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警务类纪实节目的创新路径探究r——以《您好,110》为例

来源 :东南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168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媒介大融合促使各类型电视节目不断向网络传播平台靠拢,在此大环境下,理论节目、新闻节目、纪实节目等各类电视媒体节目也作出相应的创新改变.由东南卫视与福建省公安厅联合制作的大型警务类纪实节目《您好,110》上线后,其内容深度展现警情复杂地带的法、理、情、事,收获各媒体平台受众的一致好评.本文试通过从《您好,110》的视听视角、视听语态、传播形态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融媒体时代警务类纪实节目的创新要点.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中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发现二十年间我国跨文化传播发展相较上个世纪已更为深入,研究呈现专注跨文化传播本体与构建本土化理论、兼顾开拓多元研究与发展核心议题、指引学术对话由分散转向集中专业交流三大现状.在此基础上亦反思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旨在为跨文化传播在我国的长久发展打开更多的可能性,并提供些许全球化语境下学科发展的可能出路思索.
当前,万物皆媒成为生活常态,然而人们对于技术的发展愈发感到担忧,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它同样会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乃至于心灵.在万物皆媒时代,人类心灵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趣缘突破过去以地缘、血缘和业缘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模式,以平台和把关人为规则制定者的即时性、碎片化、既包容又排他的诸多“我”的集合成为集体的主要形式.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全新的媒介语境.在新媒介语境下,原来现实空间中的话语表达在网络空间出现转向,主要表现为从权威到草根的主体转向和从稳定到飘摇的结构转向.而话语表达主体和结构的转向招致了网络空间的失序危机.因此,围绕建构健康的网络空间将是危机治理的关键.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和网络娱乐使用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并非完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社交媒体中的非官方媒体政治新闻对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网络娱乐方面,参与性的网络娱乐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继续强化对参与性强网络娱乐内容的监督与规范,另一方面注意平衡网络管制与大学生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引导与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政治效能感.
党史题材纪录片不仅是承载党百年奋斗史的影像资料,更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激发奋进力量、引导思想舆论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加,微纪录片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热播的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代表作,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后续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借鉴.
从媒介物质性研究的维度出发,将智能摄像头视为一种媒介物,发掘其应用于乡村留守家庭中的物质性面向,探讨智能摄像头与留守老人的互动,总结智能摄像头带来的变革.通过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智能摄像头可以将留守老人与子女们的劳作时间、空闲时间组接在一切,并且正逐渐嵌入乡村留守家庭的日常生活与沟通实践.智能摄像头与留守老人在互动中影响着他们的身体行为以及留守家庭的空间结构布局,组合形成新的媒介空间.在这个媒介空间中,摄像头成为留守老人的情感寄托、子女关怀的表征,也成为乡村生活中村民新的炫耀资本.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愈发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让老年人成为“前数字时代遗民”,而从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出发分析老年人在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助于为老年人实现从“前数字时代遗民”到“数字移民”的转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在这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的时代,准社会互动和准社会关系愈发频繁地被用于解释广泛的媒体曝光现象,并探讨媒介人物以及媒介用户的特征同准社会交往的关系,以及由准社会现象中介或影响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研究对准社会交往外延的拓展,本文更倾向于以一种元视角探析准社会现象的非互惠本质,并认为新媒体为名人所带来的同粉丝的积极互动,不过是其在一个新体裁中的媒介表演.贝特森以及瓦兹拉威克的元理论,为媒介人物通过对特定角色的行为模仿而诱使观众建立类社会关系的准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解释.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
电视剧《功勋》,通过平民化、生活化、故事化叙事,引发观众对英雄的共情.通过史诗性叙事模式与抒情性叙事风格,引发观众对时代的共情.通过民族形象视觉修辞、家国建设叙事主题与“感伤”“对比”叙事策略,引发观众对中华民族的共情.以共情理论为基点,英雄共情来源于观众对英模形象的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时代共情则由剧目所凝聚的群体情感与集体记忆所实现;而剧目的“家国同构”成为撬动观众民族共情的杠杆.《功勋》将英模故事讲“活”,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与塑造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案例,其“小”叙事引发“大”共情的叙事模式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