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的基本特点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外语人才的普遍需求使外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极大的重视,中泰两国都从小学就引入了外语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外语教育,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激发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掌握相应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了解外语语言文化并通过外语语言的学习拓展学习能力。但是在两国各自的教育大背景下,两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关键词 中泰教育 基础教育 基本特点
  一、外语教育的地位
  中国的外语教育就一般中小学而言即为英语教育。英语在中泰两国的外语教育中都是第一外语,且都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对比两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来看外语教育在两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中国基础教育的英语与数学、语文合为“三大主科”。在课程设置上,英语课程比重大、课时多,在一定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汉语课程,得到老师和学生更多的重视。所以在许多有关中国英语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普遍提到了中国对英语教育过度重视的问题。笔者对多说学校的课程表进行了查看,英语课的可视情况基本一致,平均每天一节或更多,其学时与语文、数学一样,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是课程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英语的课时更多。
  泰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也为必修课,但与英语在中国为“三大主科”之一不同,在泰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外语和卫生体育学、艺术学、职业技术为增强个人适应性和创造力的课程,泰语、数学、科学、社会-宗教-文化学课程为提升综合国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语课程与泰语在课程地位上有所差别,笔者询问了泰国老师这一问题,泰国老师表示在泰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地位低于泰语课程。笔者同样对泰国中小学的课程表进行了查看,英语课所占的课时比例小于泰语课,也小于中国英语的课时比例。
  所以,虽然中泰两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外语教育都非常重视,但其地位仍然有所不同。
  英语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比重大,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外语的学习受学生悟性和天赋的影响较小,需要大量的模仿和反复练习来保证学习效果;第二,外语英语是当今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中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导向决定了基础教育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同时对学习的高标准也要求基础教育给予英语教育更分的课时保障;第三,英语是个等级考试的必考科目,在高考中分数与数学、语文一样为150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评定、毕业以及升学,并且中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考试是标准化考试,也就更强调反复操练和记忆。因此,英语课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
  而泰国的英语虽然也受到重视,泰国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分值与泰语、数学也一样,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其重要性没有被过分强调,在课程难度上也相对较低。因此泰国英语教育的课程比重小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小。作为泰国第二大外语的汉语,虽然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其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能与英语比肩,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更小。
  二、单语种和多语种的选择
  中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单语种的外语教育,除了专门的外国语学校开设有其他语种课程以及少数学校以日语、韩语等语言代替英语以外,普通中小学的外语教育即为英语教育。素质教育开展以来,虽已有部分学校已开设了其他外语语种的选修课,但目前还不具普遍性。
  泰国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的语种更为多样。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五种外语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英语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作为第一外语开设,每个学校除了第一外语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需求等开设其他的外语课程。笔者任教的学校,就开设了英语、汉语两门外语课程,英语为第一外语,汉语为第二外语,均为必修课。
  泰国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的多语种选择,折射出基础教育侧重学生均衡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鼓励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特色。同时也反映出泰国基础教育受考试的影响较小,第二外语不是泰国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但国家依然鼓励开设,各中小学也都积极开设,使学生能有更多样的语言学习选择。另外,外语学习难度相对较低,也使学校和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外语课程的教学。
  三、知识导向与技能导向
  中国的英语教育带有其他学科的特点,偏向于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以语法为中心,教学方法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语法翻译法。老师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背诵、反复操练以达到掌握英语知识的能力。英语教育侧重单词、语法的识记。
  泰国的英语教育则折射出泰国教育的基本特点,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基础教育中英语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人兴趣、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培养。
  四、结语
  外语教育是众多学科教育的一种,它有着学科教育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上,这注定了外语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因此在研究不同国家的外语教育时,应注意其特殊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只有民族的才是永恒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现在,大家认识到了古诗、古文的重要性,努力让孩子多背诵古诗、古文,但由于方法不当使学生学习古诗、古文成了一种负担。我们教师要“着手趣字,放眼未来”,精心选择古诗文教学内容,用心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孩子在学习古诗、古文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瑰宝 负担 激发兴
期刊
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变脸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运用图形、线条、色彩表现不同的脸部形态,体验脸部整体造型或局部变化带来的乐趣,并且在集体面前愿意大胆讲述  3.培养幼儿使用多种操作工具和材料的良好习惯  准备:  课件、化妆彩绘颜料、湿毛巾若干、镜子若干、排笔若干。  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可真漂亮,你们想看看自己吗?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素质教育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后的教学形势,在明确实验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提出培养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高中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 新课改  高中生物新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
期刊
合作交往技能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因素,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所必备的重要素质。卡内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前小组合作效能较低,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条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表现为:“老师,他不跟我说。” “老师,他不听我的。” “我让他先说,他不说。为什么我要先说啊?”两人都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没有纯粹的知识传授,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与德育对立统一。只有转变学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唯有真情投入,真诚感化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教学 爱心 转化学生  作为教师,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原则:宁愿中断课堂教学进程,甚至打乱教学设计,决不允许学生上课不认真,做出一些与课堂教学不相称的言行。正如没有革命的纪律,就没有革命的成功。  教学是师生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创新勇气、树立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英语史料、英美国家文化习俗、英语童话故事等,向学生展示英语的美、趣、妙,帮助
期刊
摘 要 在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高校学生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心理疾病的患者与日俱增。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
期刊
摘 要 在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中,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做到亲切、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 课题学习 实践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
期刊
摘 要 弗洛伊德给予文学精神分析,认为人们的梦境能够表达被抑制的欲望,指出幻想与文学创作的联系,同时遗留“作家如何用作品达到唤起感情的效果”的问题。试解这一遗问可以引入“盗梦”这一概念,作家可看作是精通摄梦术的“文学盗梦者”,潜入受众意识或窃取、或改变,以感染读者、唤起感情。  关键词 文学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梦  文学被人们以各种不同的角度阐释着,结构的、或现象的,一切说法皆
期刊
摘 要 本文先从历时角度分析“的”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的助词再转化到更加虚化了的语气词的语法化过程,然后阐述了助词“的”的生成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 语法化理论 的 历时 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一、“的”的历史演变  (一)“的”的由来  实词“的”的本义是“鲜明”、“明白”。如“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礼记·中庸》;之后“的”意义不断地扩增,由本义引申出“白色”“妇女用朱色物在脸部所
期刊