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抗神经原细胞抗体:伴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表现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某些神经精神症状是由于抗体结合神经原细胞膜的直接影响所引起,这一假设是根据具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抗神经原活性而得到证实。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47例带状疱疹病人在门诊分别应用左旋多巴加羟苄丝肼(benserazide,脱羧酶抑制剂)和安慰剂双盲法对照治疗的研究结果。病人皆为发疹第五天内开始治疗。口服含左旋多巴100mg和羟苄丝肼25mg或安慰剂,每日3次。某些病人在需要时可用抑菌药或镇痛剂。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的病期、发疹部位及最初的疼痛剧烈程度基本相似。经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治愈时间及疼痛消失方面未见明显差别。
面部牙源性瘘管是因牙周炎在外面皮肤发生脓性分泌物的排泄路,在口腔外科上并不少见.作者报告两例颜面发生瘘管的肉芽肿样病变.例1,76岁,男性.主诉:左颊部肉芽肿样肿瘤.5年前面部受撞击后,左颊部出现豌豆大化脓灶,内服抗生索,切开后症状有所减轻.3年后于同一部位,再次发生无自觉症状的同样皮肤病灶.检查:左颊可见小豆大红色结节.结节弹性硬,基底粘连,无波动及移动,周围轻度发红肿胀.摘出肿物月后再发,再次
期刊
1968年Macauly提出淋巴瘤样丘疹病(1ym-phomatoid papulosis)为一独立性疾病。以反复出现自愈性丘疹结节,类似急性苔藓样糠疹为其临床特点,而在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很象恶性肿瘤。病程大多数呈长期的良性过程,但有一些报告最终发生淋巴网状细胞恶性肿瘤。文献上,1976年Breh-mer-Andersson收集1956~1973年报告的25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发现其中3例在长期病程之
期刊
作者报告用单克隆抗体流动血细胞计数技术定量检测109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的各种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免疫调节性T细胞亚群。本研究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23例,进行性系统硬化症(PSS)2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15例及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8例。因为T细胞亚群可随着年龄、性别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所以同时配对检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同的健康者
在过去25年中性病有所增加.可是对新的传染源和新的性病还不够了解.据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疾病比老的性病如梅毒、淋病常见,它们可以由病毒和细菌引起,其临床表现可从局部不适、炎症到不育、异位妊娠、死胎和新生儿死亡.
期刊
作者将24例瘤型麻风病人(18例LL,6例BL),根据临床和细菌学状况分成3组:组Ⅰ为6例细菌阳性,最近无麻风结节性红斑(ENL)的病人;组Ⅱ为9例细菌阴性,最近无ENL的病人;组Ⅲ为9例正患ENlL的病人.41名健康人为对照者.
期刊
麻风垂足的矫治常用胫后肌移位术,常用方法有二:①止于中跗关节的关节囊(Selvapandian及Brand,1959),②分两股止于伸趾肌腱(Srinivasan氏法).作者从1970~1978年对172个病人的191只垂足作了手术,其中随访在1年以上的115只足中,78只足用Srinivasan氏法,20只足用Selvapandian氏法.17只足采用其他方法的肌腱移位术,作者对第一和第二种方法
期刊
本文报告在麻风接触者中同时进行麻风菌素试验及荧光麻风抗体吸收(FLA-ABS)试验之结果.其目的为:(1)检测麻风家属接触者的临床下感染.(2)检测有发生麻风危险的接触者.为此,作者对107名细菌阳性病例(LL及BL)的儿童接触者和31名细菌阴性病例(T、BT P)的儿童接触者进行了观察.Dharmendra麻风菌素系用瘤型麻风组织经氯仿提取并用乙醚处理以去除脂质,最后使成0.5%石炭酸盐水悬液,
期刊
主要限于口腔粘膜的疣状黄色瘤是不常见的.作者报告了5例并结合文献报告的27例,共32例,进行分析:年龄18~80,平均46岁,40岁以上23例占74%,小于40岁者只有8例,占26%;男女各半.
期刊

估计寻常性鱼鳞病(IV)的发病率是1/250~1/1000人,X-联鱼鳞病(XI)的发病率约为1/6000男人,板层状鱼鳞病(LI)和表皮松解性过度角化症(EH)见于1/30万人.由于环境的影响(鳞屑性皮肤病在温、湿的环境中改善)和表现的不同,发病率资料可能含有中度误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