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太子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宁德市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市太子参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太子参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宁德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38-02
  宁德市有着较长的太子参种植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太子参非常适合在闽东高山区种植,所产“太子参”是全国闻名地道药材,享誉国内外。全国各主要太子参市场太子参价格以“柘荣太子参”价格为衡量标准,主导了国内药材市场太子参价格,太子参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近60%。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展农村扶贫,宁德市以发展太子参生产作为扶贫重点项目,种植面积与区域逐年扩大,现已辐射到三明、南平等地。近年来,由于该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产业和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太子参生产经营中,参种、病害、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都暴露出来。为此,要通过强化区域布局、科技支撑、规范生产、配套服务等手段来推进宁德市太子参产业科学发展。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位置突出
  随着太子参良种应用及丰产优质集成技术推广,优化了品种结构,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掀起新一轮的太子参种植热潮,全市太子参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4 726.67 hm2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1.05万hm2以上,增幅达122.4%,柘参2号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产量高达2 250 kg/hm2,比国内其他产区高出30%~50%,成为宁德市山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连续几年创产值达10亿元以上。太子参产业已经成为宁德市农业的一大支柱、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撑、区域经济的一大品牌,在全市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国太子参市场中占据突出位置。
  1.2 科技支撑有力
  积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强化协作攻关,实施了多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出太子参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良种繁育、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整合农业部门资源成立专家服务队,强化“五新”推广、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开展高山留种栽培试验,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1.3 品牌优势明显
  “柘荣太子参”先后获“国家产地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特别是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在全国太子参专业市场中,标注“柘荣太子参”的产品单价高出国内其他产区的20%~30%,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以柘荣太子参挂牌价为基准。品牌优势大大提升了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户发展太子参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化进程。“柘荣太子参”品牌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所认识,产品更加得到市场的认可。
  2 存在的问题
  2.1 参种问题
  太子参种质退化趋势明显,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农民习惯于卖大留小,以弱株作种,甚至以带病的太子参作种参,以致种参逐年变小,产量下降,且由于缺乏专业的提纯复壮工作,种源混杂,退化严重。
  2.2 病害问题
  据农业部门调查,2013年受连续寒流降雨、干燥东北风等极端气候的影响,导致太子参出苗迟、苗情差、长势弱,且土壤带毒较为严重,病毒病田间表现较为明显,也比常年较早发生。同时太子参连作现象严重,轮作倒茬、种植深度与施肥等措施也不到位,致使太子参病虫害严重,防治困难。病害可造成太子参产量锐减、品质降低,影响和制约太子参产业的发展。
  2.3 管理问题
  太子参种植面积虽逐年扩大,但主要靠农户的零星种植为主,较为分散不易管理,且太子参标准化种植意识淡薄,从播种到田间管理较粗放、操作不规范,缺乏生产记录。对太子参规范化栽培、品种提纯复壮、组培脱毒繁育等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大田生产上应用不足,科技入户率、到位率不高。近几年,复合肥因施用简单、花工少而大量使用,农家肥因积制减少,劳动力不足,很少使用有机肥,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逐年升高,直接影响到太子参的品质。
  2.4 市场问题
  由于种植区域盲目扩大,造成产能过剩,导致种植过剩等,价格竞争激烈,跌宕起伏。跌价时,对参农的积极性创伤较大,2013年太子参行情不容乐观,目前太子参(干品)平均约70元/kg,与2012年同期220元/kg相比降了150元/kg。如果不是自留种的种植户估计盈利希望不大。
  2.5 加工问题
  宁德市太子参几乎都是作为原料出售的,没有经过精细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种植比重过大,加工规模不足,市场流通混乱,特别是加工企业群体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使得加工业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以致加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
  2.6 体制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大部分人员从事乡(镇)中心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职责不清、体制不顺的问题。工作经费严重缺乏,试验示范、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需求;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差,缺乏试验示范场所和推广、培训设施,推广的物质保障水平比较低。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区域布局
  一是抓规划。要结合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市场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及全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把太子参作为宁德市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发展规划时,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量力而行,目标要有可实现性,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使规划真正发挥指导性作用。二是抓布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资源和市场这2个基点出发,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和按市场需求布局[1]。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时,既要考虑各地资源条件,确定生产适宜区,更要充分考虑市场潜力,确定发展目标,把发展太子参生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太子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太子参种质资源圃、种子种苗繁育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收集省内外优新品种及名优野生太子参资源,加快品种选育和认定,组培脱毒苗培育,促进地道太子参提纯复壮。同时要强化太子参种苗市场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2]。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对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初加工、科学用药、平衡施肥及耕作制度创新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加强现场巡回指导和田间试验,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销售等问题[2]。三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太子参生产、加工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指导组,做好技术服务;加快人才培养,依托科研和教学单位,积极培养一支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把有知识、懂技术、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太子参生产管理机构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高产业发展水平[3]。
  3.3 强化规范生产
  一是建立太子参质量标准体系。尽快完善太子参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太子参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太子参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太子参生产,加快建立太子参无公害、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和太子参GAP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至“十二五”末,择优扶持15~20个太子参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主产区太子参标准化生产,产品优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强化品牌培育和宣传。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太子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认证和GAP认证。在全国18个太子参专业市场设立宣传窗口,充分发挥中国太子参驰名商标和地道的药材的地理标识作用,提升品牌价值,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3.4 强化配套服务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柘荣太子参交易中心和药业物流园区,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培育流通营销队伍,使其成为药材产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逐步提升面向全国药材市场的配送、辐射、经营能力,为太子参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发挥太子参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产、供、加、销关系,引导和推进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保证农资质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辅的资金投入体系,以财政性资金带动金融性资金、社会和民间投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加大对太子参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4]。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山区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物流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四是加强政策扶持。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有关政策,发挥优惠政策叠加效应支持太子参产业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扶持政策。
  4 参考文献
  [1] 杨华,郑桂云,左群,等.贵州黔东南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耕作与栽培,2011(6):4-5.
  [2] 黄冬寿.“柘荣太子参”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21-22.
  [3] 李建华,龙光泉.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6-318.
  [4] 李以训,陈玉,林长征.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2000(S1):73-74.
其他文献
介绍了玉米—芹菜—菠菜、玉米—地梅—花菜—甘蓝、玉米—地梅—菜豆—菠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以期为推广立体高效种植栽培提供参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致力于"创新教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