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理念的深入推广,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如何合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学习,探索,误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思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这种教学理念。在我们的山区小学,我们很可喜地看到,不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校内、镇、市的教学公开课,这种教学形式被普遍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说明了,经过多年的推广,新课标的理念正在深入广大教师的头脑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重视。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的运用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很热衷于运用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在一节课中,设置了四五次之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才四十分钟,四五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可想而知,这边小组合作才刚刚开始,可是那边紧接着的就是老师的匆忙叫停。一次小组合作才一两分钟,所以合作的效果便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设计明显是追求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而不是真正利用小组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因而很容易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次数过多,质量不高。
由于只是追求形式,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凭借学生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教师也把它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就使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泛滥而降低课堂的教学密度,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任务,放任自由。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就热闹非凡,每一小组的学生似乎都十分投入。可是,只要你细心观察,其实大多学生都很“享受”这种课堂的放风时间,有的甚至在谈论一些与课文无关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明确的任务,导致学生的无所事事。
(4)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共同探索的必要。
教师设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团队力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说不上颇有心得,但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点滴体会,以求共同提高。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探索吧。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分组
学习小组一般为四人为宜。如果太少则体现不出团队的力量,如果太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容易被边缘化。在分组前,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研究,按照每个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均衡搭配。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负责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小组长的人选应该是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思维的敏捷度方面都较突出的学生里产生,而且要考虑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个人品德、与小组同学相处和谐程度等。这样就能保证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容易形成一个有组织、高效的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工作是组织本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管理本小组有成员以及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最后是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组内其他学生的分工也尽可能明确,如记录员、汇报员等。为了使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有工可做,也为了培养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可让学生轮流担任组内的各种职务。
2.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惟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就设置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试着填写下表,再想想: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看哪个小组填得又多又好!
学生根据布置,在了解了课本上的内容后,就积极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只要求学生个人来完成,那么由于受到学生个人的见识、知识的广度等方面的影响,想象的范围就比较狭小了。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组的同学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其他同学的弱势互补,达到平衡发展。小组合作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设计的成功:老师坐小艇去学校上课;环卫工人坐小艇去搞清洁;警察坐小艇去搜集线索;钓鱼爱好者坐小艇去钓鱼;市长坐小艇去上班;消防警察坐小艇去救火……学生的思绪由窄变宽,由自己熟悉的事情想到距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情,让思维的火花一次次绽放。通过这样了小组学习,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3.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多重身份,更好地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小组学习由于丧失新鲜感,学生消极对待时,教师则要成为“激励者”,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如“红花比拼”、“争当红星小组”等来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当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意识等的限制,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时,教师则要成为“引导者”,拔工迷雾,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继续进行;当学生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效果显著时,教师就要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参与他们的合作学习,共同分享他们的乐趣;当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时,教师就是“总结者”和“评价者”。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运用得当,能对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决不是一副灵丹妙药,一经使用就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勤奋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摘自《百度文库》——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学习,探索,误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思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这种教学理念。在我们的山区小学,我们很可喜地看到,不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校内、镇、市的教学公开课,这种教学形式被普遍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说明了,经过多年的推广,新课标的理念正在深入广大教师的头脑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重视。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的运用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很热衷于运用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在一节课中,设置了四五次之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才四十分钟,四五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可想而知,这边小组合作才刚刚开始,可是那边紧接着的就是老师的匆忙叫停。一次小组合作才一两分钟,所以合作的效果便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设计明显是追求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而不是真正利用小组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因而很容易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次数过多,质量不高。
由于只是追求形式,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凭借学生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教师也把它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就使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泛滥而降低课堂的教学密度,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任务,放任自由。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就热闹非凡,每一小组的学生似乎都十分投入。可是,只要你细心观察,其实大多学生都很“享受”这种课堂的放风时间,有的甚至在谈论一些与课文无关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明确的任务,导致学生的无所事事。
(4)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共同探索的必要。
教师设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过于简单,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团队力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说不上颇有心得,但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点滴体会,以求共同提高。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探索吧。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分组
学习小组一般为四人为宜。如果太少则体现不出团队的力量,如果太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容易被边缘化。在分组前,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研究,按照每个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均衡搭配。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负责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小组长的人选应该是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思维的敏捷度方面都较突出的学生里产生,而且要考虑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个人品德、与小组同学相处和谐程度等。这样就能保证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容易形成一个有组织、高效的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工作是组织本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管理本小组有成员以及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最后是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组内其他学生的分工也尽可能明确,如记录员、汇报员等。为了使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有工可做,也为了培养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可让学生轮流担任组内的各种职务。
2.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惟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就设置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试着填写下表,再想想: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看哪个小组填得又多又好!
学生根据布置,在了解了课本上的内容后,就积极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只要求学生个人来完成,那么由于受到学生个人的见识、知识的广度等方面的影响,想象的范围就比较狭小了。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小组的同学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其他同学的弱势互补,达到平衡发展。小组合作的结果证明了这一设计的成功:老师坐小艇去学校上课;环卫工人坐小艇去搞清洁;警察坐小艇去搜集线索;钓鱼爱好者坐小艇去钓鱼;市长坐小艇去上班;消防警察坐小艇去救火……学生的思绪由窄变宽,由自己熟悉的事情想到距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事情,让思维的火花一次次绽放。通过这样了小组学习,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3.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多重身份,更好地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小组学习由于丧失新鲜感,学生消极对待时,教师则要成为“激励者”,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如“红花比拼”、“争当红星小组”等来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当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意识等的限制,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时,教师则要成为“引导者”,拔工迷雾,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继续进行;当学生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效果显著时,教师就要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参与他们的合作学习,共同分享他们的乐趣;当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时,教师就是“总结者”和“评价者”。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运用得当,能对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决不是一副灵丹妙药,一经使用就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勤奋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摘自《百度文库》——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