动态模拟张骞行程和丝绸之路路线的动画,并在直观展示后及时引导,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更深了一步。在讲“贞观之治”一节中,我首先利用幻灯竖列出示了几个词:谁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百姓、户口、社会治安等,然后让同学们读课文总结出相关的内容,并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结果我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回答的也比较简练、概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照搬课文了。我及时强调以后再讲到盛世时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概括,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
  3、课容量大,有助于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或认识历史事件。历史课文虽然主要以人物和事件串联,但初中阶段更突出故事性和单元主题,不太注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如何能全面地展现人物和认识历史事件是较难做到的事,但运用多媒体能较好处理此事。如讲“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课时,如何评价唐太宗是一个重点,课本从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三方面展现了他的驭政才干,在讲课时我增加了“玄武门之变”的内容,让同学们多角度了解唐太宗,并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主流、看主要方面。又如在讲“隋朝大运河”一节时,我引入了“南水北调”工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大运河的开凿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苦难,那么今天的“南水北调”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苦难呢?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认识到国家兴办公共工程,使老百姓有了就业的机会,既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和隋朝的奴役百姓有着根本不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得民心方可长治久安。
  
  二、使用多媒体的策略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许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件内容不宜过多。课件内容过多,就会导致学生成了“看戏”的,教师成了“放戏”的,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当“解说员”或“播放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课件内容不宜面面俱到。我认为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课件不宜代替板书。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板书为
  


  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此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不能只看到课件的优点,而忽视课件所具有的固化的、不可预见和移植的,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的局限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融合和创新。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其他文献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因而备受人们青睐。然而语文教学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虽然不少教师搞了许多教改实验,但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时间,语文学科成为摆在学生学习餐桌上的“鸡肋”。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叶老的一句名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我们茅塞顿开。经过调查研究,几年实践,我
期刊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速度最快,技术最完美。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和肌肉都在显著的增长,是身体加速发育的阶段,也是身高、体重增长最多的时期。他们的力量、速度等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很快。因此。这个时期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提高短跑速度的最佳时期。所以,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再通过自身的体会(自己在中学时代是学校的短跑运动员)、学习他人的好经验、以及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进行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是这样提出建议的:“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考查内容要求,最后一点是“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可见创新对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对创新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学生讲要创新,老师
期刊
当前,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前所未有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也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高潮。那么,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将向何处发展呢?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谈几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抓住基础,把握根本    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即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期刊
加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既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经过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
期刊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体会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因此,搞好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活动课并未真正突显其特色,甚至
期刊
内容摘要: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意识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很多数学教师都会说:“当然是为学生发展而教!”然而,偏偏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忘记了口头上常常挂的这句话。许多教师把小学数学教学简单处理为数学知识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全面地理解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主体”而轻“主导”、重“预设”而轻“生成”、重“过程”而轻“结果”等诸多误区,甚至许多地方评价教师的主要方式还是看孩子的卷面分数。面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发展进程。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
期刊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想象力培养是创造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探究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