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育蟹者说”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盐安市隐,蟹稻祝年丰。”这是明朝文学家梅鼎祚的诗句。虽说在中国的俚语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上去总有些悲壮的色彩,但是据考证,我国食用蟹的历史其实已经有5000多年了。“民以食为天”是世代中国人所信奉的约定俗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饮食水平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青蟹作为一种高档的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品质高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味道鲜美,因此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食用的青蟹基本都是野生的,依靠天然饵料生长繁殖。但是由于人类持续的过度海洋捕捞,愈发导致了蟹类资源的式微。后来,人工养殖越来越盛行,青蟹幼苗主要靠捕捞海区中的自然苗,但这样的作业方式受海区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苗种的质量和数量均难以获得保证。而且采用传统的粗放式池塘养殖模式,单位面积养殖产量非常低,浪费了土地资源,严重制约了青蟹养殖产业的发展。
  “得益于人们对青蟹的喜爱,因此产品的需求量在迅速上升。但是面对不断攀升的市场需求,如果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来生产,难以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苗种供应不足和渔民渴望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说这话的是汕头大学教授马洪雨,他目前担任该校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一职,他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青蟹的供需问题,首要的方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马洪雨刚满41周岁,虽然年轻,但是专注于青蟹繁殖、养殖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10年以上的经验。这些年来,他率领着团队成员奔波于高精尖的实验室和接地气的蟹塘之间,不避污浊,不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培育更优质的青蟹品种,另一方面建立青蟹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使渔民养殖青蟹不用再依赖于野生种苗,可以选择优质的人工苗,从而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最终还能促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养殖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之路。
  科技改变行业
  自从博士毕业之后,马洪雨就开始从事青蟹的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他介绍说,我国青蟹的自然分布和人工养殖从长江入海口周边一直延伸到广西、海南沿海,其中广东省的养殖产量就占了全国的41%,青蟹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全国青蟹养殖户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在解决青蟹的供需问题上,他把目光投在了青蟹苗种的筛选、培育和养殖技术创新上。但是人工养殖又谈何容易,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苗种从哪里来,如何能让苗种长得快、少生病等课题涉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养殖技术。
  对此,马洪雨有自己的一番科学思路。在进行青蟹工厂化育苗和池塘育苗技术的开发时,马洪雨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实践,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拟穴青蟹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饵料生物(藻类、轮虫和桡足类)培养技术和营养强化技术;建立了亲蟹和抱卵蟹培育技术,亲蟹成活率达90%,抱卵蟹成活率达92.3%;建立了从溞状幼体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大眼幼体期,至仔蟹I期和II期的全程人工培育技术。他主持完成的海水蟹类种质资源挖掘、鉴定与改良技术方面的成果被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提高青蟹养殖效率和拓展养殖空间,马洪雨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养殖对象在生活空间及食性方面的互补关系,在池塘中混合养殖青蟹、石斑鱼、对虾和篮子鱼,有效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青蟹的养殖成活率高达77%。陆基化养殖将青蟹的养殖空间从池塘延伸到陆地,建立了陆基化养殖车间,在车间中建设立体化的养殖单元和循环水设施,在200平方米的车间可养殖2000只青蟹,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这种陆基化设备还可用于培育膏蟹、软壳蟹、重壳蟹等青蟹高端产品。目前,这两种养殖模式已经在粤东和周边省份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青蟹的育种是一项漫长而紧张的工作。既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也离不开繁重的体力劳动。马洪雨经常是实验室和养殖场两头跑。夏日中午的育苗车间里空气温度会接近40℃,人站在那里不动都会汗流浃背,非常消耗体力,马洪雨多次中暑,甚至险些晕倒,所以他衣兜里经常揣几支藿香正气液。在实验室,他每天会熬到很晚,甚至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周末和假期,在办公室加班是家常便饭。
  围绕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只是马洪雨诸多研究内容中的一项,多年来,他在青蟹全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和新基因挖掘、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早期变态发育分子机制、分子辅助育种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马洪雨的付出和新理论新技术成果得到了学界同行和养殖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培育出拟穴青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提供了技术和材料支持,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搭台蟹唱戏
  为促进青蟹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马洪雨煞费苦心,努力踐行科技服务产业的理念,并强化产学研合作。他带领团队与全国近10个水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与合作机制,攻克了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资助下,马洪雨带领团队与相关企业合作,创建了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和青蟹技术,建立了基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的陆基高密度人工养殖新模式,并建立了示范基地,带动了海水养殖业向低碳、高效、环保方向转变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他主持的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拟穴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和完善了海水蟹类池塘生态育苗技术,提出并实践了人工育苗-中间标粗-池塘养殖3个阶段的繁养模式,使青蟹养殖成活率大大提高,形成了示范基地。马洪雨的一系列产学研合作促进了青蟹人工苗种大规模进入养殖产业,正在改变近百年来一直依靠天然苗的养殖方式。
其他文献
评析:山东章丘市教师进修学校 马素芬   执教:山东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李福小学 江莉英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双健康的腿。你能用这双健康的腿做什么呢?  生:我能用这双腿走路、跑步、跳绳、旅游……  师:上帝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却没有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板书:史铁生)你熟悉史铁生吗?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实施体验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可用资源,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体验充盈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学会感知    1.运用现代媒体,再现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
“压缩感知是2006年才开始兴起的研究方向,它主要是借助自然信号的规律性,从而可大大减少观测次数。这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于自然信号的规律性,用数学语言可以做很多种描述,比较流行的一种就是自然信号在一组基底表示下是稀疏的。”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许志强在采访中这样向记者介绍他最近的研究课题。这是一位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强烈热情的数学新秀。相比其他研究数学的学者,他更喜欢接触不同的数学
2011年,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玻尔兹曼常数测量推进至目前国际上四个最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之一时,中国在参与温度单位开尔文的再定义与国际温标赋值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这样的蝉变?  在采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金涛研究员的过程中,答案慢慢浮出水面:一个智于思、慧于行的科研团队,能将全部力量自由运筹于科研战场之上,世人眼里的科研神话,对他们而言,更像是铁杵磨针
今年是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特生物”)成立的第15个年头,也是公司总经理杜转社人生的花甲之年。对于有些企业,15年也许不过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对于派特生物这个从零开始的企业来说,却意味着从创业到成功的艰难蜕变的过程。这15年被杜转社称之为“人生中最漫长的15年”。而这15年中,他从唯一的家当——一纸从中国科学院买断的药方起家,固执地坚守做好这一件事的信念,坚持不懈,如
来自美国的研究者使用一种简单且便宜的纳米压印技术,制造出一种能吸收某些波长的光波并反射它们的金属纳米结构。这种金属纳米结构被一块超薄的液晶层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其反射的光的颜色通过施加于液晶层的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和纳米结构金属表面上的等离子波相互作用,成就了这种全彩可调谐的液晶显示屏(LCD),与之前只能制造出单色调色板的LCD相比较,这项研究是一个巨大的飞跃。《NATURE COMMUNIC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它不仅是民生问题,也关乎着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健康中国”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然而与健康被高度重视
国科发区〔2020〕128号  各有关单位: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知识产权局 中科院  2020年5月9日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
专家简介:  孙启文,研究员。现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十二五”国家科技部“洁净煤技术”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反应工程、甲醇合成和F-T
刘滨谊,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方向博士。美国佛吉尼亚州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景观环境规划与GIS应用博士后。  自1983年以来,他针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景观规划设计)建设、专业教育、社会实踐三大方面问题,以科学研究为引领,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了建国以来风景园林界规模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