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它就有生命。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的好坏,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人的优劣。
二、优化教学过程
1.课堂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恰当取舍。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三、注意拓展和延伸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阅读法。首先,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注意。
(2)联想法。联想应该贯穿于预习的全过程。因为它不仅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发展想象力。
(3)设问法。预习时学生不仅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要变换思维角度,一题多问,故设难关,提高自学能力。
(4)整理法。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在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
2.课外阅读
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而且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3.课外练笔
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举一反三
教授文言文课程,以往我们只是侧重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把握,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这固然抓住了学习的重点,但丢失了一些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非常可惜。如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言文时,就要细细品味。信陵君的事迹非常多,司马迁为什么只选取窃符救赵这一事件呢?这在我们的写作方面有没有启示?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相信学生都会思考。其实这就是《史记》的笔法,写人抓住典型事件,用事迹来写活人物,用经典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在写记叙文时,在记叙一个人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手法。如此这样举一反三,就使语文课堂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课堂。
五、尝试以学生合作为主的互动式探究评改模式
教师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是按写作水平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第二,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第三,应用已经掌握的常用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第四,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第五,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一、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的好坏,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人的优劣。
二、优化教学过程
1.课堂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恰当取舍。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三、注意拓展和延伸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阅读法。首先,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注意。
(2)联想法。联想应该贯穿于预习的全过程。因为它不仅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发展想象力。
(3)设问法。预习时学生不仅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要变换思维角度,一题多问,故设难关,提高自学能力。
(4)整理法。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在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
2.课外阅读
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而且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3.课外练笔
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举一反三
教授文言文课程,以往我们只是侧重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把握,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这固然抓住了学习的重点,但丢失了一些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非常可惜。如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言文时,就要细细品味。信陵君的事迹非常多,司马迁为什么只选取窃符救赵这一事件呢?这在我们的写作方面有没有启示?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相信学生都会思考。其实这就是《史记》的笔法,写人抓住典型事件,用事迹来写活人物,用经典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在写记叙文时,在记叙一个人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手法。如此这样举一反三,就使语文课堂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课堂。
五、尝试以学生合作为主的互动式探究评改模式
教师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是按写作水平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第二,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第三,应用已经掌握的常用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发展分”的指导思想。
第四,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第五,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