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业务能力等角度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理论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平台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路径。
[关 键 词] 全媒体;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3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作用。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加速应用,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生态随着社会发展也发生着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思政课教师突破以往以“课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知识讲授的封闭状态,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扩充“教什么”的专业能力,丰富提升“怎样教”的教学能力,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政治引领力和“入脑入心”效能。
一、全媒体时代影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全媒体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深度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动漫、微电影、H5、VR等形式进行数字信息生产与多维交互传播的信息传播新样态。全媒体环境下,每一个数据终端的主体都成为潜在的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评价者,主体间的信息互动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即时传递、开放共享、交错叠加,数据信息生产和流通的总量不断扩大,充斥在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多元化信息总量不断挤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致使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力和影响力有所消解和淡化。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亟须反思影响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设计理念墨守成规
教学设计是思政课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优情境的准备过程。无论一名思政课教师有着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前都需秉承“以终为始”、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进行筹划,只有通过对教学活动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才能创设高效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固着于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理念,过多地关注“讲什么”“讲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想学到什么”,以致教学实践中极容易出现教师“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失当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2]准确先进、透彻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根本保证。全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垄断”格局,学生通过手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内国际时势讯息、各领域专家解读报告、国家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缺乏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的能力,缺乏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出深度解读的能力,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理论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让思政课教学陷入呆板说教、“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也极易失去在学生中的“权威”形象。
教学思想的传递、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多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普遍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也摈弃了“我讲你听”“独白式”“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方法。但是,依然存在换汤不换药、流于形式的问题,或是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只是单纯地给出答案,缺少与学生深层次、高质量的互动;或是借助网络平台,将其他优质资源“复制拼接”进自己的课堂;或是单纯地把教材内容,录制成微课提供给学生……难以真正地发挥思政课提升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正向价值观养成能力的专有效能。
(三)部分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较弱
思政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情况看,大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不断学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出现了很多“思政网红”“学术明星”,赢得了学生的拍手叫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教师角色定位失当、理论水平不高、信息素养不足、教学热情欠缺等问题,不能真正胜任全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比如,部分教师仅将思政课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只需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甚至“一套课件和教案”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反复利用,一讲多年,话语体系陈旧,无法与互联网“新生代”的大学生进行心灵情感沟通,久而久之,理论教学水平自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有一些思政课教师忘却登上三尺讲台的初心使命,片面追逐“跑”课题、“攒”经费,无法在理论教学一线工作中沉下心、钻进去。
二、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科学路径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拥有话语权,虚拟网络空间中开放性、去中心化、多元化、弥散性的芜杂信息,时刻环绕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身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4]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的教师素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看家本领”以有效应对新情况、新态势,掌握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主动权。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权威性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发起者、“把关人”,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道者。全媒体时代,更需要思政课教师牢记使命,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6],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提升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贯彻正面教育,向青年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引导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
(二)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性
要讓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想在课堂上讲出理论的味道、讲出理论的深度、讲出理论的亮度和温度,需要回归理论的活水源头,追根溯源、攻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想要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绝非一日之功,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静心读、反复读,让自己多一点“书生气”,在读懂、读通、读深、读透经典的执着过程中,夯实理论根基,提高专业能力。这是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能够以真才实学、真材实料、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的根本途径。
(三)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说服力
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是提升学员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的根本。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内容为王”的铁律,在优化教学内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上不断精进。一是要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事实和时政热点,讲准、讲深、讲透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二是要养成持续追踪党的理论创新,及时把握精髓要义,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和素养,使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第一时间“进课堂”,彰显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三是要贴近学生认知和思想脉搏,贴近信息时代对未来合格人才的现实需求,选取贴近社会生活、富含生活气息的新鲜元素,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思想困惑,找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实行靶向教学,通过讲事实讲现实、讲道理讲情理,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
(四)拓展教学平台,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生机活力
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也要强化信息素养的养成,学习使用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发建设功能完备、实用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思政课信息平台;能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甄选、培育出最适合的信息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提供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的学习环境,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全时段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实现思政课的全员全时全域的泛在学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3).
[2]张艳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之反思[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4).
[3]蓝波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重任[N].光明日报,2018-06-29.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1.
[5][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www.gor.cn/xinwen/2019-03/18/con-tent/-5374831.htm.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
◎编辑 尹 军
[关 键 词] 全媒体;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3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作用。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加速应用,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生态随着社会发展也发生着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思政课教师突破以往以“课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知识讲授的封闭状态,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扩充“教什么”的专业能力,丰富提升“怎样教”的教学能力,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政治引领力和“入脑入心”效能。
一、全媒体时代影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全媒体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深度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动漫、微电影、H5、VR等形式进行数字信息生产与多维交互传播的信息传播新样态。全媒体环境下,每一个数据终端的主体都成为潜在的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评价者,主体间的信息互动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即时传递、开放共享、交错叠加,数据信息生产和流通的总量不断扩大,充斥在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多元化信息总量不断挤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致使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力和影响力有所消解和淡化。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亟须反思影响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设计理念墨守成规
教学设计是思政课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优情境的准备过程。无论一名思政课教师有着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前都需秉承“以终为始”、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进行筹划,只有通过对教学活动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才能创设高效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固着于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理念,过多地关注“讲什么”“讲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想学到什么”,以致教学实践中极容易出现教师“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失当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2]准确先进、透彻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根本保证。全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垄断”格局,学生通过手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内国际时势讯息、各领域专家解读报告、国家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缺乏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的能力,缺乏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给出深度解读的能力,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理论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让思政课教学陷入呆板说教、“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也极易失去在学生中的“权威”形象。
教学思想的传递、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多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普遍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也摈弃了“我讲你听”“独白式”“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方法。但是,依然存在换汤不换药、流于形式的问题,或是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只是单纯地给出答案,缺少与学生深层次、高质量的互动;或是借助网络平台,将其他优质资源“复制拼接”进自己的课堂;或是单纯地把教材内容,录制成微课提供给学生……难以真正地发挥思政课提升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正向价值观养成能力的专有效能。
(三)部分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较弱
思政课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从当前情况看,大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不断学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出现了很多“思政网红”“学术明星”,赢得了学生的拍手叫好。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教师角色定位失当、理论水平不高、信息素养不足、教学热情欠缺等问题,不能真正胜任全媒体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比如,部分教师仅将思政课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只需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甚至“一套课件和教案”面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反复利用,一讲多年,话语体系陈旧,无法与互联网“新生代”的大学生进行心灵情感沟通,久而久之,理论教学水平自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有一些思政课教师忘却登上三尺讲台的初心使命,片面追逐“跑”课题、“攒”经费,无法在理论教学一线工作中沉下心、钻进去。
二、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科学路径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人拥有话语权,虚拟网络空间中开放性、去中心化、多元化、弥散性的芜杂信息,时刻环绕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身边。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4]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的教师素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看家本领”以有效应对新情况、新态势,掌握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主动权。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权威性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发起者、“把关人”,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道者。全媒体时代,更需要思政课教师牢记使命,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6],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提升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贯彻正面教育,向青年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引导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
(二)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性
要讓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想在课堂上讲出理论的味道、讲出理论的深度、讲出理论的亮度和温度,需要回归理论的活水源头,追根溯源、攻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想要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绝非一日之功,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静心读、反复读,让自己多一点“书生气”,在读懂、读通、读深、读透经典的执着过程中,夯实理论根基,提高专业能力。这是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能够以真才实学、真材实料、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的根本途径。
(三)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说服力
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是提升学员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的根本。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内容为王”的铁律,在优化教学内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上不断精进。一是要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和逻辑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历史事实和时政热点,讲准、讲深、讲透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二是要养成持续追踪党的理论创新,及时把握精髓要义,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和素养,使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第一时间“进课堂”,彰显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三是要贴近学生认知和思想脉搏,贴近信息时代对未来合格人才的现实需求,选取贴近社会生活、富含生活气息的新鲜元素,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思想困惑,找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实行靶向教学,通过讲事实讲现实、讲道理讲情理,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
(四)拓展教学平台,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生机活力
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也要强化信息素养的养成,学习使用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发建设功能完备、实用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思政课信息平台;能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甄选、培育出最适合的信息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提供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的学习环境,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全时段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实现思政课的全员全时全域的泛在学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3).
[2]张艳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之反思[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4).
[3]蓝波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重任[N].光明日报,2018-06-29.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1.
[5][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www.gor.cn/xinwen/2019-03/18/con-tent/-5374831.htm.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