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创新,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本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新课标讲究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先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学生先预习,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中预习。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新内容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内容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望。因此,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不吃力。笔者的做法是:1.在预习前先出示教学目标,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这一节课的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和效果,将学习目的很通俗很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出示目标思考题,将一节课需要解决及探究的问题以思考题的方式列于小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讓学生从头到尾把所要学的内容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带着问题思考,把一些问题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的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学生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预测自己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能掌握住多少内容。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预习的深层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求知中获得知识,这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认知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样的做法,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也会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好的习惯就在不断坚持中养成了。例如在讲九年级第一单元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列预习提纲的:1.阅读课文2~3页“探究园”内容,并思考和查找资料说说我国国情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2.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说明我国已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是什么?3.初级阶段的时间、含义是什么?4.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重要意义?等等。这些题目是根据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而列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勤于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为的就是加深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思想品德是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对于同一时段的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两倍。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一是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二是记笔记有助于加深对所要学的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对思想品德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三是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所以我们教师要不定期抽查学生的笔记,对笔记记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记得不好的进行指导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讲求效益的习惯
讲求效益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花费很多,效益却不佳。特别是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书本上的内容显得单调枯燥,所以学生在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无味。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学生自己掌握思想品德知识的情况,自己给自己提出学习思想品德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而且要养成专时专用的学习态度。同时要建立起评价机制。在这方面,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自我学习评价本,在评价本里也设计一些问题,比如:你的学习情绪如何?影响你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等。每堂思想品德课之后,笔者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得怎样、做得如何,每周把学生的自我评价本收起来检查一次,对他们及时纠偏或给予鼓励。这样坚持下去,他们就会逐渐形成专时专用地学习思想品德这门“枯燥科目”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所谓反思性学习,即倡导学生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要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学习中的反思习惯。有些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时费尽心力学了,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对当堂所学知识不会反思和理解,从而不能实现学习的调整。而有些学生学得很轻松,原因是他们会通过学习反思来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普遍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初一学生一入学,笔者就加强新生题后反思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予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其次是进行章后反思。可能是体验到了题后反思的好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除了个别学生抄书外,70%的学生写出别具特色的小结,有些学生每次小结都采用重点、难点、疑点等程序。这样的反思学习思想品德的习惯的形成,要比教师讲复习提纲、出达标检测题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复习思想品德知识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
当然,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品德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坚持不懈,长期训练,检查督促,使学生形成习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思想品德的高效率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袁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本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新课标讲究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先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学生先预习,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中预习。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新内容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内容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望。因此,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学习时不吃力。笔者的做法是:1.在预习前先出示教学目标,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这一节课的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和效果,将学习目的很通俗很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出示目标思考题,将一节课需要解决及探究的问题以思考题的方式列于小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讓学生从头到尾把所要学的内容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带着问题思考,把一些问题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的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学生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预测自己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能掌握住多少内容。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预习的深层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求知中获得知识,这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认知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这样的做法,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也会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好的习惯就在不断坚持中养成了。例如在讲九年级第一单元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列预习提纲的:1.阅读课文2~3页“探究园”内容,并思考和查找资料说说我国国情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2.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说明我国已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是什么?3.初级阶段的时间、含义是什么?4.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重要意义?等等。这些题目是根据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而列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勤于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为的就是加深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思想品德是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对于同一时段的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两倍。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一是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二是记笔记有助于加深对所要学的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对思想品德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三是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所以我们教师要不定期抽查学生的笔记,对笔记记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记得不好的进行指导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讲求效益的习惯
讲求效益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花费很多,效益却不佳。特别是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书本上的内容显得单调枯燥,所以学生在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无味。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学生自己掌握思想品德知识的情况,自己给自己提出学习思想品德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而且要养成专时专用的学习态度。同时要建立起评价机制。在这方面,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自我学习评价本,在评价本里也设计一些问题,比如:你的学习情绪如何?影响你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等。每堂思想品德课之后,笔者都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得怎样、做得如何,每周把学生的自我评价本收起来检查一次,对他们及时纠偏或给予鼓励。这样坚持下去,他们就会逐渐形成专时专用地学习思想品德这门“枯燥科目”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所谓反思性学习,即倡导学生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要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学习中的反思习惯。有些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时费尽心力学了,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对当堂所学知识不会反思和理解,从而不能实现学习的调整。而有些学生学得很轻松,原因是他们会通过学习反思来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普遍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初一学生一入学,笔者就加强新生题后反思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予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其次是进行章后反思。可能是体验到了题后反思的好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除了个别学生抄书外,70%的学生写出别具特色的小结,有些学生每次小结都采用重点、难点、疑点等程序。这样的反思学习思想品德的习惯的形成,要比教师讲复习提纲、出达标检测题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交流复习思想品德知识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
当然,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品德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坚持不懈,长期训练,检查督促,使学生形成习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思想品德的高效率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