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必须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搭建时空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敢于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
  0引言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是创造力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1.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人时,安排了这样一段擂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自己的拳头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察员,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
  1.2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和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人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2在课堂小结中,激励再创新的欲望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学习过程的回顾,是将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系统的过程。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延伸。因此,教师对这一过程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的?”、“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等问题小结课堂,并诱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课堂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让学生欣赏自己学习成果,体验“再创造”成功的喜悦,并对为什么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行合理归纳。这一过程同时又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探索创新的不竭之力,从而延伸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小学生创新的萌芽是极其稚嫩的,有时是不经意的流露,有时是从错误或怪异的答案中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间中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另外教师还应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和他们交朋友,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平等、融洽、友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感染学生,让学生“亲其生而信其道”。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共振。
  4提问”要创新
  4.1提问要恰当,巧妙
  恰当,巧妙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最好诱因。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精心设计,力避随意性。不要提很浅显,学生不需动脑筋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或问话里暗示了答案的问题。要善于激疑促思,也就是设计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灵感”。还要设计好新课的激趣,促进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新知识的重难点,易混淆处的对比辩析等环节的问题。
  4.2提问要灵活,开放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一方面要突破思维定势,另一方面要鼓励思维发散。只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才能培养其创新的思维能力,才能激活思维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提一些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问题,给学生尝试创新的机会。如教《圆周长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滚动法测量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圆片的周长,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测量大圆形花坛的周长,你能让花坛滚动吗?用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学生回答出用绳子绕一周量出绳子长也就是圆的周长。接着教师用一条细线一端拴上一个乒乓球在空中旋转出现的圆问,你能用绳测量法测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摇头示意,教师巧妙设疑,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再引导学生测量计算直径是10厘米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师借助直观图形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
  5总结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而课堂教学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渠道。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把握时机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的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贾维亮,关小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山西教育.2001,21
  [2]李建宁.创设愉悦情境促进主动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1,4
  [3]张建梅.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2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贵阳市中老年女性面部皮肤的水分与油脂特点,分析面部皮肤水分及油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健康皮肤的日常护理提供指导。  方法:对贵阳地区104名女性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推广,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我们应正视新课程,抓住此有利契机,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放开脚步进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经数载酝酿,已经全面实施,其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是整个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成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个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每个人都有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以求在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教育与培训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重要途径。高中教育作为个人教育历程的重要阶段在个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美术教学的良性运行对于高中学生的审美、创新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发现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探讨高中美术教学的正确方式对于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学生一门学科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高低,而对于抽象的初中数学来说,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内部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具体阐述了利用情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成功感促使学生学习、巧设数学问题、利用有趣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  0引言  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每节课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
[摘要]:新课改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很多误区,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与重组,对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有着十分摘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重视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等几方面出发,谈一下自己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点理解。  [关键字]: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数学除了枯燥的数字,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利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一直遵守着严格的教学常规,按部就班地上课。其实只要善于创新,能把握好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具备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技巧,很多知识点就可以在创新中得到很好的利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教会学生思考  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提问题,这是好事,但是往往在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务难度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问,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兴趣 自主探索 创新  0引言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