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合各版本教材资源能促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并丰富教学资源.教师不仅可以融合使用本学段各版本教材资源,同时借鉴高学段教材资源,吸收各版教材资源的优点,设计出素材丰富、凸显学科特色的物理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摩擦力”教学为例,可以从优化新课导入、改进实验方案、凸显学科育人、增强学生体验、设计实践作业、培养批判精神等方面切入,融合各版本教材的优质素材设计教学.
关键词:各版本教材;资源;学科育人;批判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63-03
提升物理课堂内涵,需要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发挥教材的教学和育人价值,一直是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初中物理主流教材有人教版、苏科版、教科版、沪粤版、北师大版、沪科版等,这6个版本教材各有优点,设计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吸收本学段各版本教材的优点,同时借鉴高学段教材,适当补充和优化教学内容.因地制宜融合各版教材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1 融合使用教材资源的现实需求
1.1 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需要
教材是普适性的教学资源,但各地区教育资源、学校办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太大,导致教材中的内容不可能适合各地区所有的教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基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物理课堂.初中物理6个版本主流教材都是专家们精心编写,所选素材都是反复挑选,各版本教材各有优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深入研究各版本教材,融合各版本教材的优秀素材可以更好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1.2 丰富教学资源的需要
由于学情千差万别,教学中会存在部分章节教材的编排偏离实际情况,例如难度大、数量少等情况,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借鉴其他版本教材中的素材进行补充、替换,教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经典教学资源.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中的素材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为设计优质高效、内涵丰富的物理课堂奠定基础.
2 融合使用教材资源的策略
2.1 借鉴本学段其他版本教材资源
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深入研究所使用版本教材,也要研究本学段其他版本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结合课标和考试的要求,对所使用的版本教材进行删改,借鉴使用其他版本教材中的优秀素材进行补充.例如,北师大版给出图1,但是没有解释说明,为何两个物体有相对滑动时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感觉比较突兀.借鉴人教版的解释,“相互接触的物体的两个面,有时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像图8.3-1(和本文图1一样)显示的那样凹凸不平.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有了这样的解释,学生對摩擦力的产生原理有所了解,也能理解教材中所给插图的含义.
2.2 借鉴高中学段各版本教材
物理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初中、高中、大学涵盖力、热、光、电、原,随着学段的升高,难度、综合性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若能了解高学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时会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既考虑当下学段的要求和目标,又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研究高中学段的教材,会让教师了解有关同一内容的更多优秀素材,有些素材虽然在高中学段出现,但是将其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对初中素材形成补充,或者优化.例如本文后面讲述的借鉴高中教科版实验装置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进行优化.
3 融合各版本教材资源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3.1 优化新课导入
好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材上有些导入缺乏趣味性,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借鉴其它版本教材资源,利用有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方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摩擦力”的教学,可以借鉴高中教科版“拉书游戏”,如图2所示,让学生课前将书交叉对插,课堂上双手拉书脊,看能否拉开,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将其作为课堂探究活动,导入新课,学生会获得很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3.2 改进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往往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优秀的实验,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能够获得实验数据、证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但有时教材所给的实验方案存在瑕疵,以初中物理人教版为例,教材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案过于简单,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只给出了实验步骤,且操作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难度太大,几乎难于完成.操作难度大,实验自然不顺畅,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好的体验,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消减了实验的教学与育人功能.为此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完善:第一,借鉴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的思路,完善实验探究流程,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以及实验结论等环节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实验原理、物理方法,更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借鉴高中物理粤教版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对实验进行优化,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改变实验观察的视角,让实验完成更顺利.
3.3 凸显学科育人
各学科都肩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挖掘素材中的育人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科育人思想.“摩擦力”的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融合各版本教材素材,凸显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凸显劳动精神的培育.借鉴教科版,图7-5-8(本文图5),古人利用圆木滚动来搬运巨石头,教科版、北师大版也有这一劳动场景的插图.插图不仅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展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展示古代人民的劳动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有积极作用. 第二,融合体育运动培养拼搏精神.沪粤版图6-32,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其中和体育运动有关的有滑冰运动员比赛和登山;人教版中国队冰壶比赛的插图,本文图6.通过这些插图,可以渗透对学生拼搏精神、运动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不服输、敢拼敢闯、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第三,凸显中国元素培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子目标.各版本都有很多带有中国烙印的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渗透家国情怀.例如,苏科版中介绍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青铜战车;北师大版“阅读材料”栏目“摩擦——古老而又现代的科学课题”介绍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航天工程量身打造固体润滑剂;沪科版的上海磁悬浮列车,如图7所示.
3.4 增强学生体验
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包括情境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融合各版本教材资源,课堂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情境,设计学生能获取直接经验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借鉴教科版的探究活动,具体如下:“如图7-5.4所示(本文图8),用手压住课本并抽出直尺.当手压课本的力大小不同时,抽出直尺需要的力一样大吗?换用大小不同、不同材料的直尺,再试一试,有什么变化?”这一探究活动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学生体验较好.通过这一探究,学生提出猜想的难度大幅降低.在讨论摩擦力的利弊环节,可以借鉴沪科版“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的“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的探究活动:把玻璃瓶盖子拧紧,用肥皂水把手弄湿再去拧,很难拧开;在门把手上抹一些油或肥皂水,然后设法去扭开门把手.你会发现,你很难控制门的把手.这两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悟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重要方法.
3.5 设计实践作业
新課标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内化知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提升学生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类型要全面,不仅要有书面表达的分析论述、计算、选择、填空等作业,也要有一些和生活联系特别密切,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性作业,一方面强化学生运用知识,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体验,发展新能力.“摩擦力”一节可以借鉴沪粤版 “自我评价与作业”第5题,“同一水平桌面上有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块,另有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桌面对木块和铁块的摩擦力是否一样大.”还可以借鉴沪科版课后作业第4题,“你使用或看到的许多生活用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设计者利用或避免摩擦力的设计意图,请你至少各举一个实例,并加以说明.”通过实践性作业,不仅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6 培养批判精神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敢于质疑就要有批判精神,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后提出不同的见解.教材虽然精心编写,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难免有疏漏之处,利用好各版本中不严谨的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改变木块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教科版采用两木块叠放的方法改变压力,北师大版和沪科版在木块上放重物改变压力,具体什么重物没有明确指出,而人教版、沪粤版、苏科版都是在木块上放砝码改变压力.人教版、沪粤版、苏科版的实验,违反了砝码使用规定,不规范.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刚学习过天平的使用,砝码有严格的使用规定,不能将其弄脏、弄湿,将其用在实验中配重,势必会对“金贵”的砝码造成损害,尤其是在实验中一些学生实验技能不高,拉动木块时容易造成砝码跌落.本实验中用砝码配重,与砝码的使用规定不相符,学生会产生认知矛盾,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利用教材中这一不严谨的素材,对教材进行质疑,可以消解学生的矛盾,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
4 结语
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资源,不仅是教师设计教学、二次开发教材的现实需求,也是设计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最终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时,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习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学懂物理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物理,学习遇到障碍时更有韧劲.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素材,不仅着眼于让学生学懂知识,更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也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实现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师生的发展,赋予物理课堂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郜建辉.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插图的四点商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6):53-54.
[2]王安民,王赵军,谭娟娟.用“3W解读法”挖掘教材资源——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0,42(10):42-44 20.
[3]刘志龙,刘小丹.质疑思维下不断淬炼学生的“矛”老师的“盾”——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20):58-59.
[4]肖龙喜.初中物理教材中图像特征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6):60-61.
[5]吕少成.浅析“学习进阶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上的运用——以“摩擦力”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18):59-61.
(收稿日期:2021-03-04)
关键词:各版本教材;资源;学科育人;批判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63-03
提升物理课堂内涵,需要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发挥教材的教学和育人价值,一直是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初中物理主流教材有人教版、苏科版、教科版、沪粤版、北师大版、沪科版等,这6个版本教材各有优点,设计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吸收本学段各版本教材的优点,同时借鉴高学段教材,适当补充和优化教学内容.因地制宜融合各版教材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1 融合使用教材资源的现实需求
1.1 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需要
教材是普适性的教学资源,但各地区教育资源、学校办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太大,导致教材中的内容不可能适合各地区所有的教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基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物理课堂.初中物理6个版本主流教材都是专家们精心编写,所选素材都是反复挑选,各版本教材各有优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深入研究各版本教材,融合各版本教材的优秀素材可以更好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1.2 丰富教学资源的需要
由于学情千差万别,教学中会存在部分章节教材的编排偏离实际情况,例如难度大、数量少等情况,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借鉴其他版本教材中的素材进行补充、替换,教师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经典教学资源.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中的素材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为设计优质高效、内涵丰富的物理课堂奠定基础.
2 融合使用教材资源的策略
2.1 借鉴本学段其他版本教材资源
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深入研究所使用版本教材,也要研究本学段其他版本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结合课标和考试的要求,对所使用的版本教材进行删改,借鉴使用其他版本教材中的优秀素材进行补充.例如,北师大版给出图1,但是没有解释说明,为何两个物体有相对滑动时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感觉比较突兀.借鉴人教版的解释,“相互接触的物体的两个面,有时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像图8.3-1(和本文图1一样)显示的那样凹凸不平.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有了这样的解释,学生對摩擦力的产生原理有所了解,也能理解教材中所给插图的含义.
2.2 借鉴高中学段各版本教材
物理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初中、高中、大学涵盖力、热、光、电、原,随着学段的升高,难度、综合性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若能了解高学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时会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既考虑当下学段的要求和目标,又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研究高中学段的教材,会让教师了解有关同一内容的更多优秀素材,有些素材虽然在高中学段出现,但是将其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对初中素材形成补充,或者优化.例如本文后面讲述的借鉴高中教科版实验装置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进行优化.
3 融合各版本教材资源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3.1 优化新课导入
好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材上有些导入缺乏趣味性,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借鉴其它版本教材资源,利用有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方式导入新课,可以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摩擦力”的教学,可以借鉴高中教科版“拉书游戏”,如图2所示,让学生课前将书交叉对插,课堂上双手拉书脊,看能否拉开,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将其作为课堂探究活动,导入新课,学生会获得很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3.2 改进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往往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优秀的实验,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能够获得实验数据、证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但有时教材所给的实验方案存在瑕疵,以初中物理人教版为例,教材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案过于简单,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只给出了实验步骤,且操作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难度太大,几乎难于完成.操作难度大,实验自然不顺畅,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好的体验,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消减了实验的教学与育人功能.为此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完善:第一,借鉴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的思路,完善实验探究流程,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以及实验结论等环节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实验原理、物理方法,更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借鉴高中物理粤教版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对实验进行优化,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改变实验观察的视角,让实验完成更顺利.
3.3 凸显学科育人
各学科都肩负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挖掘素材中的育人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科育人思想.“摩擦力”的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融合各版本教材素材,凸显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凸显劳动精神的培育.借鉴教科版,图7-5-8(本文图5),古人利用圆木滚动来搬运巨石头,教科版、北师大版也有这一劳动场景的插图.插图不仅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展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展示古代人民的劳动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有积极作用. 第二,融合体育运动培养拼搏精神.沪粤版图6-32,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其中和体育运动有关的有滑冰运动员比赛和登山;人教版中国队冰壶比赛的插图,本文图6.通过这些插图,可以渗透对学生拼搏精神、运动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不服输、敢拼敢闯、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第三,凸显中国元素培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子目标.各版本都有很多带有中国烙印的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渗透家国情怀.例如,苏科版中介绍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青铜战车;北师大版“阅读材料”栏目“摩擦——古老而又现代的科学课题”介绍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航天工程量身打造固体润滑剂;沪科版的上海磁悬浮列车,如图7所示.
3.4 增强学生体验
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包括情境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融合各版本教材资源,课堂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情境,设计学生能获取直接经验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借鉴教科版的探究活动,具体如下:“如图7-5.4所示(本文图8),用手压住课本并抽出直尺.当手压课本的力大小不同时,抽出直尺需要的力一样大吗?换用大小不同、不同材料的直尺,再试一试,有什么变化?”这一探究活动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学生体验较好.通过这一探究,学生提出猜想的难度大幅降低.在讨论摩擦力的利弊环节,可以借鉴沪科版“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的“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的探究活动:把玻璃瓶盖子拧紧,用肥皂水把手弄湿再去拧,很难拧开;在门把手上抹一些油或肥皂水,然后设法去扭开门把手.你会发现,你很难控制门的把手.这两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悟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重要方法.
3.5 设计实践作业
新課标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内化知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提升学生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类型要全面,不仅要有书面表达的分析论述、计算、选择、填空等作业,也要有一些和生活联系特别密切,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性作业,一方面强化学生运用知识,其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体验,发展新能力.“摩擦力”一节可以借鉴沪粤版 “自我评价与作业”第5题,“同一水平桌面上有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块,另有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桌面对木块和铁块的摩擦力是否一样大.”还可以借鉴沪科版课后作业第4题,“你使用或看到的许多生活用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设计者利用或避免摩擦力的设计意图,请你至少各举一个实例,并加以说明.”通过实践性作业,不仅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6 培养批判精神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敢于质疑就要有批判精神,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后提出不同的见解.教材虽然精心编写,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难免有疏漏之处,利用好各版本中不严谨的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改变木块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教科版采用两木块叠放的方法改变压力,北师大版和沪科版在木块上放重物改变压力,具体什么重物没有明确指出,而人教版、沪粤版、苏科版都是在木块上放砝码改变压力.人教版、沪粤版、苏科版的实验,违反了砝码使用规定,不规范.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刚学习过天平的使用,砝码有严格的使用规定,不能将其弄脏、弄湿,将其用在实验中配重,势必会对“金贵”的砝码造成损害,尤其是在实验中一些学生实验技能不高,拉动木块时容易造成砝码跌落.本实验中用砝码配重,与砝码的使用规定不相符,学生会产生认知矛盾,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利用教材中这一不严谨的素材,对教材进行质疑,可以消解学生的矛盾,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批判质疑的精神.
4 结语
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资源,不仅是教师设计教学、二次开发教材的现实需求,也是设计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最终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时,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习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学懂物理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物理,学习遇到障碍时更有韧劲.融合使用各版本教材素材,不仅着眼于让学生学懂知识,更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也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实现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师生的发展,赋予物理课堂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郜建辉.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插图的四点商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6):53-54.
[2]王安民,王赵军,谭娟娟.用“3W解读法”挖掘教材资源——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20,42(10):42-44 20.
[3]刘志龙,刘小丹.质疑思维下不断淬炼学生的“矛”老师的“盾”——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20):58-59.
[4]肖龙喜.初中物理教材中图像特征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6):60-61.
[5]吕少成.浅析“学习进阶理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上的运用——以“摩擦力”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18):59-61.
(收稿日期: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