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笔者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以及具体的改进对策,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诚信;意义;缺失;对策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解读
会计诚信就是指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诚实、讲信用。诚信落实到会计行业表现为真实、准确记录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往来,不入为的隐瞒、虚构,不随意改变会计内容、流程而达到个体或私有目的。
会计诚信危机的外在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解释是,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所“失”的是经济业务的“真”实面目,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经济业务。这种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规章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式。它是由于会计方法的固有局限性导致的,称为“制度性失真”,會计人员并不能左右,只能通过外部规范会计制度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种解释,即认为是会计信息并不是基于真实的业务或没有按照正确的会计方法编制。
上述前一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方法“如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并没有违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本文所指的会计诚信危机的外在表现是指由于第二种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即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
二、强化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1 会计诚信建设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质量的高低。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会计诚信度较为低下,那么会计信息虚假就难以避免,这样就扰乱了经济的正常秩序并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没有诚信建设是行不通的。
2 会计诚信建设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良好的信用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信用度的高低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开放性和竞争性,在一个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没有诚信是万万行不通的。如果缺乏相应的诚信建设,经济秩序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遏制和影响,最终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阐述
1 利益驱动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_r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银广夏就是例证,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了“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可见,利益驱动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动力。
2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尚需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诚信度急剧下降。抵挡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占据了自己思想的全部,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被丢弃到一边。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任何诚信可言,对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视而不见,不按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人为的编造会计资料,并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贪污、挪用公款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 会计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不够,违规违约成本较低。对外提供的造假的财务资料即使被揭露出来,其相应的处罚也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效果。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分手段来打击会计造假,对责任人员的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罚力度都不够。诚信的缺失可以带来的巨额利益,即使弄虚作假的问题被发现,处罚的力度也很小,这样直接进一步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4 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进一步影响了会计诚信的建设。《会计法*强调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及控制制度,这是法律赋予各核算单位的应尽义务。然而,有些核算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以至于各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和相应的权限难以区分,造成内部管理及业务流程混乱;有的单位虽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流于形式,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
四、强化会计诚信建设的切实对策
1 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自律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单位要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眼前和局部利益,要看到单位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单位信用论坛上,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的基本精种被概括为:“平等、诚信、合作、发展”,这八字方针把诚信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诚信和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单位只有尊重市场内在规律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诱惑,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保证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促进单位的长期发展。
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①健全信用查询系统和建立信用档案。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库,建立公司、公司法人代表、企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档案,记载和储存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造假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查询系统,促使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会计诚信。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②强化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对于违规违约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提高失信成本。
(1)对于各种财务的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处罚的金额远远大于其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所带来的收益,这样他们弄虚作假的的行为就极大的降低了。
(2)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追究制度。相关追究责任完善以后,对于弄虚作假的所有参与人员,不管是主动参加还是被动参加,不管任何单位任何人员,只要相关的造假行为已经产生,受害人就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究责任人的赔偿。
(3)加强行业的监管和考核,以进一步增强其自律性。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而出现失信行为的相关单位和从业者,要实行淘汰和清退的办法。比如上市公司出现虚假会计行为而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的,对于该公司应该予以停牌并让其退出资本市场,对于参加造假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要终止其从业资格或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失信行为的发生。
4 逐步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的执行力度。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在与《会计法》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赋予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扩大及加强监事的职权,并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修正或改进,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杰: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6).
[2]王重阳: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3]李绍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J].科技信息,2010,(35).
[4]丁萌:会计诚信缺失成本研究[J].现代商业,2008,(03).
关键词:会计诚信;意义;缺失;对策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解读
会计诚信就是指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诚实、讲信用。诚信落实到会计行业表现为真实、准确记录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往来,不入为的隐瞒、虚构,不随意改变会计内容、流程而达到个体或私有目的。
会计诚信危机的外在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解释是,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所“失”的是经济业务的“真”实面目,即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反映经济业务。这种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规章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式。它是由于会计方法的固有局限性导致的,称为“制度性失真”,會计人员并不能左右,只能通过外部规范会计制度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种解释,即认为是会计信息并不是基于真实的业务或没有按照正确的会计方法编制。
上述前一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方法“如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并没有违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本文所指的会计诚信危机的外在表现是指由于第二种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即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
二、强化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1 会计诚信建设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质量的高低。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会计诚信度较为低下,那么会计信息虚假就难以避免,这样就扰乱了经济的正常秩序并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没有诚信建设是行不通的。
2 会计诚信建设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良好的信用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信用度的高低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开放性和竞争性,在一个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没有诚信是万万行不通的。如果缺乏相应的诚信建设,经济秩序就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遏制和影响,最终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阐述
1 利益驱动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他们往往为_r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银广夏就是例证,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了“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可见,利益驱动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动力。
2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尚需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诚信度急剧下降。抵挡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占据了自己思想的全部,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被丢弃到一边。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任何诚信可言,对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视而不见,不按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人为的编造会计资料,并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贪污、挪用公款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 会计诚信缺失的处罚力度不够,违规违约成本较低。对外提供的造假的财务资料即使被揭露出来,其相应的处罚也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效果。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分手段来打击会计造假,对责任人员的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罚力度都不够。诚信的缺失可以带来的巨额利益,即使弄虚作假的问题被发现,处罚的力度也很小,这样直接进一步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4 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进一步影响了会计诚信的建设。《会计法*强调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及控制制度,这是法律赋予各核算单位的应尽义务。然而,有些核算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以至于各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和相应的权限难以区分,造成内部管理及业务流程混乱;有的单位虽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流于形式,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
四、强化会计诚信建设的切实对策
1 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自律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单位要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眼前和局部利益,要看到单位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单位信用论坛上,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的基本精种被概括为:“平等、诚信、合作、发展”,这八字方针把诚信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诚信和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单位只有尊重市场内在规律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诱惑,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保证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促进单位的长期发展。
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信誉才起作用。因此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两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①健全信用查询系统和建立信用档案。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库,建立公司、公司法人代表、企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档案,记载和储存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造假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包括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查询系统,促使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会计诚信。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②强化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 对于违规违约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提高失信成本。
(1)对于各种财务的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处罚的金额远远大于其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所带来的收益,这样他们弄虚作假的的行为就极大的降低了。
(2)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追究制度。相关追究责任完善以后,对于弄虚作假的所有参与人员,不管是主动参加还是被动参加,不管任何单位任何人员,只要相关的造假行为已经产生,受害人就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究责任人的赔偿。
(3)加强行业的监管和考核,以进一步增强其自律性。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而出现失信行为的相关单位和从业者,要实行淘汰和清退的办法。比如上市公司出现虚假会计行为而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的,对于该公司应该予以停牌并让其退出资本市场,对于参加造假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要终止其从业资格或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失信行为的发生。
4 逐步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的执行力度。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在与《会计法》规定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赋予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扩大及加强监事的职权,并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修正或改进,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杰: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6).
[2]王重阳: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3]李绍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J].科技信息,2010,(35).
[4]丁萌:会计诚信缺失成本研究[J].现代商业,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