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及学生不能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这一原因,引起了许多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目前中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具体對策,已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對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问题及對策
一.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明:“健康的身体是青少年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名族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应实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一般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学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但是中学体育的教学效率不是很高,甚至没有达到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更不用说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二.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堂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体育教学计划更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压缩体育课的课时,将正常体育课教学变成劳动、排练等。严重剥削了学生的自主锻炼时间,對体育的课堂教学不重视。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等为主要内容。但是,目前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主要是竞技体育,这既不符合体育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健康需要,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服务。
3.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体育能力差,难以适应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时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技能匮乏,进入中学后,为了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不得不重新学习最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造成体育重复学习。其次、学生的体育课兴趣选择目标不明确。根据调查显示,45%的学生對兴趣目标不明确或者不了解,76%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专项体育教学,32%的学生是被动学习体育的等。所以,体育课教学并不是他们自觉的行为,而是迫于某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应试教育”對学生的体育学习影响较大。“应试教育”中教师占绝對的主导地位,搞“一言堂”,“你说我学,你叫我做”的现象比较严重,到了中学学生面對教学改革显得无所适从。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對策
1.树立体育教学新的理念
分析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认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精神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社会性,综合性发展、注重体育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整体性效应。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从思想着手,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建立符合现在体育教学潮流的新的体育思想,绝不能把问题停留在表面上,让学生终身受益,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在掌握书本知识及能力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首先,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这一思想去重新认识体育学科,确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其次,确立全新的体育教学框架。应對体育教学的实质性进行分类,以体育教学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创造氛围。
2.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對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教师明确地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對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對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3.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對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艳华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對策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年06期
[2]王伟才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9期
[3]陈金杉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7期
(责任编辑:陈通)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问题及對策
一.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明:“健康的身体是青少年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名族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应实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一般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学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但是中学体育的教学效率不是很高,甚至没有达到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更不用说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二.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堂教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体育教学计划更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压缩体育课的课时,将正常体育课教学变成劳动、排练等。严重剥削了学生的自主锻炼时间,對体育的课堂教学不重视。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等为主要内容。但是,目前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主要是竞技体育,这既不符合体育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健康需要,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服务。
3.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体育能力差,难以适应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时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技能匮乏,进入中学后,为了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不得不重新学习最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造成体育重复学习。其次、学生的体育课兴趣选择目标不明确。根据调查显示,45%的学生對兴趣目标不明确或者不了解,76%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专项体育教学,32%的学生是被动学习体育的等。所以,体育课教学并不是他们自觉的行为,而是迫于某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应试教育”對学生的体育学习影响较大。“应试教育”中教师占绝對的主导地位,搞“一言堂”,“你说我学,你叫我做”的现象比较严重,到了中学学生面對教学改革显得无所适从。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對策
1.树立体育教学新的理念
分析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认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精神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社会性,综合性发展、注重体育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整体性效应。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从思想着手,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建立符合现在体育教学潮流的新的体育思想,绝不能把问题停留在表面上,让学生终身受益,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在掌握书本知识及能力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首先,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这一思想去重新认识体育学科,确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其次,确立全新的体育教学框架。应對体育教学的实质性进行分类,以体育教学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创造氛围。
2.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對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教师明确地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對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對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3.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對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艳华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對策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年06期
[2]王伟才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9期
[3]陈金杉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7期
(责任编辑: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