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
  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难以真正体会人在战争中的恐惧、迷茫以及遭遇战争后人内心的伤痛。如何拉近学生和战争的距离,触动他们的心灵,这是课堂开始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一生分成了若干个故事,内容庞杂,难以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因此,本课设计让学生找出小说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细节,来自主朗读、发言,自然地去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对索科洛夫的人生经历有了更为细致和深刻的感受。
  三、重视探究拓展环节。凡尼亚是苏联战后的新一代,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最虔诚的祈愿:希望孩子能不再重蹈前人的悲剧。联系现实中饱受战争折磨的孩童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凡尼亚”的悲剧依然在不断上演,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是肖洛霍夫写作《一个人的遭遇》的目的所在。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感受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2.思考文本,了解祈祷和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近战争,探寻教学入口
  (《神秘园之歌》的音乐响起)(PPT展示内容)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车站,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咯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虑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他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教师明确:一个家庭的遭遇,就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亲人;但战争,带给人的苦难又何止如此!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人的遭遇》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来更深切地感受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细读战争,感受人物形象
  1.请同学概括索科洛夫从战俘集中营成功逃亡之后经历了哪些事情?注意表述时按时间的顺序。
  参考: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找到儿子——儿子阵亡——领养凡尼亚——出车祸(板书)
  2.《一个人的遭遇》以曲折的情节给我们展示了索科洛夫的动荡不安、饱受打击的一生。请同学举出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结合文本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发言交流,穿插学生的个人朗读,在交流过程中生成以下问题)
  问题一:失去儿子后,“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参考:与阿拿多里取得联系,使得索科洛夫燃起了希望之光,这是他余生的唯一精神安慰。本是近在咫尺的亲人,再见面时却已是阴阳相隔。静静躺在棺材里的阿拿多里,已经不再是索科洛夫记忆中的样子。只有嘴唇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索科洛夫认出这具尸体是他的儿子阿拿多里。战争使得他失去了温暖的家和所有的亲人,使得原本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心一点点的冷去,直至陷入绝望和黑暗之中。哀莫大于心死,眼泪便在心里干枯了。
  问题二: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是为什么?
  参考:对凡尼亚的怜悯。五六岁的凡尼亚因为战争成为孤儿,白天人家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夜晚走到哪儿,就睡到哪儿。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怎能不令人揪心流泪?遇到凡尼亚,使得索科洛夫又找到了亲人和家的感觉,他又重新获得生存的意义和希望。因而,曾经枯死的心又再次复活了过来,他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问题三:“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参考:索科洛夫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他有着坚强的灵魂,但一直在梦境中追悔着自己在临别之前推了妻子一把,“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心还像被一把钝刀割着似的”,想到再也不能见妻女一面,心中的悲痛油然而生。索科洛夫的苦难来自于战争,但是他的苦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即使有了凡尼亚,也不可能彻底抚慰被战争折磨摧残的索科洛夫。战争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是永久性的,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3.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讲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历经战争磨难仍坚忍不拔,饱受生活痛楚仍心地善良的索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
  《一个人的遭遇》中令我们悲痛的是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但是让我们灵魂震撼的是索科洛夫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顽强姿态。残酷的战争将人们推入了黑暗的深渊,但是美好的人性又将人们带回了阳光之下。
  三、探究战争,体悟作者态度
  1.遭遇战争、家破人亡、泪湿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请同学们看相关数据:(PPT展示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死亡者共达5500万人。这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卫国战争中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代价,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人为国捐躯,所有母亲都有丧子之痛。
  明确:看完这些资料,我们发现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个人的遭遇,但却概括了所有苏联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索科洛夫的形象是在战争中的“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它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也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2.小说的结尾处,凡尼亚挥动一只粉红的小手向我告别,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怎样理解。
  参考:凡尼亚是战争孤儿,无法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然而,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罪恶。“我”包括一切有良知的人都会坚决地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不想让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蒙上战争的阴影。小说的结尾处实际上是作者在抒发虔诚的心愿: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还给孩子们和平的天空……
  四、控诉战争,祈祷和平降临
  肖洛霍夫希望孩子们能够远离战争,拥有和平,这个美好的愿望如今实现了吗?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仍有儿童重复着凡尼亚的不幸命运,甚至还有着比凡尼亚更为的不幸的孩子们。
  (PPT展示图片)
  1.巴格达的小男孩透过炮弹炸开的墙壁看着外边,可是,曾经温馨的家已经没有了。
  2.在逃亡的路上,面对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巴士拉小女孩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3.12岁的阿里·伊斯迈尔在简陋的巴格达医院里同死神作斗争。前一天夜里,一颗导弹从天而降,他成了孤儿,而且满身伤痕。
  4.巴格达一间停尸房内,一位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她的儿子在一起美军军营附近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中丧生,另有11人也死于非命。
  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照片想到了什么?
  参考:孩子们本不应卷入战争,但是孩子却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连绵的战火,流血和冲突,这一切使得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充满忧伤与绝望,难道这就是无辜的孩子们必须承受的命运吗?
  为什么在当今的世界上,我们仍看不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人在硝烟中哭泣,在死亡的黑暗中挣扎,却无法得到救赎?也许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和流血,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冷漠。也许只有当世界上充满了人对人真诚的爱,人们彼此相互怜悯和关爱,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和平的未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房地产是一个涉猎范围较广,具有高关联性的产业,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它重要的推进作用
采用氧化型β-硫烟酰胺腺苷二核苷酸(Thio-NAD)底物酶循环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对其方法学进行初步研究。该法灵敏度:试剂空白△A405nm(1cm)0.004/min;50μmol/L△A405nm(1cm)0.050/min;平均回收率99.2%;线性0 ̄150μmol/L;精密度:批内CV〈1.0%;批间CV〈4.5%;该法(Y)和偶联黄递酶比
经研究60份脑脊液的潘氏试验及用染料比色法测定总蛋白,白蛋白,计算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指数等几项指标在临床的应用。认为用溴酚蓝比色法测定脑脊液白蛋白对血脑屏障损伤的诊断敏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真实性较低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部门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作出贡献。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把握文意。  2.品细节,欣赏美景。  3.看背景,感受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课题:小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变得容易,从而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点燃智慧的火花。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容易受到母语干扰,特别是在发音以及写作方面容易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教材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这必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究的操作呢?  一、开展多元对话——实现自主探究的基础  “对话”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著名教育家刘庆昌
内容依托教学(简称CBI)是以内容为基础,将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外语教学。将CBI主题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将其与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
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等问题层出不穷。虽然针对某一教学问题或是知识点展开的改革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