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石景山区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北京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石景山区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对接全区八个高端体系建设,构建高端教育体系,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高端、绿色、可持续”为发展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引,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基本原则,全力抓实“三个重点”(即结构布局、育人質量、师资保障),全面实现“五个提升”(即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石景山教育信息化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服务教育进行,整体做到了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标准与特色、安全与便捷、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智慧教育应用、大数据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规划优先,顶层设计,明确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助力石景山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了《石景山区智慧教育2.0三年行动计划》,并在石景山区教育大会《石景山区关于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2025年)》中提出创新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成立区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针对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区域信息化工作制度,确保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直属单位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主动把信息化工作纳入本校、本单位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全面统筹本校、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完善基础环境,强化教育网络环境的安全,构建区域教育数据中心
石景山区已经完成了区级虚拟化平台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了服务器资源,提高了利用率,为学校提供了应用基础平台和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完成了虚拟化平台的安全防护改造,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了核心数据和教育网链路的异地灾备机制,保障各类教育教学相关业务连续性要求;优化教育城域网,实现学校双链路升级改造;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应用系统的基本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和统一管理。
加强教育网络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防护,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专业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按照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特点要求,推进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整合、创新应用。加快区域云平台建设与应用,以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规划本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发布云平台、实名认证、单点登录等接口标准规范,按照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统筹推进区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升级改造石景山区教育云平台,统筹建设两个基础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一是统筹建设数据交互平台,为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接入CMIS数据以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和统一认证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统筹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接入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数字图书馆、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市研修网等各校优质课资源,同时利用已有录播系统与区教育分院配合,搭建石景山区教育研修平台,实现我区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初步实现全区教育数字资源统一登录、一站检索,构建石景山区数字教育资源门户。
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应急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坚持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在学校师生中开展网络安全宣讲活动,旨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坚持开展学校信息化负责人及网管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网络安全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应用分享、绘制学校网络拓扑图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和应用能力。
坚持以服务教育为核心,促进智慧校园特色建设
目前,石景山区共有45所公办中小学,其中包括独立公办小学26所,普通公办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4所,普通公办高中2所,公办教育部门办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公办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100%的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学校之间实现手机无感知连接,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和教师工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保障。100%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94%的学校已经建立微信公众号用于校园宣传,25%的学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平台建设,36%的学校已经使用阅卷或试卷分析系统,47%的学校拥有PAD教室,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了数字环境。50%的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了学校总体规划,由校长或者副校长统领,做顶层设计,体现了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水平。信息化建设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业务部门,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中高考英语听说教学考试平台等学科教学平台研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尝试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下的学生个性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
通过为学校建设人工智能教室、创客教室、STEAM教室等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组织学校参加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相关项目研究,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形成了一批信息化业务骨干。通过支持学校开设人工智能、STEAM教学、创客教育、编程教学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学生创新成果评选。
坚持从学校的信息化规划和实地学校调研入手,关注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导学校围绕核心业务开展规划、建设与应用,促进校园特色信息化建设。 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成果推广,每学期组织“石景山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用与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从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阅卷系统、录播系统、PAD教学等教学应用做经验分享与展示,开拓学校信息化工作思路,助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坚持统筹规划,不断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推进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同步协调。
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创新平台资源供给模式,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整体升级改造教委视频监控平台,并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实现校园技防系统上与区公安分局互联、下与各级各类教育单位互通,保证了“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集中监控、展现、集中维护,为预防校内突发事件、实现校园安全管理自动化提供保障。
完善區域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手段,能够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和体验的新型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制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规划,启动全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和功能优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基础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有序共享,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整合市、区现有优质资源,形成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体系。整合教师研修网、课堂教学云录播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个人空间六大板块,将有关教师的业务信息数据统整、贯通,实现为教师提供业务数据一体化体验、全方位业务分析功能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服务支持等目标。
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活动。鼓励学校应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师考核管理、班级组织管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
研究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未来,教学分析方法会发生很大变化,无论是课堂学习反馈分析,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分析,甚至是教育决策分析,都会从以因果关系分析为主转向以数据关系分析为主,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学和教育决策提供支持。
(1)整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 ”的理念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优化业务模型,以提升教育品质和教育服务创新为目标,对区级、校级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建立区域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核心基础数据库,搭建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及规范,建立教育数据采集、处理、使用的权限体系、同步机制和监督办法等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支持业务分析决策。
搭建区域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级优质资源共享互通,促进我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2)支持教育综合改革,加强英语听说教学与考试平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区域数据统计。
未来信息化方面的设想
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初步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实现学校的教学和安全环境的智慧管理,为师生创造更舒适、便捷和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促进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与应用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社会、家庭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治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引领,全力支撑教育向科学化、终生学习方向发展,用开放的思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
石景山教育信息化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服务教育进行,整体做到了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标准与特色、安全与便捷、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智慧教育应用、大数据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规划优先,顶层设计,明确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助力石景山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制定了《石景山区智慧教育2.0三年行动计划》,并在石景山区教育大会《石景山区关于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2025年)》中提出创新信息时代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成立区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针对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区域信息化工作制度,确保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直属单位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主动把信息化工作纳入本校、本单位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全面统筹本校、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完善基础环境,强化教育网络环境的安全,构建区域教育数据中心
石景山区已经完成了区级虚拟化平台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了服务器资源,提高了利用率,为学校提供了应用基础平台和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完成了虚拟化平台的安全防护改造,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了核心数据和教育网链路的异地灾备机制,保障各类教育教学相关业务连续性要求;优化教育城域网,实现学校双链路升级改造;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应用系统的基本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和统一管理。
加强教育网络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防护,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专业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按照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特点要求,推进教育服务系统的建设、整合、创新应用。加快区域云平台建设与应用,以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规划本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发布云平台、实名认证、单点登录等接口标准规范,按照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统筹推进区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升级改造石景山区教育云平台,统筹建设两个基础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一是统筹建设数据交互平台,为各学校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接入CMIS数据以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和统一认证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统筹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接入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数字学校、北京市数字图书馆、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市研修网等各校优质课资源,同时利用已有录播系统与区教育分院配合,搭建石景山区教育研修平台,实现我区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初步实现全区教育数字资源统一登录、一站检索,构建石景山区数字教育资源门户。
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应急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坚持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在学校师生中开展网络安全宣讲活动,旨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坚持开展学校信息化负责人及网管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网络安全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应用分享、绘制学校网络拓扑图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和应用能力。
坚持以服务教育为核心,促进智慧校园特色建设
目前,石景山区共有45所公办中小学,其中包括独立公办小学26所,普通公办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4所,普通公办高中2所,公办教育部门办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公办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100%的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学校之间实现手机无感知连接,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和教师工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保障。100%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门户网站,94%的学校已经建立微信公众号用于校园宣传,25%的学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平台建设,36%的学校已经使用阅卷或试卷分析系统,47%的学校拥有PAD教室,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了数字环境。50%的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了学校总体规划,由校长或者副校长统领,做顶层设计,体现了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水平。信息化建设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业务部门,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中高考英语听说教学考试平台等学科教学平台研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尝试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下的学生个性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
通过为学校建设人工智能教室、创客教室、STEAM教室等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组织学校参加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相关项目研究,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形成了一批信息化业务骨干。通过支持学校开设人工智能、STEAM教学、创客教育、编程教学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学生创新成果评选。
坚持从学校的信息化规划和实地学校调研入手,关注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导学校围绕核心业务开展规划、建设与应用,促进校园特色信息化建设。 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成果推广,每学期组织“石景山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用与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从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阅卷系统、录播系统、PAD教学等教学应用做经验分享与展示,开拓学校信息化工作思路,助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坚持统筹规划,不断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推进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同步协调。
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创新平台资源供给模式,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整体升级改造教委视频监控平台,并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实现校园技防系统上与区公安分局互联、下与各级各类教育单位互通,保证了“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集中监控、展现、集中维护,为预防校内突发事件、实现校园安全管理自动化提供保障。
完善區域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手段,能够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和体验的新型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制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规划,启动全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和功能优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基础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有序共享,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整合市、区现有优质资源,形成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体系。整合教师研修网、课堂教学云录播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个人空间六大板块,将有关教师的业务信息数据统整、贯通,实现为教师提供业务数据一体化体验、全方位业务分析功能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服务支持等目标。
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活动。鼓励学校应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师考核管理、班级组织管理、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
研究大数据分析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未来,教学分析方法会发生很大变化,无论是课堂学习反馈分析,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分析,甚至是教育决策分析,都会从以因果关系分析为主转向以数据关系分析为主,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学和教育决策提供支持。
(1)整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 ”的理念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优化业务模型,以提升教育品质和教育服务创新为目标,对区级、校级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建立区域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核心基础数据库,搭建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构建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及规范,建立教育数据采集、处理、使用的权限体系、同步机制和监督办法等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支持业务分析决策。
搭建区域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级优质资源共享互通,促进我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2)支持教育综合改革,加强英语听说教学与考试平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区域数据统计。
未来信息化方面的设想
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初步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实现学校的教学和安全环境的智慧管理,为师生创造更舒适、便捷和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促进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与应用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社会、家庭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治理、课程教学、自主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引领,全力支撑教育向科学化、终生学习方向发展,用开放的思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