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美学孕育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追求“神”“韵”,而超乎于“形”,其在文学上体现便是“意在言外”的隐性美。但是西方美学推崇“镜像”美,爱秩序之美、真实之美。美学观的差异给中国古诗对外传播带来了一道难题。本文以《红楼梦》中雪景联诗为例,分析了其中隐性美的两种表现手法——“以形寓神”和“以象写境”,并探讨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译介过程中处理手法的得失,认为中国古诗隐性美的传递应当根据“形”与“神”,“象”与“境”之间的关联强弱而发生变化,不应一概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