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丁怡、张玉凤像两个姐妹,因为她俩同属“90后”,都是教师家庭出身,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说话还都爱笑。小马2012年从开封教育学院毕业,小张2014年从安阳师范学院毕业,两个人先后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交通希望小学任教。
不久前,在一个暖融融的春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特岗教师的工作情况。据关桂香校长介绍,交通希望小学是附近三个村——王岳、新庄、元村合办的,目前有6个年级、116名学生。除了关桂香校长,小马、小张和其他4名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一个班),负责班级管理和教学。在当下的很多农村小学,这种包班现象并不鲜见。小马包四年级,小张包五年级,她俩需要教语、数、英、体、音、美6门课,还担任班主任,虽然工作繁杂,好在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每班才19个孩子,压力还不算太大。
提起小马和小张的表现,有着30年教龄的关校长赞不绝口:“她俩年纪轻、知识新、热情高,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们。才来几年,教学成绩就出来了——你看,这满墙的奖状,有她们的一大半功劳呢。”张坞镇中心校的赵焕朝校长告诉我们,前些年,省里没有实施“特岗计划”的时候,由于受教师编制和当地经济的制约,当地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且数量匮乏,长期得不到补充。这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先后有60多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全镇基层学校,他们学历层次高、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式新颖,还多才多艺、开朗活泼,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特别是体、音、美和英语教学,随着特岗教师的到来,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据洛阳市教育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市共有1152所学校招聘了特岗教师,占中小学校总数的40.85%,其中初中237所,小学915所,还有9所高中招聘了农村教育硕士。在招聘特岗教师的学校中,有300多所学校特岗教师的比例达到了1/3,一些学校特岗教师的比例甚至超过了60%。很多农村学校受益于“特岗计划”,面貌为之一新,特岗教师被称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特岗计划”已经成为农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
洛阳市教育局师训科的余汉珍科长告诉我们,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对这些特岗教师也是关爱有加,除了按政策做好保证工资待遇、按期转正入编等工作,各地、各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特岗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比如,偃师市教育局为特岗教师每人安排一间房,免费提供床、桌、柜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购买了电磁炉、灶具、衣柜、蚊帐、窗帘和食油、大米等生活用品,保证特岗教师一到岗就能正常生活。洛宁县教育局设法为特岗教师接通了互联网,使他们不因在大山深处而感到孤单闭塞。伊川县政府每年表彰优秀教师,特地给特岗教师专设了指标。2010年7月,嵩县白河镇遭遇洪涝灾害,镇中心校就在学校附近租赁三室一厅的房子供特岗老师居住办公,并为几名特岗教师购买了新的床铺被褥,配购了锅碗瓢盆。洛阳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特岗教师集中培训,组织特岗教师师德演讲,在评先评优和外出培训中为特岗教师特设指标。这一系列举措,使广大特岗教师有了对自己工作的归属感,有了为农村教育做贡献的使命感,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小马和小张所在的交通希望小学,为她们每人提供了一间宿舍,配备了桌、椅、床铺。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特岗教师的公用厨房,配备了厨具。小马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经过考核,在去年已经顺利入编转正,还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她说,短短几年的教师经历让她拥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她的愿望就是能多一些机会走出去,参加培训,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多交流。小张的父母都是教师,自己选择上师范学院,也是为了今天能够走上讲台。她告诉记者,来到这里后,领导关心爱护,老教师传帮带,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当教师的感觉,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早日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看得出来,这两位“90后”的特岗教师,“在这儿挺好的”,对自己当下的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小马和小张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一定程度上都和她们是本地人有关。据统计,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张坞镇聘用的60多名特岗教师,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有22人,这其中,家在外地、远离亲人,生活单调、孤独感强占有相当比例。像这个小学,最多时有5名特岗教师,后来有1名应聘到了洛阳市区学校,1名外省籍的因为个人原因辞职回了原籍。另有1名信阳籍的教师,教学成绩十分优秀,已经转正入编,却于2014年春节在老家期间,不幸因车祸遇难。关校长谈到这位教师时,眼圈都红了,十分惋惜。关校长告诉我们,当初那几个教师在这里时,几乎每个双休日她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就是为了和这些小姑娘“做伴儿”。
看来,对这样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还要持续发力,在改善环境、开展教学、保障生活、关爱婚恋、提供培训等方面做实做细,才能真正使特岗教师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从而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不久前,在一个暖融融的春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特岗教师的工作情况。据关桂香校长介绍,交通希望小学是附近三个村——王岳、新庄、元村合办的,目前有6个年级、116名学生。除了关桂香校长,小马、小张和其他4名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一个班),负责班级管理和教学。在当下的很多农村小学,这种包班现象并不鲜见。小马包四年级,小张包五年级,她俩需要教语、数、英、体、音、美6门课,还担任班主任,虽然工作繁杂,好在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每班才19个孩子,压力还不算太大。
提起小马和小张的表现,有着30年教龄的关校长赞不绝口:“她俩年纪轻、知识新、热情高,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们。才来几年,教学成绩就出来了——你看,这满墙的奖状,有她们的一大半功劳呢。”张坞镇中心校的赵焕朝校长告诉我们,前些年,省里没有实施“特岗计划”的时候,由于受教师编制和当地经济的制约,当地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且数量匮乏,长期得不到补充。这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先后有60多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全镇基层学校,他们学历层次高、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式新颖,还多才多艺、开朗活泼,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特别是体、音、美和英语教学,随着特岗教师的到来,得到了较好的开展。据洛阳市教育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市共有1152所学校招聘了特岗教师,占中小学校总数的40.85%,其中初中237所,小学915所,还有9所高中招聘了农村教育硕士。在招聘特岗教师的学校中,有300多所学校特岗教师的比例达到了1/3,一些学校特岗教师的比例甚至超过了60%。很多农村学校受益于“特岗计划”,面貌为之一新,特岗教师被称为农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特岗计划”已经成为农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
洛阳市教育局师训科的余汉珍科长告诉我们,当地政府部门和学校,对这些特岗教师也是关爱有加,除了按政策做好保证工资待遇、按期转正入编等工作,各地、各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特岗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比如,偃师市教育局为特岗教师每人安排一间房,免费提供床、桌、柜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购买了电磁炉、灶具、衣柜、蚊帐、窗帘和食油、大米等生活用品,保证特岗教师一到岗就能正常生活。洛宁县教育局设法为特岗教师接通了互联网,使他们不因在大山深处而感到孤单闭塞。伊川县政府每年表彰优秀教师,特地给特岗教师专设了指标。2010年7月,嵩县白河镇遭遇洪涝灾害,镇中心校就在学校附近租赁三室一厅的房子供特岗老师居住办公,并为几名特岗教师购买了新的床铺被褥,配购了锅碗瓢盆。洛阳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特岗教师集中培训,组织特岗教师师德演讲,在评先评优和外出培训中为特岗教师特设指标。这一系列举措,使广大特岗教师有了对自己工作的归属感,有了为农村教育做贡献的使命感,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小马和小张所在的交通希望小学,为她们每人提供了一间宿舍,配备了桌、椅、床铺。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特岗教师的公用厨房,配备了厨具。小马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经过考核,在去年已经顺利入编转正,还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她说,短短几年的教师经历让她拥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目前她的愿望就是能多一些机会走出去,参加培训,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多交流。小张的父母都是教师,自己选择上师范学院,也是为了今天能够走上讲台。她告诉记者,来到这里后,领导关心爱护,老教师传帮带,自己很快就找到了当教师的感觉,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早日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看得出来,这两位“90后”的特岗教师,“在这儿挺好的”,对自己当下的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小马和小张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一定程度上都和她们是本地人有关。据统计,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张坞镇聘用的60多名特岗教师,因为各种原因流失的有22人,这其中,家在外地、远离亲人,生活单调、孤独感强占有相当比例。像这个小学,最多时有5名特岗教师,后来有1名应聘到了洛阳市区学校,1名外省籍的因为个人原因辞职回了原籍。另有1名信阳籍的教师,教学成绩十分优秀,已经转正入编,却于2014年春节在老家期间,不幸因车祸遇难。关校长谈到这位教师时,眼圈都红了,十分惋惜。关校长告诉我们,当初那几个教师在这里时,几乎每个双休日她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就是为了和这些小姑娘“做伴儿”。
看来,对这样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还要持续发力,在改善环境、开展教学、保障生活、关爱婚恋、提供培训等方面做实做细,才能真正使特岗教师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从而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