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活动 激发学生创造灵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究,通过实践体验艺术的要素,提高艺术审美力和创造表现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渗透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和活力,充满智慧和童趣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活动,是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孩子天生蕴藏着创造的能力。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们在愉悦、有趣、美好的环境里,常常会一边喃喃地说着什么,一边兴奋地干着他的美术创作。如果你再仔细地看他们创作成果,一定会被他得意的作品所感染。所有的这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教师,向往着经常保持这样的环境。情境教育正是通过周围环境与儿童心理的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及时得到渲泄,唤起创造意识,不断调动创造思维,激起创造灵性,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投入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这为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領悟到美以及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潜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创设愉悦、和谐、自由的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思维灵动起来。学生在美术课上,所有的活动都是鲜活的,学生在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作品必然是充满创造力,浸透灵性的伟大之作。
  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在其观察中就初见倪端。他们或惊讶、或欢悦、或疑问,用语言和表情传递自己的创造。美术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促进学生对美的发现,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美,释放灵性。因此,只有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才能充分地诱发学生创造灵感。
  三、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创造活动必要的组成部分。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给儿童营造一个自由伸展的空间,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教学中提供一些利于想象,形式新颖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让学生打破现实生活的限制,去自由、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创造出离奇、新颖的形象;设计一些问题、悬念,或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幻觉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种种活动能更好引起学生的创造兴趣。
  儿童的创造是自由、自发、自然和充满乐趣的活动。新课标倡导下的“让学生充分活动”的情境教育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保护儿童的创造天性,唤起儿童美术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美术创造灵性,形成学生的完美人格,是小学美术教育和课改的根本目标。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场地、观念的影响,加之学业负担日趋加重,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锻炼的习惯和时间。他们的健身运动主要来自于体育课。而现有的体育课时还不能够有效的达到全面锻炼。针对这个情况,体育教师要有效的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使体育课的功能得到延伸,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体育课外作业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多方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布全国各地,也吹进了偏远的大山。课程改革对于山村教师来说简直是个“稀客”。山村的教师捧着崭新的课本,心中茫然了,如何将这次“革命”进行到底?只觉肩上的担子沉沉的。但也不能放弃啊!路,再难,也得走下去。  眼前的这担子如何挑起,还得审视一下所面临的问题。山村小学里寥寥无几的老师还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还有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进了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并非时时都会按照预设顺利进行。氛围在变,教师在变,学生在变,环境在变,时间也在变,因此,课堂要井然有序,教师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并运用教育机制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否则就无法驾驭课堂。  一、巧用肢体动作  实践表明,教师的一些肢体
期刊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师是春蚕,直到抽尽最后一根丝;教师是蜡烛,直到发出最后一片光。十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三年的辛勤耕耘,十三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期刊
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实验课教学更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想参与、敢参与、会参与、善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感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所有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生物实验课堂教
期刊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物理教学呢?  一、 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现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优势,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会探究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认知性学习
期刊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为9~10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其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关键阶段,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丰富知识内容  一是数域与数位不断扩展,相应地不同数域内运算法则也发生变化,但都以低年级所
期刊
在素质教育形式下,人们谈“罚”色变,一提到罚,人们往往与体罚挂钩,认为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侵犯人权的,似乎教育就是万能的,通过表扬奖励可以感化所有学生。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离不开管束,它既不能光靠那些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