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少城市的建筑结构都模拟西方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视觉触觉及乡土要素。本文就根据地域建筑影响的广泛性,分析地域建筑对中国本土建筑未来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化;地域建筑;本土建筑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建设出合理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应该在不影响城市活动的原有模式下进行合理规划。因此,对于当地居民的行为和文化的心理模式,首先我们要尊重,不能想当然。城市发展的过程如同生物的生长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需要有规律地生长和突变。而城市发展与创新的依据,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痕迹、现状以及未来。
一、本土建筑在全球化沖击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但随着人们对西方建筑的热烈追捧,中国的建筑师在追逐、学会西方建筑中钢筋水泥构造的同时,对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早已抛于脑后。国人过分推崇国外建筑的思想和形式,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艺术与时尚,却对国内的建筑文化不屑一顾,这给国内建筑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是建筑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思维逐渐开阔,对于衡量各国经济文化的标准和尺度也逐渐统一。但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审美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永恒”相矛盾;科学迅速发展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等。通过国人对于西方建筑的关注程度,在面对各形各色、纷繁复杂、铺天盖地各种建筑潮流时,很容易被国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折服。
其实,国外的建筑设计师之所以不能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除了其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本国的业主对建筑形式的喜好也有关系。国人在追求外来建筑形式的同时,使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及探索也将停滞不前,最终对于本土建筑的文化与形式将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建筑是伴随着文化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是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筑的问题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以及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都要通过地域建筑滋生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去发掘和探索。
二、地域建筑的主要特征
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结晶,它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一种体现,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建筑思维。地域建筑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地域建筑具有时代性,地域建筑是伴随地域文化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2、地域建筑强调场所环境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要突出其地方个性,并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形式。
3、地域建筑不仅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它反对当代信息媒介时代那种真实的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倾向。
4、地域建筑反对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恶意模仿,但却可以将其作为元素注入当今的建筑创作当中,使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相互结合。
由此可见,地域建筑在模仿乡土建筑时,并不是将本土元素直接运用在新的建筑上。而是在传统的设计观念、地方材料等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以实现地域建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地域建筑的发展及研究
地域建筑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随着现代建筑文化的进度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接受其他建筑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还要对本土的建筑形式与文化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弘扬,以实现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1、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调整战略目标
传统的地域性建筑都带有当地的人文特色,如果没有这些特色,建筑也就只是一种建筑形式。现在的建筑技术可以使建筑脱离地形的束缚,建立纯人工的自然环境,使带有建筑地域性的特征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现在的一些建筑属于娱乐、商业、旅游附带的产物,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力也在减少。地域建筑反映的是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所以,在进行建筑创作时,不能只依靠原有的建筑学理论,还要对当今人们生活的文化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建设新的建筑创作原则,使地域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状态。
2、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地域建筑反映了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使地域建筑的外在矛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任何城市与建筑的地域特征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在同一地区里,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达成共识之后,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建筑也是有萌发、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强,新的建筑形式与思想也会出现,这就会打破了原有城市的格局,使现代化的发展顺利进行,但原有的地域性特征却逐渐消失,这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建筑的研究,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逐渐向文化与生态方面转变,营造从建筑单体特色到城乡空间多元的地域环境,这样在发展现代建筑的同时,也能保留带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性特征。
3、活跃建筑创作思维,鼓励个性发展
对于当前建筑,虽然没有一套标准的评审准则,但是对于已经出现的建筑思想与形式,必然会有针对于它的一番评论,或好或坏。不过若是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正确的面对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相比于一味地通过理论研究途径寻找解决办法要切实可行得多。所以,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够正视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地分析问题,深入的开展正确、合理的建筑批评,使现代建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世界环境是多元化的,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建筑师过多地采用技术手段,却并不结合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特点,社会特点,从而忽视了建筑所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如何使现代化进程与历史维护达到双赢,从而延续建筑本应具备的历史文脉,是建筑设计业界需要认真考虑的。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展开,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课题。地域建筑作为体现传统文化的一种建筑形式,必须扎根当时当地环境,突出其地方个性,而乡土建筑在保留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筑设计创作只有以传统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为依托,才能焕发出古老建筑文化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乡土建筑,以真正实现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博物馆建筑与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吴良镛.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2).
【关键词】 全球化;地域建筑;本土建筑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建设出合理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应该在不影响城市活动的原有模式下进行合理规划。因此,对于当地居民的行为和文化的心理模式,首先我们要尊重,不能想当然。城市发展的过程如同生物的生长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需要有规律地生长和突变。而城市发展与创新的依据,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痕迹、现状以及未来。
一、本土建筑在全球化沖击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但随着人们对西方建筑的热烈追捧,中国的建筑师在追逐、学会西方建筑中钢筋水泥构造的同时,对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早已抛于脑后。国人过分推崇国外建筑的思想和形式,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艺术与时尚,却对国内的建筑文化不屑一顾,这给国内建筑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是建筑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思维逐渐开阔,对于衡量各国经济文化的标准和尺度也逐渐统一。但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审美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永恒”相矛盾;科学迅速发展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等。通过国人对于西方建筑的关注程度,在面对各形各色、纷繁复杂、铺天盖地各种建筑潮流时,很容易被国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折服。
其实,国外的建筑设计师之所以不能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除了其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本国的业主对建筑形式的喜好也有关系。国人在追求外来建筑形式的同时,使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及探索也将停滞不前,最终对于本土建筑的文化与形式将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建筑是伴随着文化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是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筑的问题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以及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都要通过地域建筑滋生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去发掘和探索。
二、地域建筑的主要特征
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结晶,它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一种体现,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建筑思维。地域建筑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地域建筑具有时代性,地域建筑是伴随地域文化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2、地域建筑强调场所环境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要突出其地方个性,并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形式。
3、地域建筑不仅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它反对当代信息媒介时代那种真实的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倾向。
4、地域建筑反对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恶意模仿,但却可以将其作为元素注入当今的建筑创作当中,使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相互结合。
由此可见,地域建筑在模仿乡土建筑时,并不是将本土元素直接运用在新的建筑上。而是在传统的设计观念、地方材料等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以实现地域建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地域建筑的发展及研究
地域建筑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随着现代建筑文化的进度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接受其他建筑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还要对本土的建筑形式与文化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弘扬,以实现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1、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调整战略目标
传统的地域性建筑都带有当地的人文特色,如果没有这些特色,建筑也就只是一种建筑形式。现在的建筑技术可以使建筑脱离地形的束缚,建立纯人工的自然环境,使带有建筑地域性的特征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现在的一些建筑属于娱乐、商业、旅游附带的产物,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力也在减少。地域建筑反映的是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所以,在进行建筑创作时,不能只依靠原有的建筑学理论,还要对当今人们生活的文化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建设新的建筑创作原则,使地域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状态。
2、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地域建筑反映了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使地域建筑的外在矛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任何城市与建筑的地域特征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在同一地区里,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达成共识之后,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建筑也是有萌发、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强,新的建筑形式与思想也会出现,这就会打破了原有城市的格局,使现代化的发展顺利进行,但原有的地域性特征却逐渐消失,这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建筑的研究,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逐渐向文化与生态方面转变,营造从建筑单体特色到城乡空间多元的地域环境,这样在发展现代建筑的同时,也能保留带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性特征。
3、活跃建筑创作思维,鼓励个性发展
对于当前建筑,虽然没有一套标准的评审准则,但是对于已经出现的建筑思想与形式,必然会有针对于它的一番评论,或好或坏。不过若是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正确的面对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相比于一味地通过理论研究途径寻找解决办法要切实可行得多。所以,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够正视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地分析问题,深入的开展正确、合理的建筑批评,使现代建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世界环境是多元化的,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建筑师过多地采用技术手段,却并不结合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特点,社会特点,从而忽视了建筑所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如何使现代化进程与历史维护达到双赢,从而延续建筑本应具备的历史文脉,是建筑设计业界需要认真考虑的。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展开,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课题。地域建筑作为体现传统文化的一种建筑形式,必须扎根当时当地环境,突出其地方个性,而乡土建筑在保留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筑设计创作只有以传统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为依托,才能焕发出古老建筑文化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乡土建筑,以真正实现中国建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博物馆建筑与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吴良镛.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