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合一教文言——例谈统编高中必修下册《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多顽症”,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上一味地解字释词,逐句逐段乃至逐篇;二是片面地“传经送宝”,历史常识与创作背景等拓展信息“泛滥成灾”,消散了语文课的应有味道;三是缺乏明晰的学习目标,将文言文学习演化成了单纯的背诵朗读学习;四是以教师解读代替学生解读,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完全被动,主体意识严重缺失;五是“言”“文”分家,割裂了两者的互融关系,抵消了经典文言作品的教学价值;等等.为此,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尝试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探求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如何统一的问题.
其他文献
史铁生因个人身体及精神状态,写了很多关于生命、生命意识的文字.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生命意识写的就如此耐人寻味,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存亡一线的人也许才会对这样的文字有着抓狂、痴迷甚至是不一样的深层次体会,生命如履薄冰、冰寒刺骨却让人意犹未尽,在与生命的绝恋中获得对生命的真知和永恒.
期刊
大多数人在听到或是读到这首《沁园春·长沙》时,都会觉得这是一首朴实无华的写景词.但那恰同学少年的呼喊声,和磅礴恢弘的气势,是否给了你不一样的长沙呢?虽是词,但却有诗一样的简短有力.我想,没有其它诗词有毛泽东这首词写的更加气势磅礴了吧!
期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在《竹石图》上题的一首诗,该诗属于咏物诗的范畴,所咏之物为花中四君子的“竹”,该诗首先描述了竹的生长环境,突出其生命力顽强、姿态挺拔、刚劲有力、坚韧果敢的特点,歌颂了竹潇洒乐观、无所畏惧、坚韧不拔的品质与精神,抒发了诗人郑板桥对竹的赞美与敬佩之情,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借竹来表达自身潇洒豪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因此在理解这首诗时应当从咏物诗的规律与文体特征进行.
期刊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并且学科的综合性和多维性较强,语文学科功能发挥的好坏与否,都会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长期采用复习旧课到讲授新课最后练习巩固的循环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索活动,久而久之,容易打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课堂的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进行,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调整.希望通过课程的改革,增强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跃性,让语
期刊
郑振铎的《猫》创作于新旧社会交替之际,于1925年11月出版在《文学周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民族内部矛盾激增,国外帝国列强虎视眈眈,统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儒学思想与外来思想相互碰撞,使得当时中国的许多封建家族逐步走向瓦解,《猫》真实映射了当时人们的悲惨命运,也反应了当时封建腐朽思想弥漫下的社会百态.
期刊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文本解读往往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但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存在大量的一线教师没有重视文本解读的地位,在阅读教学时通常使用教学参考书为主,缺乏个性化的解读与看法,过度依赖权威的观点,如此一来,阅读教学的质量自然难以提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文本解读,采用多种视野的个性化解读,丰富阅读教学.
期刊
历来写鸟的作品并不罕见,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却并不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这一小品中的《鸟》被认为是这类散文的典范.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在这篇作品当中,虽然是以“我爱鸟”开头的,但是在写爱鸟的同时也写了悲鸟,正如有研究者所说: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的是鸟失去自由,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精辟洞
期刊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世界,其中古诗词是灿烂文明中的瑰宝,言简文美,意象丰富.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从小培养审美,了解格律,更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滋养性灵,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n基于基础学段学生的年龄与理解能力,小学课本选编的古诗词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生也喜欢,《望庐山瀑布》就是代表.
期刊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古诗都有着个性特征,虽然有的看上去平坦无其,简单易懂,但是其实际意境非凡,耐人寻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就有这种感觉,到底蕴含什么韵味和情操,是后人值得深思的.rn一、写作背景rn韦应物的这首代表作,在写作手法上,表现得平易闲散,但是,作者却经历不平淡的一生,韦应物出生于公元731年,死于791年,经历了唐玄宗、顺宗、代宗等诸位皇帝执政时期,在那个年代,由于社会动荡,政治局面风起云涌,是唐朝从盛世转为衰落的重要时刻.作者出生在贵胄家庭,在各种光环照耀下, 15岁时,就
期刊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言志抒情,它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悠远的意境,能将作者的情感浓缩在诗句中展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不仅要领悟作品的内涵,还要围绕其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试着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韵、意象、修辞、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全面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提高古诗词赏读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