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生学习习惯较为被动,文化课学习时间较少,如何提高其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高中美术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验改进的意义,罗列了改进时应注意的现实问题,归纳中介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 化学演示实验 课堂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美术生总体基础薄弱,学习过程较被动,学习习惯不佳。他们既要参加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还要参加全国美术统考。基于上述事实,对美术生化学的学习造成了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受艺考前置的冲击,部分学生优先专业学习,对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化学学科学习时间被压缩,造成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化学实验,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实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它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观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1]。故笔者希望能通过对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改进,改善以上问题。
一、高中美术生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意义
从实验本身来看,新课标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虽经过专家精心的挑选和设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装置太复杂、耗时太长、反应条件过高等问题[2]。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实验室设备匮乏、教学时间不足等原因,部分演示实验被教师用语言讲述、观看视频和播放动画的方式所替代。使化学知识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文科”内容、“必背”知识。长时间的发展,使学生基本丧失调动自己眼、耳、手等多种感官认识、学习、探究实验的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设计能力严重欠缺。导致学生处于“强塞”、“硬灌”的被动学习状态。
通过对本校高中美术生问卷调查分析得出:93.85%的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进行表示肯定与认同。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演示实验的目的理解不清等原因,实验时不参与、看热闹和不思考等。基于以上问题,改进优化重要演示实验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高中美术生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方向
为了摸清我校美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我校118名美术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结果显示如下:
问卷表明有32.31%的学生不参与演示实验,其中58.46%的人认为演示实验条件限制,照顾不到全体学生。而图热闹和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原因紧随其后。79.55%的学生希望能够减小实验误差,使现象更加的明显。结合以上的反馈与教学实践,我们目前将演示实验改进方向主要确立为使现象明显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适当调整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流程,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
三、高中美术生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具体措施
1.紧扣课程标准,结合美术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美术生文化课程学习时间较少,课后练习巩固的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习得率和自信心,我们应紧扣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和实验进行精选、精讲和精练,积极的创设情境。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纯碱和小苏打的说明书来展开,通过对比两者的使用方式不同,来探究它们的具体性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本与知识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还可增强学习趣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利用手机APP辅助,提高实验的可见度[3]。
较多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前排的学生观察到现象,为了弥补缺陷,教师常会在教室中走动一周以便更多的学生观察现象,但这不仅会浪费较多的课堂时间,也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混乱。现可以借助希沃教学助手或是鸿合AI学的展示台,对实物进行展示,进而提高可见度。
3.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可见度。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实验中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质进行理解。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速率,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进行比较时,会有较多学生观察不清现象。此时可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试管上方装上带导管的塞子,并在导管的末端系上气球。通过观察气球胀大的快慢,便能很清晰的观察到现象。
4.将部分实验操作的过程交还给学生。从做中学,会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习得率。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由不同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和習惯。
演示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美术生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所涉及的解决方法是针对目前我校美术生最突出的问题而提出的,而影响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也将在后阶段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地去探索,并形成一套适用于艺体美术生的学习化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闵淑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北京:素质教育论坛.2007(12):11-12.
[2]李欢.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2:1.
[3]项卫源.浅议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见度[J].化学教与学,2017(3):88-89.
作者简介:范倩(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双流艺体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 化学演示实验 课堂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美术生总体基础薄弱,学习过程较被动,学习习惯不佳。他们既要参加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还要参加全国美术统考。基于上述事实,对美术生化学的学习造成了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受艺考前置的冲击,部分学生优先专业学习,对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化学学科学习时间被压缩,造成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化学实验,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实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它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观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1]。故笔者希望能通过对课堂演示实验的优化改进,改善以上问题。
一、高中美术生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意义
从实验本身来看,新课标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虽经过专家精心的挑选和设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装置太复杂、耗时太长、反应条件过高等问题[2]。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实验室设备匮乏、教学时间不足等原因,部分演示实验被教师用语言讲述、观看视频和播放动画的方式所替代。使化学知识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文科”内容、“必背”知识。长时间的发展,使学生基本丧失调动自己眼、耳、手等多种感官认识、学习、探究实验的能力,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设计能力严重欠缺。导致学生处于“强塞”、“硬灌”的被动学习状态。
通过对本校高中美术生问卷调查分析得出:93.85%的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进行表示肯定与认同。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对演示实验的目的理解不清等原因,实验时不参与、看热闹和不思考等。基于以上问题,改进优化重要演示实验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高中美术生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方向
为了摸清我校美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我校118名美术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结果显示如下:
问卷表明有32.31%的学生不参与演示实验,其中58.46%的人认为演示实验条件限制,照顾不到全体学生。而图热闹和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原因紧随其后。79.55%的学生希望能够减小实验误差,使现象更加的明显。结合以上的反馈与教学实践,我们目前将演示实验改进方向主要确立为使现象明显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适当调整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流程,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
三、高中美术生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具体措施
1.紧扣课程标准,结合美术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美术生文化课程学习时间较少,课后练习巩固的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习得率和自信心,我们应紧扣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对教材上的重点知识和实验进行精选、精讲和精练,积极的创设情境。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纯碱和小苏打的说明书来展开,通过对比两者的使用方式不同,来探究它们的具体性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本与知识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还可增强学习趣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利用手机APP辅助,提高实验的可见度[3]。
较多的演示实验只能让前排的学生观察到现象,为了弥补缺陷,教师常会在教室中走动一周以便更多的学生观察现象,但这不仅会浪费较多的课堂时间,也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混乱。现可以借助希沃教学助手或是鸿合AI学的展示台,对实物进行展示,进而提高可见度。
3.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可见度。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实验中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对实验本质进行理解。如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速率,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进行比较时,会有较多学生观察不清现象。此时可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试管上方装上带导管的塞子,并在导管的末端系上气球。通过观察气球胀大的快慢,便能很清晰的观察到现象。
4.将部分实验操作的过程交还给学生。从做中学,会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习得率。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由不同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和習惯。
演示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美术生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所涉及的解决方法是针对目前我校美术生最突出的问题而提出的,而影响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也将在后阶段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地去探索,并形成一套适用于艺体美术生的学习化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闵淑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北京:素质教育论坛.2007(12):11-12.
[2]李欢.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2:1.
[3]项卫源.浅议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见度[J].化学教与学,2017(3):88-89.
作者简介:范倩(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双流艺体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