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形成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共享教育與培训资源等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针对产教融合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目标;方案;体系
产教融合,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与整合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需求,保持和完善行业特色。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他们对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最有发言权;学生直接接触工作现场是提高其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形成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共享教育与培训资源等有着重要作用。 杭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标志着杭州进入地铁时代,我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目标
轨道专业通过校企共建人才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力争把专业建设成为产教高度融合的轨道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学院示范性、高校影响力、行业认可度的省市特需专业,为高素质轨道业人才培养和省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思路
轨道专业建设以党和国家要求为指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以学院《职业人培养方案指导纲要》(浙育英职〔2005〕18号)为指导,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融入“长三角”,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和融入行业,紧紧围绕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职业岗位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以技能为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教、学、做合一,突出优势品质优势技能,全方位实施“职业人”素质教育。
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产教融合、专兼结合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采取两手抓的策略,真正做到“送出去,引进来”:一方面要求专职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加强教师培训;在实训指导中积累实战经验。另一方面扩建教师队伍,将有多年轨道交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纳入其中,指导实践;邀请行业人士来校开展人文、专业讲座,参与各类联谊活动,共建校企文化。
(二)修订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人培养方案
我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结合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逐步趋于完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显提高。其中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从开始的单一、独立的课程实践到综合课程实践完成了巨大的改革。在“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任务化教学,为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三)打造一批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
经过学校领导及教研室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专业获得了与杭州地铁1号线各站点合作的机会,成为了杭州杭港地铁集团的固定合作院校。将节假日志愿者项目作为载体,开展认知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训。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训平台,更为社会带来效益,缓解了节假日的客流量,方便乘客出行。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已是不争的事实,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之路。而我专业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主要从三方面展开。
(一)“三明治式”培养模式
“三明治”教学模式将学校的学习经验与实际的工作经验予以互相间隔轮调,在学校中受教育若干时间 ,然后到实际环境中工作若干时间,最后再返回学校课堂,探讨印证工作经验之得失,并学习新的理论。如此反复验证,可以收到理论与实务结合统一的功效。
学生在入学时进行认识实训,有别于其他专业,轨道专业的认知实训在未进行课程教育前开展,并让学生真正上岗学习,在地铁站担任节假日志愿者,服务市民,获得更深刻的专业认知。随后,在与工作岗位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初步接触专业理论体系。在大一与大二的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也会间歇性安排学生参与杭港地铁活动,如消防演习、接驳演习等等,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职业技能有进一步了解。在每次实训任务完成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探讨学习经验与体会,同时接受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最后,在大三阶段要求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通过自我调整,在经过实践,对自我调整的结果进行验证。
(二)多门学科综合实训
为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教师定期会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每门课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点进行分析,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
例如,杭州地铁1号线地铁公交接驳演习所涉及的4门课程:1.《客运组织》中大客流组织办法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2.《行车组织》中行车调度指挥工作;3.《信号与通信》中的手信号表示方式;4.《服务质量管理》中指示牌的摆放等要求。在整个演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耳朵听、眼睛看、动手操作并用心思考。演习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中对演习进行总结,并提出其中遇到并亟需改进的问题,汇总给杭州杭港地铁相关工作人员以提升地铁公交接驳的效率与质量。
(三)独特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更公平、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践课程成绩考核由专任教师、各站站长、乘客和学生共同完成,所占权重分别为0.3、0.2、0.4、0.1。专任教师根据巡岗情况和技能测试对学生进行考察;各站站长评价表反映学生能否按班表按时上班,是否迟到早退,有无工作失误;乘客评价从两方面表现,一是在教师巡岗时,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及时解决乘客的提问,帮助乘客出行;二是对于获得乘客表扬信的学生进行适当加分,对其实现的社会效益进行鼓励;学生互评则在实训结束的交流会上完成,由于实训地点、时间较分散,教师无法从头至尾关注某一个学生的实训情况,因此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十分重要,也成为考核的一大部分。在实训完成后,将有学生公开唱票推选优秀、良好志愿者,纳入考核内容。
五、“产教融合”的保障体系
为确保轨道专业产教融合各方案顺利完成,制定三大保障措施:
1.管理制度保障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轨道专业制定了《综合课程实践项目书》、《课程教学任务书》、《地铁安检顶岗实习工资发放方案》、《轨道课程实训方案》等,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同时,制定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考证、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组织领导保障
为加强领导,分院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轨道专业建设委员会,统筹相关资源,领导小组人员实施产教融合,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共同组成。
3.人力资源保障
努力打造一支由轨道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和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的高学历高职称的轨道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
4.建设经费保障。学院对于轨道专业建设予以政策倾斜,经费保障包括:(1)学院每年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2)争取杭州市对接工程特需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资助;(3)争取学院优势特色专业经费资助。
此外,为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和能动性,可以探索教师优势专业建设工作量报酬“工资+项目奖励+年度奖金”的分配方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目标;方案;体系
产教融合,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与整合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需求,保持和完善行业特色。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他们对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最有发言权;学生直接接触工作现场是提高其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形成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共享教育与培训资源等有着重要作用。 杭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标志着杭州进入地铁时代,我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目标
轨道专业通过校企共建人才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力争把专业建设成为产教高度融合的轨道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学院示范性、高校影响力、行业认可度的省市特需专业,为高素质轨道业人才培养和省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思路
轨道专业建设以党和国家要求为指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以学院《职业人培养方案指导纲要》(浙育英职〔2005〕18号)为指导,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融入“长三角”,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和融入行业,紧紧围绕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以“职业岗位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以技能为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教、学、做合一,突出优势品质优势技能,全方位实施“职业人”素质教育。
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产教融合、专兼结合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采取两手抓的策略,真正做到“送出去,引进来”:一方面要求专职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加强教师培训;在实训指导中积累实战经验。另一方面扩建教师队伍,将有多年轨道交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纳入其中,指导实践;邀请行业人士来校开展人文、专业讲座,参与各类联谊活动,共建校企文化。
(二)修订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人培养方案
我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结合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逐步趋于完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显提高。其中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从开始的单一、独立的课程实践到综合课程实践完成了巨大的改革。在“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任务化教学,为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三)打造一批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
经过学校领导及教研室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专业获得了与杭州地铁1号线各站点合作的机会,成为了杭州杭港地铁集团的固定合作院校。将节假日志愿者项目作为载体,开展认知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训。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训平台,更为社会带来效益,缓解了节假日的客流量,方便乘客出行。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已是不争的事实,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之路。而我专业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主要从三方面展开。
(一)“三明治式”培养模式
“三明治”教学模式将学校的学习经验与实际的工作经验予以互相间隔轮调,在学校中受教育若干时间 ,然后到实际环境中工作若干时间,最后再返回学校课堂,探讨印证工作经验之得失,并学习新的理论。如此反复验证,可以收到理论与实务结合统一的功效。
学生在入学时进行认识实训,有别于其他专业,轨道专业的认知实训在未进行课程教育前开展,并让学生真正上岗学习,在地铁站担任节假日志愿者,服务市民,获得更深刻的专业认知。随后,在与工作岗位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在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初步接触专业理论体系。在大一与大二的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也会间歇性安排学生参与杭港地铁活动,如消防演习、接驳演习等等,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职业技能有进一步了解。在每次实训任务完成后,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探讨学习经验与体会,同时接受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最后,在大三阶段要求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通过自我调整,在经过实践,对自我调整的结果进行验证。
(二)多门学科综合实训
为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教师定期会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每门课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点进行分析,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
例如,杭州地铁1号线地铁公交接驳演习所涉及的4门课程:1.《客运组织》中大客流组织办法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2.《行车组织》中行车调度指挥工作;3.《信号与通信》中的手信号表示方式;4.《服务质量管理》中指示牌的摆放等要求。在整个演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耳朵听、眼睛看、动手操作并用心思考。演习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中对演习进行总结,并提出其中遇到并亟需改进的问题,汇总给杭州杭港地铁相关工作人员以提升地铁公交接驳的效率与质量。
(三)独特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更公平、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践课程成绩考核由专任教师、各站站长、乘客和学生共同完成,所占权重分别为0.3、0.2、0.4、0.1。专任教师根据巡岗情况和技能测试对学生进行考察;各站站长评价表反映学生能否按班表按时上班,是否迟到早退,有无工作失误;乘客评价从两方面表现,一是在教师巡岗时,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及时解决乘客的提问,帮助乘客出行;二是对于获得乘客表扬信的学生进行适当加分,对其实现的社会效益进行鼓励;学生互评则在实训结束的交流会上完成,由于实训地点、时间较分散,教师无法从头至尾关注某一个学生的实训情况,因此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十分重要,也成为考核的一大部分。在实训完成后,将有学生公开唱票推选优秀、良好志愿者,纳入考核内容。
五、“产教融合”的保障体系
为确保轨道专业产教融合各方案顺利完成,制定三大保障措施:
1.管理制度保障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轨道专业制定了《综合课程实践项目书》、《课程教学任务书》、《地铁安检顶岗实习工资发放方案》、《轨道课程实训方案》等,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同时,制定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考证、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2.组织领导保障
为加强领导,分院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轨道专业建设委员会,统筹相关资源,领导小组人员实施产教融合,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共同组成。
3.人力资源保障
努力打造一支由轨道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和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的高学历高职称的轨道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
4.建设经费保障。学院对于轨道专业建设予以政策倾斜,经费保障包括:(1)学院每年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2)争取杭州市对接工程特需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资助;(3)争取学院优势特色专业经费资助。
此外,为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和能动性,可以探索教师优势专业建设工作量报酬“工资+项目奖励+年度奖金”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