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从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三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结合其生平背景,体会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涉酒词:愁情:心路历程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09 - 03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她的词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本文便着重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分析李清照涉酒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路历程。
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早在我国的远古时期,酒便已出现。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而《诗经》中也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而酒作为一种生活资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历史的夏朝,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五种。一是“仪狄造酒”说,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魏策二》有相关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二是“杜康造酒”之说,晋代江统《酒诰》云: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三是酒星造酒《酒谱》:“酒,酒星之作也。”可《晋书·天文志》:
“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
四是谷物造酒:《淮南子·说林训》: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五是猿猱造酒:《紫桃轩杂缀·蓬櫳夜话》:
“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其中“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最为流行,两种说法都认为酒在夏朝就产生了,可见酒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很多文人的人生轨迹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既使文人有了情感的宣泄口,又给了文人创作的灵感。无论是高堂宴会酒兴大发,或者独自相处浅酌小饮:不论是铁马秋风还是小桥流水,不管是潇洒自如还是沉吟抑郁,对于男性文人来说,酒赋予了文人灵性从而勾勒出快意人生,文人为酒所沉醉从而创作出锦绣文章,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如《饮酒》“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中的陶渊明;如《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中的杜甫;如李白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男性文人豪放不羁的一面在酒的烘托下表现的淋漓尽致。相比于男性文人群体的数量,却鲜少看到女性文人的身影。而相对于上述男性文人在杯盏之间品味人生沉浮的风雅,能在诗文中酣畅淋漓的借酒抒情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酒文化的广袤历史中女性文人群体的灭绝,她们的独到之处就如夜空的明星一样,寥寥数颗足以点亮夜幕,如班昭的《东征赋》说“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这里通过饮酒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想念之情,也许只有在酒后梦幻般的沉醉状态下,才能暂时重逢故别的亲朋,回归故土的怀抱。汉代有女作家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卓文君与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卓文君在丈夫去世后,与司马相如相爱并最终私奔,为缺乏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两人苦中作乐,典当衣服赊酒,同饮共乐。最后自己开了一家酒馆,于是妇唱夫随,这就是后来“当垆卖酒”的故事。而面对弃妇命运时,文君也与那些被爱抛弃悲痛欲绝自怜自艾的女性不同,她选择了“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的两相决绝方式,这更加体现出卓文君性格中独立豪迈的一面。而在唐代最能体现出女性与酒的密切关系的是鱼玄机,在她的诗中,有十首涉及到了酒意象,占到他全部作品的将近四分之一,并且在她诗中的酒已经将作者自身的情感打并入其中,充溢着作者独立个性的光彩。《寄国香》中写道:
“旦夕醉吟春,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她愁思绵长,自称为断肠人。为了忘却这愁思而旦夕饮酒,以酒浇愁。鱼玄机的出现可谓是为宋代女性在酒文化上的大展身手抛砖引玉,继鱼玄机之后,女性酒文化走到宋代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的高潮时期。而李清照便是这是这宋词的夜幕下颇为闪亮的一颗星。
二、李清照词中的“酒”
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生平际遇具有传奇性和悲剧性。早年与丈夫赵明诚夫妻情深,生活令人羡慕和向往。晚年却孑然一身,孤苦流离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怜悯。靖康之难时她四十四岁,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她四十六岁)丈夫赵明诚病逝,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生活在这样一个悲剧性时代下的李清照的,国恨家仇于一身,于是多愁善感的她时时有词,处处有酒。根据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本确为李清照词53首,其中提到酒的二十余首。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随着其人生经历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着,“酒”一路与李清照相伴,这其中有喜有忧,有悲有苦,让我们能更为深刻的了解到李清照坎坷的命运、从而品味她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李清照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靠酒来传递给读者。本文主要从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三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1.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较为宽松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之中,而父母亲也并没有用传统的“女德”来束缚她,因此她生活的无拘无束,,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常以酒助兴。虽为女儿身,却有士大夫一般的“林下风”。其词《如梦令》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游赏之作为李清照后期回忆少女时期喝酒外出游玩的作品,回忆到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显示出作者心底的欢乐,“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可见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游赏。“误入”同“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醉酒忘情之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整首词充溢着活泼、欢愉的情趣。而在《渔家傲》中,她则写道: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出嫁前夕,这时的她正值豆蔻年华,,其自矜自得之意溢于言表,“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用酒助兴,更是体现了李清照的豪气。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都是以欢娱之情写酒,以酒为伴,饮酒作乐。虽为女儿身,但肆意挥霍,潇洒人生,是她快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2.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
在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金石大家,而李清照常与他把玩文物,夫妻二人有“赌书消得泼茶香”之乐。可谓是伉俪情深。后来由于赵明诚外出做官,夫妻二人常常分离,而李清照则常常借“酒”来排解闲愁,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一首《醉花阴》可谓是她以酒品愁的代表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丈夫的外出使得李清照的思念绵延不绝,又到重阳节,这种思念更甚。于是李清照就用这首词,把这种思念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良辰美景之际,“把酒”以解愁,可“酒”只会使得愁更愁。
《蝶恋花》同样也是一首涉酒词,作于青州时期。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中“暖日晴风”“柳眼梅腮”使得春天更直接、更形象。而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可是,李清照在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却若有所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只能独处,也不知能与谁共酒。“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其心情极为沉重,对丈夫的思念不言而喻。
此时李清照的愁,是一种新婚女人的闲愁,并将其寄托于酒,酒表现的愁绪大多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愁,酒使少妇时期的李清照真挚浓烈的情思挥洒得更加淋漓尽致,酒深情更浓。
3.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朝廷迁都临安,李清照南渡,国破与夫亡的双重打击,再加之沸沸扬扬的再嫁风波、金石字画的遗失被盗、追随皇帝奔波劳累使她经历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她的晚年是悲哀的,这些种种使得她词中的“酒”意象增多,这一时期的酒就像安眠药,陪她度过每一个漫漫长夜,慰藉着她的心灵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是一个孤独无依的老妇人。全词透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抒写了无尽的悲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到夜晚冷的时候,李清照只能喝酒来御寒,可是三杯两盏清淡的小酒,怎么能敌得住晚上吹来的疾风呢?酒真的淡么?只是这哀愁太深重,酒味已经无法掩盖。淡酒不敌风寒,再多的酒也无法排解自己的忧愁。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酒”已经变得寡淡至极,已丝毫不能排遣胸中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心中的强烈哀叹。通过酒,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那无依无靠、饱受煎熬的痛苦的情感世界,只能感叹道“举杯消愁愁更愁”。
《忆秦娥》(临高閣)更是如此。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今人学者陈祖美认为此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我亦赞同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它所表达的情绪是忧深无望。亲人已死,家不可回,触景伤情,不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全词只有“断香残酒情环恶”这一句直接抒写作者的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断香残酒”四个字暗示出易安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在那温馨的往日,易安曾经“沉醉不知归路”,而今却香断酒残,美好的过去与悲惨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全词通过“一杯残酒”抒写了作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之痛。
晚年的李清照,历经沧桑,独酌加重了李清照的哀思,但酒醒之后李清照的情感得到了必要的沉淀,将其情寄于自己的词当中,使她依旧勇敢的面对,直至走向她七十多年坎坷人生的尽头。
结语
在李清照的词中,“酒”就代表了她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酒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被赋予了无限的言外之意,正是因为其词中饱含“酒”,更容易表现她复杂的情绪,才使易安词体现出独特的“林下风”、相思意和浓愁情。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唐圭璋.宋词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王兆鹏.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张建伟.“酒”意“词”情一易安词的“酒”及其成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6]邬晓菁.李清照词分期新论[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7]孙连琦.论李清照的以酒入词[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8]于丽新.李清照朱淑真诗词意象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涉酒词:愁情:心路历程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09 - 03
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她的词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有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心情感,本文便着重从李清照的涉酒词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分析李清照涉酒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路历程。
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早在我国的远古时期,酒便已出现。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而《诗经》中也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而酒作为一种生活资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历史的夏朝,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五种。一是“仪狄造酒”说,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战国策·魏策二》有相关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二是“杜康造酒”之说,晋代江统《酒诰》云: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三是酒星造酒《酒谱》:“酒,酒星之作也。”可《晋书·天文志》:
“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
四是谷物造酒:《淮南子·说林训》: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五是猿猱造酒:《紫桃轩杂缀·蓬櫳夜话》:
“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其中“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最为流行,两种说法都认为酒在夏朝就产生了,可见酒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很多文人的人生轨迹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既使文人有了情感的宣泄口,又给了文人创作的灵感。无论是高堂宴会酒兴大发,或者独自相处浅酌小饮:不论是铁马秋风还是小桥流水,不管是潇洒自如还是沉吟抑郁,对于男性文人来说,酒赋予了文人灵性从而勾勒出快意人生,文人为酒所沉醉从而创作出锦绣文章,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如《饮酒》“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中的陶渊明;如《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中的杜甫;如李白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男性文人豪放不羁的一面在酒的烘托下表现的淋漓尽致。相比于男性文人群体的数量,却鲜少看到女性文人的身影。而相对于上述男性文人在杯盏之间品味人生沉浮的风雅,能在诗文中酣畅淋漓的借酒抒情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酒文化的广袤历史中女性文人群体的灭绝,她们的独到之处就如夜空的明星一样,寥寥数颗足以点亮夜幕,如班昭的《东征赋》说“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这里通过饮酒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想念之情,也许只有在酒后梦幻般的沉醉状态下,才能暂时重逢故别的亲朋,回归故土的怀抱。汉代有女作家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卓文君与酒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卓文君在丈夫去世后,与司马相如相爱并最终私奔,为缺乏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两人苦中作乐,典当衣服赊酒,同饮共乐。最后自己开了一家酒馆,于是妇唱夫随,这就是后来“当垆卖酒”的故事。而面对弃妇命运时,文君也与那些被爱抛弃悲痛欲绝自怜自艾的女性不同,她选择了“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的两相决绝方式,这更加体现出卓文君性格中独立豪迈的一面。而在唐代最能体现出女性与酒的密切关系的是鱼玄机,在她的诗中,有十首涉及到了酒意象,占到他全部作品的将近四分之一,并且在她诗中的酒已经将作者自身的情感打并入其中,充溢着作者独立个性的光彩。《寄国香》中写道:
“旦夕醉吟春,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她愁思绵长,自称为断肠人。为了忘却这愁思而旦夕饮酒,以酒浇愁。鱼玄机的出现可谓是为宋代女性在酒文化上的大展身手抛砖引玉,继鱼玄机之后,女性酒文化走到宋代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的高潮时期。而李清照便是这是这宋词的夜幕下颇为闪亮的一颗星。
二、李清照词中的“酒”
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生平际遇具有传奇性和悲剧性。早年与丈夫赵明诚夫妻情深,生活令人羡慕和向往。晚年却孑然一身,孤苦流离的遭遇令人同情和怜悯。靖康之难时她四十四岁,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她四十六岁)丈夫赵明诚病逝,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生活在这样一个悲剧性时代下的李清照的,国恨家仇于一身,于是多愁善感的她时时有词,处处有酒。根据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本确为李清照词53首,其中提到酒的二十余首。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随着其人生经历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着,“酒”一路与李清照相伴,这其中有喜有忧,有悲有苦,让我们能更为深刻的了解到李清照坎坷的命运、从而品味她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李清照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靠酒来传递给读者。本文主要从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三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1.少女时期以“酒”助兴的“林下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较为宽松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之中,而父母亲也并没有用传统的“女德”来束缚她,因此她生活的无拘无束,,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常以酒助兴。虽为女儿身,却有士大夫一般的“林下风”。其词《如梦令》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游赏之作为李清照后期回忆少女时期喝酒外出游玩的作品,回忆到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显示出作者心底的欢乐,“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可见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游赏。“误入”同“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醉酒忘情之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整首词充溢着活泼、欢愉的情趣。而在《渔家傲》中,她则写道: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出嫁前夕,这时的她正值豆蔻年华,,其自矜自得之意溢于言表,“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用酒助兴,更是体现了李清照的豪气。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都是以欢娱之情写酒,以酒为伴,饮酒作乐。虽为女儿身,但肆意挥霍,潇洒人生,是她快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2.少妇时期以“酒”消愁的相思意
在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了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金石大家,而李清照常与他把玩文物,夫妻二人有“赌书消得泼茶香”之乐。可谓是伉俪情深。后来由于赵明诚外出做官,夫妻二人常常分离,而李清照则常常借“酒”来排解闲愁,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一首《醉花阴》可谓是她以酒品愁的代表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丈夫的外出使得李清照的思念绵延不绝,又到重阳节,这种思念更甚。于是李清照就用这首词,把这种思念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良辰美景之际,“把酒”以解愁,可“酒”只会使得愁更愁。
《蝶恋花》同样也是一首涉酒词,作于青州时期。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中“暖日晴风”“柳眼梅腮”使得春天更直接、更形象。而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可是,李清照在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却若有所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只能独处,也不知能与谁共酒。“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其心情极为沉重,对丈夫的思念不言而喻。
此时李清照的愁,是一种新婚女人的闲愁,并将其寄托于酒,酒表现的愁绪大多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愁,酒使少妇时期的李清照真挚浓烈的情思挥洒得更加淋漓尽致,酒深情更浓。
3.孀妇时期以“酒”慰藉的浓愁情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朝廷迁都临安,李清照南渡,国破与夫亡的双重打击,再加之沸沸扬扬的再嫁风波、金石字画的遗失被盗、追随皇帝奔波劳累使她经历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她的晚年是悲哀的,这些种种使得她词中的“酒”意象增多,这一时期的酒就像安眠药,陪她度过每一个漫漫长夜,慰藉着她的心灵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是一个孤独无依的老妇人。全词透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抒写了无尽的悲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到夜晚冷的时候,李清照只能喝酒来御寒,可是三杯两盏清淡的小酒,怎么能敌得住晚上吹来的疾风呢?酒真的淡么?只是这哀愁太深重,酒味已经无法掩盖。淡酒不敌风寒,再多的酒也无法排解自己的忧愁。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酒”已经变得寡淡至极,已丝毫不能排遣胸中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心中的强烈哀叹。通过酒,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那无依无靠、饱受煎熬的痛苦的情感世界,只能感叹道“举杯消愁愁更愁”。
《忆秦娥》(临高閣)更是如此。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今人学者陈祖美认为此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我亦赞同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它所表达的情绪是忧深无望。亲人已死,家不可回,触景伤情,不知道前方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全词只有“断香残酒情环恶”这一句直接抒写作者的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断香残酒”四个字暗示出易安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在那温馨的往日,易安曾经“沉醉不知归路”,而今却香断酒残,美好的过去与悲惨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全词通过“一杯残酒”抒写了作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之痛。
晚年的李清照,历经沧桑,独酌加重了李清照的哀思,但酒醒之后李清照的情感得到了必要的沉淀,将其情寄于自己的词当中,使她依旧勇敢的面对,直至走向她七十多年坎坷人生的尽头。
结语
在李清照的词中,“酒”就代表了她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酒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被赋予了无限的言外之意,正是因为其词中饱含“酒”,更容易表现她复杂的情绪,才使易安词体现出独特的“林下风”、相思意和浓愁情。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唐圭璋.宋词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王兆鹏.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张建伟.“酒”意“词”情一易安词的“酒”及其成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6]邬晓菁.李清照词分期新论[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7]孙连琦.论李清照的以酒入词[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8]于丽新.李清照朱淑真诗词意象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