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破产罪初论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虚假破产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虚假破产并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虚假破产罪要注意其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也要注意其与非虚假破产的单纯逃债行为的区别。
  [关键词] 虚假破产罪 犯罪构成 司法认定
  
  我国1997年刑法典第162条规定了妨害清算罪,对企业在清算时隐匿财产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企业财产,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规定了刑事处罚。但近年来一些企业为逃废债务,在破产清算前就非法转移隐匿或分配财产,或根本不具备破产条件,通过非法转移隐匿或分配财产、虚构债务等方式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再申请进入破产程序,以达到逃债目的。这些行为不仅违背社会诚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而且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十分严重。而我国1997年刑法对这些行为却没有惩处规定。有鉴于此,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规定,在刑法第162条之一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62条之二:“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这一规定增加了一种犯罪,也弥补了1997年刑法典的立法缺陷。
  
  一、本罪的罪名和概念
  
  关于本罪的罪名,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出台有关司法解释,有的学者把本罪称为“破产欺诈的犯罪” 有的学者认为本罪应为“虚假破产罪”,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因为“这种行为无论在本质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属于虚假破产行为,,将其罪名概括为‘虚假破产罪’符合罪名取定的所有标准:既反映了犯罪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本罪的外延及与相关行为的界限,而且通俗、易懂、易记。”
  根据法条的规定,虚假破产罪的概念应当表述为: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具体来讲就是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作为经济犯罪,其主要客体应当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首先,本罪客观方面必须有虚假破产行为。所谓虚假破产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和破产法的有关规定,应当是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虚构破产的原因和条件,然后启动破产程序的行为。所以本罪客观方面的行为内容包括:
  (1)虚构破产原因和条件的行为,即: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行为。
  “隐匿财产”,指将公司、企业的资金、设备、产品、货物等实物财产全部或部分予以隐瞒、转移、藏匿,或者在账面上对公司、企业的财产清单做虚假记载,或者采用少报、低报的手段,故意隐瞒、缩小企业财产的实际数额。“承担虚构的债务”,指捏造、承认不真实或不存在的债务。或夸大公司、企业的负债状况,目的是造成公司、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指用除了“隐匿财产”和“承担虚构的债务”以外的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如在未清偿债务之前将公司、企业财产无偿转让、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受让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放弃债权、对公司财产进行分配等情形。上述三种行为只要实施一种即可。
  (2)启动破产程序行为。虽然《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并没有明确规定本罪在客观方面要有启动破产程序行为,但由于根据破产法第七条的规定,破产必须由债务人或债权人主动向法院提出申请,启动破产程序,所以实施上述虚构破产原因和条件的行为并不能自动导致公司企业虚假破产,只是为虚假破产虚构了原因和条件,要想虚假破产,还必须启动破产程序,由此推知,本罪客观方面除了要有上述虚构破产原因和条件的行为外,还必须有启动破产程序行为,即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的行为。
  虚构破产原因和条件行为与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启动破产程序行为缺一不可。两者共同构成虚假破产行为。
  其次,本罪客观方面还必须“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主要是指通过虚假破产行为意图逃废债权人的债务数额巨大等情形;“严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是指搞虚假破产使公司、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和国家税款得不到清偿,或者使公司、企业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情形。
  3.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的规定,本罪主体是公司和企业这两种单位特殊主体,根据本罪的立法精神和破产法的有关规定,笔者以为,这里的公司、企业应当是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非法人企业如合伙企业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同时本罪在刑罚立法上采用的是单罚制,即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没有对单位判处罚金的规定。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大多具有逃废债务的目的,但根据法条的规定,逃废债务目的不是本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三、本罪的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区别。公司企业仅仅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转移、分配财产,逃避债务,而没有申请破产,没有进入破产程序的,能不能构成虚假破产罪?在《刑法修正案(六)》起草过程中,曾有意见提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转移、分配财产,逃避债务,即使没有进人破产程序也是不允许的,应当对任何时候实施上述行为的都规定为犯罪。立法机关考虑到公司、企业如果只是拖欠他人债务没有偿还,属于民事债权债务关系,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我国法律对欠债不还问题也规定了多种解决办法。我国已经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规定了禁止债务监禁原则。因此这种情况不宜规定为犯罪。但如果未偿还债务又搞虚假破产,就是一种欺诈行为,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一旦得手,所欠债务就会通过破产程序堂而皇之地一笔勾销,会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应当予以惩处。因此,修正案仍然将此条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限定在搞虚假破产上。 对于仅仅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转移、分配财产,逃避债务,没有启动破产程序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2.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刑法第162条规定的妨害清算罪是公司、企业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本罪与妨害清算罪同属于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犯罪,且本罪作为第162条之二附设于妨害清算罪之下。两罪都属于故意犯罪,在犯罪客体上具有一致性,犯罪对象也均为公司、企业的财产,本质上都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在于,本罪是假破产,真逃债。妨害清算罪是真破产后真逃债。从行为内容上看,本罪是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以虚构破产条件并启动破产程序,妨害清算罪是在企业因资不抵债被宣告破产或被解散后而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做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虽然两罪都有转移、隐匿、处分财产行为,但本罪的上述行为是发生在提出破产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前,妨害清算罪的上述行为是发生在法院宣告破产或企业解散之后的清算期间。如行为人在实施了虚假破产犯罪之后,在法院宣告破产之后的清算期间,又采取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做虚假记载等行为,应构成妨害清算罪,即应认定构成数罪。另外,本罪中,申请破产启动破产程序是犯罪客观行为要件的内容,妨害清算罪中,因为是真破产,申请破产启动破产程序则是合法行为。从主体上看,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企业法人,而妨害清算罪的主体只能是被宣告破产或解散后进行清算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黄太云:《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检察,2006年第14期
  [2]刘艳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之解读,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
  [3]陈冬:解读《刑法修正案六》之虚假破产罪,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9期
  [4]何泽宏:《解读〈刑法修正案(六)〉》,现代法学,2006年底6期
  [5]刘宪权:《〈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刑事法学,200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小区开展了"学雷锋"的便民活动,请来了磨刀老人吴锦泉。他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他将磨刀的微薄收入用来扶危济困,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投身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
目的:老年患者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方法:搜集我院978例行CT增强检查的老年患
近年来,我国对活血化瘀类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血液流变等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已研制出多种成药,并投入临床使用,为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硬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跨国公司逐渐尝试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系列并购活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 跨国并购 中国经济 影响    一、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本文所介绍的基于价值创新的战略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竞争为基点的战略思维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几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摘 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调控金融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基本理论、国内外有关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立法以及完善我国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知识产权法律 立法    一、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基本理论    1.金融创新的一般理论  (1)金融创新的概念。广义的金融创新指根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人数连年增加,使得学校和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就显得很紧迫。本文认为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从国家政策、社会观念、高效改革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以推进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思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个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毕业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传播。在翻译历史上,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价值中立,动机单纯,源语再现的活动,“忠实”的翻译标准在文化的强弱势流动中不断受到挑战。目前中国翻译领域外译
[摘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扩大服务收费项目和提高服务收费水平,这一现象在社会引起广泛争论,有赞同的观点,也有反对的观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服务收费在国内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合理性。  [关键词] 服务收费中间业务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收费的现状    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指出,商业银行可根据服务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