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不要过于“繁人”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教育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在总结深圳市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方案(试行)》(以下简称“综评”),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综评”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等维度,以写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性资料记录、评语评价及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评价。学校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电子档案系统),建立完善的《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
  深圳“综评”初衷是希望能够破除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以綜合素质评价、多元多样评价,从而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方案从5个维度25个指标设计看似乎也很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符合学理逻辑,从其评价方式、信息采集、档案管理看,似乎也是很好的事理安排,应该说体现了主管部门的职业水准与使命担当。
  但诡异的是“综评”推行过程中一直伴随争议,至2019年12月,多篇“综评”相关文章刷爆深圳家长的朋友圈,争议达到高潮。该事件由家长吐槽引发,社会持续热议发酵,进而引起高层关注。
  舆情告急,深圳市教育局体现了高超的公关水准。一是邀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参加“综评”工作座谈会。二是召开“综评”专班专题研讨会,会议决定“暂停综评,尽快完善”。被广大网友誉为深圳政府应对舆情的“深圳速度”。看来开会还是有用的。
  暂停不是目的,争取时间完善才是目的。“综评”改革本是惠民好事,需要的是能把好事办好的智慧。“综评”引发巨大“吐槽”回响,到底问题在哪里?收集各方“吐槽”信息,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过于“繁人”。让家长登录“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电子档案系统”,将经历感悟文本、图片及视频、证明证书等多种材料上传,繁杂,烦琐,耗时耗力。这客观上增加了家长负担,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胜任,甚至出现有偿代写代填现象。
  二是过于繁重。深圳“综评”在省意见基础上多项指标在数量和水平上均加码要求,如校级以上荣誉、竞赛获奖、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证书、国内外研学活动等,与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市相比,深圳“综评”标准最高,操作最复杂。
  三是过于量化。如“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均有时间及次数要求,并且还要相应的证书及活动图片证明,有形式化倾向,可能导致假大空。
  评价何意?就是通过“评”来对评的对象给出一上“价”。“评”的主体可以单一也可以多元。“评”的对象可从一维度、多维度,或者整体。“评”的方式可以通过客观工具来测量、目标达成来描述、标准鉴定来判断,预设生成来建构,而“价”可以通过数量(多少)来表征。
  深圳“综评”之初心是从多元主体、多维要素、多个阶段、多个领域、多种方式来进行,并且尽可能“量化”。应该说“综”没有错,也可以通过程度(等级)来表征。问题就出在“价”极尽“量化”。如果是对“物”评价,极尽量化,精益求精,说明做事认真,可行,也应提倡。问题出在对“人”进行评价。这个人是有个体主体性的人,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个体多样的人吗?这个人是个成长中的人,能用一种“要求”评价正在走向未来的人?这个人是有自己梦想的人,能用一种“方向”去评价可能性多样的人吗?人的显性外化的素质可以量化指标来评价,而人的隐性内存的素质难以量化,难以制定评价测量的工具,只能用描述性评价。因为无法判断谁长大后会成为另一个“马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评价要为培养人服务。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物”,而应该培养成“人”,评价要引领人的成长。
  引领孩子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幸福观;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天道酬勤,学好本领为国家社会作贡献。要引领孩子做一个有信的人,让孩子学会一诺千金,学会营建自己的口碑,亲戚朋友同学说好,难道不可信吗?难道一定要让不认识的人说好才可信吗?要引领孩子做一个审美的人,学识涵养美,德行涵养美,才艺表达美,妆容呈现美。要引领孩子做一个乐群的人,互帮互助,贡献正能量,与人和睦共处和美生活。一个有用有信,审美乐群的人一定是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最好的评价其实是与孩子进行一个约定,从而引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成为自己所预期的人,一个“无价”的人。
其他文献
日前,来自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教师们,來到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前河小学,为山里的孩子上美育课。  摄影报道/李嘉南
2018年5月24日,“人大附中拟选聘教师公示”名单在官网上发布。公示显示,所选聘教师不是国内名校毕业,就是海外留学归国。最低学历也是硕士,还是国内顶尖大学的硕士。  上海中学招聘教师要求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优秀本科生就只能酌情考虑(学科功底深厚,胜任课题研究)。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北部学区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招聘教师,要求的条件是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  事实表明,国内有知名度的中小学
《教师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刊登胡洪彬的文章指出:要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必须把教师责任体系的建构摆在突出位置上。教师责任的建构和实现既需要广大教师的自觉认知,也有赖于形成一套科学的问责机制加以规范引导。科学的问责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行为的准则和边界,以在“可为”“不可为”间做出正確抉择,同时也能激励其在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实现更快成长。建构教师问责机制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笔者所在校依托学科优势,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思想,开展新实践,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机結合,有机融入,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零时差”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习俗赏趣,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学周刊》2019年第9期刊登张加平、张鑫超的文章指出: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奠基石的作用,同时小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可塑性高等特点,小学阶段教育对人才培养有着深远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也呈现新的时代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德、智、体、美全面發展的宽泛目标,多元教育成为新的趋势。明确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背景
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教育。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很明显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重在对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正确引导,更加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材中的“道德知识”并不都是现成知识,而是将“道德知识”与学生不断生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聚焦三个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區育才实验学校从“立德树人”出发,建章立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图为2018年12月11日当地初降瑞雪,课间时间同学们在操场雪地表达对老师的“爱心”。  摄影报道/李慧丽
媒介、技术与社会的珠联璧合共同造就现代的数字化、虚拟化社会。然而“现实”从来不是独立于理论而存在的。我们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应当止步于浅层次的、经验性的认知。当我们讨论这三者的关系时,总是要回到经典媒介理论中去寻找其理论根源,在理性层面对于“现实”进行体会与思考。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传播学和媒体理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马歇尔·麦克卢汉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闪耀的媒介理论家,学
9月1日,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正式生效。该规定覆盖了科学技术活动的受托管理机构、受托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科学技术活动咨询评审专家、第三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6大类主体,64种违规行为。其中明确的违规行为包括在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抄袭、剽
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作者:齐德才 黄 琦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围绕“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这一中心议题,设置“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导览”“人际交往”“学习就业”“自我认知”“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六个版块,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解析校园欺凌、人际交往中的攻击行為、早恋失恋、意外怀孕、师生冲突、专业认同、厌学现象、嫉妒心理、实习期适应不良、毕业选择性焦虑、体像烦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