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东北部最近可谓祸事不断:8月23日刚刚经历了一场里氏5.8级的地震,8月27日又遭遇了近几年来罕见的飓风——“艾琳”。
很自然,“艾琳”一时间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事件,从联邦、地方到媒体,都是如临大敌,许多史上“第一”就此产生。以纽约为例,市长布隆伯格对多个沿海城镇发布紧急疏散命令,史无前例地要求大约37万名居民撤到安全地带,历史上第一次因为应对自然灾难而宣布地铁停运……当然不仅仅是纽约,东北部的十个州进入紧急状态,250万名居民大疏散,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灾疏散行动,地铁、火车、航空都暂停以避“风头”,就连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也被迫驶离港口,居民生活当然是一片大混乱。
表现最积极的还要算是奥巴马总统。他提早一天结束了在马撒葡萄园岛的休假,赶回华盛顿指挥对“艾琳”的应急准备工作。尽管事后表明,“艾琳”的破坏性没有像预计得那样大,不过奥巴马政府确实是不敢“掉以轻心”!从“艾琳”的路线就可以看出,其途经之处恰是美国东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影响人口达6500万。有人就指出,“艾琳”吹袭的大城市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共占美国生产总值的16%,就业人口占全国14%!
其实,奥巴马政府如此紧张的原因,“艾琳”经过地区的美国经济产业枢纽地位还在其次,不便说出口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眼看2012年大选在即,奥巴马绝不希望再出现一次“卡特里娜”。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艾琳”肆虐时正值“卡特里娜”飓风六周年之际。当年,那场特大飓风蹂躏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水淹新奥尔良,飓风带来的洪水造成1800多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840亿美元。而最让外界诟病的是,数万灾民被围困在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中,作为全球超强的美国居然花了一个星期还未能给灾民提供援助和补给,灾区变成“第三世界难民营”,飓风重灾区新奥尔良市的重建工作一度缓慢,灾后人口减少20多万。应对不力成了时任总统小布什任内的最大败笔,某种程度上对共和党2008年的选情造成了冲击。由此可见,吸取前车之鉴的奥巴马提前结束休假赶回白宫坐镇指挥,实在是聪明讨巧之举。就连白宫发言人乔·欧内斯特都直言不讳地说:“总统今晚(8月26日)待在白宫是明智之举。”路透社等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大体相同。而媒体特别指出的是,奥巴马已经因为“在美国失业率保持在9%以上时休假而受到人们的批评”。
当然,除了政治上的机灵讨巧,运气也很重要。“艾琳”到达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这可能是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灾害。有专家估计,如“艾琳”抵达纽约时风力增强到时速160公里的最坏情况,就将有五亿吨海水涌入纽约港,潮水将高达4.6米,届时肯尼迪机场将被六米高的洪水淹没,华尔街水深将达2.1米……这几乎就是灾难片《后天》的“现实版”。而实际上,“卡特里娜”的强度远远高于“艾琳”,前者登陆时的强度是四级,而后者则只有一级!不过,运气不总是靠得住的。“艾琳”是2008年的飓风“艾克”之后首个登陆美国本土的飓风,此前美国东北部海岸已经数十年没有受到飓风的直接冲击了。而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大西洋飓风活动的消长存在一个为期数十年的周期,从1995年以来,飓风活动开始逐渐进入这个周期的活跃阶段。大西洋每年的飓风季大概在6月到11月间,高峰期则在8月至10月。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下属的气候预测中心8月初曾预测: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将形成14场至19场大型热带风暴,其中七场至十场将演变为飓风,三场至五场将演变为强飓风!由此可见,应对飓风灾害绝不能靠运气。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进行了检讨,认为负责统筹救灾行动的联邦政府缺乏经验和能力固然是主因,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权限重叠不清也增加了救灾行动的难度。而这一次应对“艾琳”中,奥巴马政府和各州分工明确,行动迅速。从六年前“卡特里娜”的“应对失策”,到今天的“艾琳”多少有点“虚惊一场”,飓风给美国带来的东西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可能就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所指出的:“自从‘卡特里娜’飓风后,政客们得到的教训是要全力以赴把(灾害)警告最大化!”
很自然,“艾琳”一时间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事件,从联邦、地方到媒体,都是如临大敌,许多史上“第一”就此产生。以纽约为例,市长布隆伯格对多个沿海城镇发布紧急疏散命令,史无前例地要求大约37万名居民撤到安全地带,历史上第一次因为应对自然灾难而宣布地铁停运……当然不仅仅是纽约,东北部的十个州进入紧急状态,250万名居民大疏散,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灾疏散行动,地铁、火车、航空都暂停以避“风头”,就连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也被迫驶离港口,居民生活当然是一片大混乱。
表现最积极的还要算是奥巴马总统。他提早一天结束了在马撒葡萄园岛的休假,赶回华盛顿指挥对“艾琳”的应急准备工作。尽管事后表明,“艾琳”的破坏性没有像预计得那样大,不过奥巴马政府确实是不敢“掉以轻心”!从“艾琳”的路线就可以看出,其途经之处恰是美国东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影响人口达6500万。有人就指出,“艾琳”吹袭的大城市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共占美国生产总值的16%,就业人口占全国14%!
其实,奥巴马政府如此紧张的原因,“艾琳”经过地区的美国经济产业枢纽地位还在其次,不便说出口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眼看2012年大选在即,奥巴马绝不希望再出现一次“卡特里娜”。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艾琳”肆虐时正值“卡特里娜”飓风六周年之际。当年,那场特大飓风蹂躏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水淹新奥尔良,飓风带来的洪水造成1800多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840亿美元。而最让外界诟病的是,数万灾民被围困在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中,作为全球超强的美国居然花了一个星期还未能给灾民提供援助和补给,灾区变成“第三世界难民营”,飓风重灾区新奥尔良市的重建工作一度缓慢,灾后人口减少20多万。应对不力成了时任总统小布什任内的最大败笔,某种程度上对共和党2008年的选情造成了冲击。由此可见,吸取前车之鉴的奥巴马提前结束休假赶回白宫坐镇指挥,实在是聪明讨巧之举。就连白宫发言人乔·欧内斯特都直言不讳地说:“总统今晚(8月26日)待在白宫是明智之举。”路透社等主流媒体的评论也大体相同。而媒体特别指出的是,奥巴马已经因为“在美国失业率保持在9%以上时休假而受到人们的批评”。
当然,除了政治上的机灵讨巧,运气也很重要。“艾琳”到达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这可能是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灾害。有专家估计,如“艾琳”抵达纽约时风力增强到时速160公里的最坏情况,就将有五亿吨海水涌入纽约港,潮水将高达4.6米,届时肯尼迪机场将被六米高的洪水淹没,华尔街水深将达2.1米……这几乎就是灾难片《后天》的“现实版”。而实际上,“卡特里娜”的强度远远高于“艾琳”,前者登陆时的强度是四级,而后者则只有一级!不过,运气不总是靠得住的。“艾琳”是2008年的飓风“艾克”之后首个登陆美国本土的飓风,此前美国东北部海岸已经数十年没有受到飓风的直接冲击了。而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大西洋飓风活动的消长存在一个为期数十年的周期,从1995年以来,飓风活动开始逐渐进入这个周期的活跃阶段。大西洋每年的飓风季大概在6月到11月间,高峰期则在8月至10月。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下属的气候预测中心8月初曾预测: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将形成14场至19场大型热带风暴,其中七场至十场将演变为飓风,三场至五场将演变为强飓风!由此可见,应对飓风灾害绝不能靠运气。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进行了检讨,认为负责统筹救灾行动的联邦政府缺乏经验和能力固然是主因,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权限重叠不清也增加了救灾行动的难度。而这一次应对“艾琳”中,奥巴马政府和各州分工明确,行动迅速。从六年前“卡特里娜”的“应对失策”,到今天的“艾琳”多少有点“虚惊一场”,飓风给美国带来的东西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可能就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所指出的:“自从‘卡特里娜’飓风后,政客们得到的教训是要全力以赴把(灾害)警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