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近况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由急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急肝)演变成慢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慢肝),其发病机理与(1)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2)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及(3)病变肝脏内微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由于慢肝至今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因之必须针对上述三方面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其他文献
从1984年3月在旧金山召开的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和1984年12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资料来看,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疫苗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展尤为迅速。相对说来,治疗方面的进展较小,较慢。
期刊
近年来有条件的单位,对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开展了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的研究,提示病理活检对明确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也不是完全可靠,而且很多单位难以做到。至于一般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也不完全具备早期诊断的特点。因此我认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仍以临床综合诊断为主。初步体会有以下四点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
期刊
这是因为:第一,急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大都良好,只要经过严格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一般都会顺利恢复;第二,目前尚没有肯定有效的药物;因此,可根据当时当地的药物情况,适当应用1~2种中、西药物。
期刊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最常见的肝脏病变外,由HBsAg以及与之相结合的IgG、IgM、C3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能沉积在淋巴结及脾脏的生发中心、血管内膜、肾小球基底膜、滑膜及脉络丛发生退行性及炎性改变。
期刊
人从出生到成年,打预防针是经常的事情,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可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反而会传播肝炎。目前很多地方进行预防注射时,每注射一个人只换针头不换针筒,如果人群中有肝炎病毒的携带者,通过被血污染的注射器就能传播乙型肝炎或非甲非乙型肝炎。
期刊
国产82-2批和83-1批(HBsAg含量分别为20μg、23μg/ml)乙肝疫苗用AlOH3佐剂盐水稀释成1:2、1:4、1:8和原倍,分别接种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婴儿。采用0、1、2个月3针肌肉免疫方案,第1针在出生后48小时之内进行。
期刊
这是一个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的家长和托幼工作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期刊
肝炎目前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任何型的肝炎在急性期有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或转氨酶升高时不宜结婚,等到病情好转、稳定或治愈以后可以考虑结婚。但是乙型肝炎患者在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如其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尤其是合并e抗原(HBeAg)阳性者,可因其血液、唾液等等分泌物的污染,而感染健康人。
期刊
一个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有没有传染性,主要取决于HBV在肝内复制的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
期刊
每克肝细胞中含转氨酶可达4万1千单位之多,故当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肝细胞坏死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即从肝细胞中逸出,因此血清中含量增加。转氨酶活力增高虽是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非特异。除病毒性肝炎外,引起SGPT升高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